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的特点--论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_人类进步论文

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的特点--论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_人类进步论文

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的特点——论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化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年发展问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青年的社会化问题。青少年社会化的本质是什么?是社会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而社会的共享价值体系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发展趋势,这就有一个价值选择与价值导向问题。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发展中国家青年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导向的大趋势和基本特点。

一、青年社会化的本质——社会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人的社会化是双向的运动,用一个苏联学者的话说,就是“一方面,它包括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途经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这是研究中常常不被强调的一面)它是个体对社会联系系统积极再生产的过程,这是个体积极活动和积极进入社会环境的结果。”〔1〕

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是一个由消极到积极、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加入”一词不能反映人的社会化第一方面的复杂的方式,似乎用“进入”一词较为贴切。一个人降临人间,就已进入了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但尚无积极、主动、自觉的行为。不少学者正是看到了这一事实,他们强调社会对个人的作用与影响,他们从“自然的人”与“社会的人”相区别,前者先于后者的前提出发,认为人的社会化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互动,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合格的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种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因为他们正是以这种观点为根据来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定位的”。个体进入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他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称之为社会化。人们把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通称为文化。所谓文化,就是人类与高等动物相区别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有的学者把“文化”这个争论不休的范畴,用一句大白话来表达:“文化就是人化”,顺着这个意思,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社会化理解为就是“人化”。这样的理解是有道理的,但这只是一方面的道理,还有另一方面的道理。

个体在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中,具有积极、主动、自觉的特点。这个特点最突出的表现是改造社会环境、改造社会联系系统的实践活动。个体通过改造社会环境、改造社会联系系统的实践活动,确立自己的社会角色,建立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有无数个体源源不绝地进入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中,展开能动的实践活动,才得以延续和发展。个体能动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无数的个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组成人类群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的长河,维持着人类社会的延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个体正是通过他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来真正确立他的社会角色,建立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他的社会化。这是人之成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没有能动的实践活动,就没有文化的产生,就没有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文化即是人化的真谛在于人类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化即是人化的真谛,在于个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这是我们探讨人的社会化问题必须明晰的道理。

由此可见,人的社会化是在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熏陶、教育和个体自身改造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的双向运动中实现的。这种双向运动使人的社会属性得以继承与发展,这种双向运动也赋予人以共性与个性。

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对人进行熏陶、教育,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价值导向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总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尺度对它的成员,特别是新成员进行衡量,以区别真假、善恶、美丑;总是依据一定价值规范对它的成员、特别是新成员施加影响或进行塑造;总是提出一定的价值理念对它的成员、特别是新成员进行激励,使之向往,劝其追求。区别只在于自觉性程度的高低,系统化程度的高低,是先进还是落后。一定价值尺度、规范、理念,所要实现的就是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导向,这在社会组织系统的活动中,特别是教育组织系统的活动中最为鲜明。研究价值导向问题,对于提高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对于个体社会化的价值导向的自觉性、系统性、先进性,增强人的社会化的正面效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成员对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也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价值取向问题。首先,价值取向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定向作用。人脑不是被动的信息贮存器和转换器,人脑认识、反映客体,实际上是凭借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处理。在主体的认识结构中,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着价值取向的不同。而价值取向的不同,表现为积极与消极,兴奋与厌倦、喜好与厌恶、趋前与回避等等心理活动、意志情感,这影响着主体智慧和灵感的触发,这制约着主体认识活动的方向,即决定着主体认识能动性的发挥。其次,价值取向在实践活动中起着定向作用。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总是把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和自己的需要结合起来,即把事物客体固有的尺度和主体需要的尺度结合起来。而且,总是力图把主体需要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但仅仅有某种需要,还不一定能立即付诸行动,只有这种需要被主体意识到了,转化为需要意识,即转化为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才会有创造和实现价值的实践活动。价值取向集主体的理想、追求、意志、激情,需要与可能、利害与成败等等于一身,支撑着主体在实践的大海中航行。

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对个体的价值导向与个体对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价值取向产生互动,达到契合,实现人的社会化。在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的互动、契合中实现人的社会化,实质上就是实现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

