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师论文,教学手段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以中师专业课“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配合”为研究中心,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具体教法为典型范例,以多媒运用为辅助手段,对中师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化机制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面对世纪之交的教学手段的一系列变革,给我们中师数学教学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的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势,以达到单位时间内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挑战性的重大研究课题。
笔者在执教“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配合”一课中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配合”是一个内容较广的课题,那么如何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呢?这的确是一个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反复钻研,全课以“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配合”为课堂教学中心,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具体教法为典型范例,以多媒体运用为辅助手段,并将这3条主线两两交融于一点,营造一个协调的、三维一体的、高效运作的教学环境,力求将“大信息、多媒体、全开放、高效率”的12字范型特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使学生认知器官多元化地接受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实现数学教学“大信息,高效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客观事物和各种形象,可以把语言文字表达得更准确、精练、生动、直观,把课堂结构反映得更集中、典型、精粹,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经过反复思考以及对媒体功能的充分挖掘,全课总体设计通过5个层次来实现,这5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结构。
1.具体层