二、共享价值体系及其内化的机制

所谓价值,是表示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关系,它指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和作用。客体对于主体有意义有作用,就是有价值,反之就是没有价值。有正面的意义和作用,就有正价值,反之就是负价值。在个体与个体之间,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往往转换位置或者组织共同的主体或客体。这样就存在着共享价值。

所谓共享价值,指的是某种客体对于相同的主体,具有大致相同的意义和作用,即具有共享性,这其中包括互为主客体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意义和作用的同一性、互补性等等。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共生存、共创造、共规范、共享用。共生存,指群体共同生活和活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所具有的价值,即生态价值。共创造,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是群体的共同创造,创造不仅是一种义务,而且还是一种权利,对于主体来说,价值是创造出来的,并且创造本身就有意义,即有价值。共规范,指群体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或准则,它是维系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纽带,它本身就蕴含着、体现着特定的价值原则,价值取向,价值导向。共享用,可以说,任何文化作为人类区别于高等动物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只是共享的时间、空间和性质各不同。譬如语言文字作为保留和传播思想意识的工具,就是特定的群体同共享的符号系统。

所谓共享价值体系,指的是这样一种体系,它具有多种价值要素,具有由多种价值要素组成的层次和结构,并且具有独特的功能。譬如,爱国主义就是一个共享价值体系,它是由经济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要素构成的,国家民族共生存、共创造、共规范、共享用的,为维护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共享价值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价值的系统性。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共享价值体系。它对于群体的延续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实质上是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即社会多种共享价值体系内化为人的素质。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的机制,可以从三个相互关联着的层次上考察。

第一,共享价值体系通过社会环境和社会联系系统与个体改造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这种双向运动而实现内化。这种双向运动往往是互为主客体的,而且双方都具有能动性。

第二,共享价值体系通过社会环境和社会联系系统的集中的系统的价值导向与个体主动、能动的价值取向,这种双向选择和契合而实现内化。

第三,共享价值体系通过个体自身的知、信、行的辩证活动而实现内化。所谓知,就是知其实然,知其应然。知其实然,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知其应然,就是知其应当做,知其怎样做,知道那些不应当做。所谓信,就是坚信其合理性、正义性、有效性,仅有知识而未转化为信,主体还没有认同,没有形成自己的理想、目标,更不用说形成自己的行动方案与计划,那是不够的。所谓行,就是按所知所信去实行、去实践、去锻练。知、信、行三个环节的相互推动,构成共享价值体系内化的个体的微观机制。

三、当代青年社会化的大趋势——进步人类共享价值体系十大指标的内化

应当承认,社会的各种共享价值体系对于当代青年的导向,并非全都具有合理性、正义性、有效性相统一的属性;也应当承认,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并非全都具有合理性、正义性、有效性相统一的属性。因此,多种价值导向系统之间的冲突,多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以及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也应当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建立合理性、正义性、有效性相统一的共享价值导向系统。

当代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矛盾与冲突中蕴涵着人类进步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应当成为引导青年社会化的价值导向;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的矛盾与冲突中蕴涵着人类进步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应当成为青年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价值导向,价值取向,都在这里达到契合,这就是人类进步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就是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从20世纪末的现实出发,从21世纪的大趋势上把握,当代青年社会化的大趋势,应当是进步人类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笔者概括为十大指标:

第一、尊重科学。指的是要有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尊重科学是现代社会成员文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之一。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朝着越来越尊重科学的方向前进。

第二、崇尚民主。这是指崇尚政治上的民主制度,组织上的民主原则,个人作风上的民主作风。各个国家和民族无不在民主化的道路上前进。崇尚民主,是现代社会成员文明的特征,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构成要素。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状况和文化背景不一样,民主的进程和方式也不相同,这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选择。

第三、共同发展。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生存权、发展权是各国人民不可剥夺的神圣权利,自力更生、开拓进取、谋求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硬道理,只是国情不同,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罢了。

第四、保护生态。人类和大自然友好相处,构建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自身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所在。可以从伦理道德的高度来看待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培养健康的羞耻心;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坚持当代人谋求发展不应当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原则。

第五、计划生育。人类在生育问题上的计划性程度,是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生育的计划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已经成为20世纪末的共同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取向。在21世纪,这个价值导向和价值取向,将更加强化。

第六、弘扬人伦。这里论及的人伦,主要是指和人类性生活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传统习俗,性道德规范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强求一律,只能相互尊重。但是,人类社会越进步,人类的性道德就越文明,因此,弘扬人伦是进步人类的共同要求。必须坚决反对道德虚无论和人与野兽混同论。取消性生活中的道德约束,宣扬野兽似的肉欲,是兽性的泛滥,是一种反人类文明的行为。

第七、尊师重教。教育是人类依靠后天的行为在种群之间获得、保持和传递非遗传品性、智能和技能的主要方式。教育是社会文明承先启后的伟大事业,发达的教育是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重视教育,尊重从事塑造人的灵魂工作的教师,并使之成为社会风尚,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取向。当然也是现代社会成员文明的标志之一。

第八、重视审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没有像20世纪后期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精神产品的生产手段和精神产品的消费规模,具有如此浩大的体育运动规模和如此广泛的体育运动欣赏兴趣,具有如此精湛的自我保健和修复手段。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大趋势,社会越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中,以及自身生命的今世延续中,越来越追求美的发现、美的创造、美的享受,把生命的价值、环境的价值、经济的价值、科学的价值、道德的价值与审美的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地提高生活的质量。这个大趋势在21世纪将保持下去。当然,出现变态与怪诞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强化健康的审美导向,提高文明的审美取向,实为必要。

第九、互利互惠。在当代,各个国家和民族存在普遍的联系,完全隔绝根本不可能;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因此,相互交流与合作,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互惠互利的。不存在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是命运注定的恩赐者、施舍者,另一些国家和民族是命运注定的受赐者,受施舍者。因此,互惠互利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交流与分享,也包括经验和教训的交流与借鉴。互利互惠正成为普遍倡导的价值取向。

第十、和平共处。邓小平认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经得住考验的、是有生命力的命题。当代青年社会化中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使青年一代坚持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正确的价值标准。21世纪的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当代青年应更正确认识国家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各国青年之间的关系。

即将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更需要反思与前赡。这是因为,以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某些行为上的偏差,是难以弥补的,特别涉及到人类的生存问题更是如此。21世纪是属于青年的,上述十个方面的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事关青年的社会化问题,尽管不一定是全面准确的概括,但可供人们思考。而如果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系统性,则意义可能会更大一些。

四、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的三大特点

前述青年社会化的一般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普遍适用,但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至少还有下列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政治生活状况的不同、文化生活背景和传统的不同,这决定了不同的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上的差异。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式到处乱套。即使在同一个国家里,由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青年社会化的程度也很不平衡。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发展的不平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青年的优势需求存在差异。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不平衡和差异的交互作用,使青年社会化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更加明显。

第二个特点,在发展中国家,爱国主义是青年社会化的主题。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有遭受殖民主义、法西斯主义、霸权主义侵掠、掠夺、压迫、干涉内政的历史,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人民都有反对殖民主义、法西斯主义、霸权主义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人民都有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致的,它具有合理性、正义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特点。这一切,必然体现在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问题上,爱国主义成为青年社会化的各种指标集中体现的主题,青年个体的发展总是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觉悟的高低自然也就成了衡量青年社会化程度高低的尺度。

第三个特点,在发展中国家,先进青年的先锋作用十分鲜明。由第一个特点和第二个特点,必然引伸出第三个特点。由于青年社会化程度很不平衡,社会化程度高的先知先觉行者总是少数;由于爱国主义是青年社会化的主题,是青年社会化程度各项指标集中体现的主题,少数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先知先觉先行者,虽然是少数,但这是十分宝贵的少数。他们之所以宝贵:是由于他们体现了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的正确方向,起着对广大青年的榜样作用、示范作用;是由于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起着开拓者的作用。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十分可贵的。

注释:

〔1〕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中译本),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3页。

〔2〕徐德明:“论进步人类共享价值体系”, 《人文杂志》1996年第6期。

标签:;  ;  

发展中国家青年社会化的特点--论共享价值体系的内化_人类进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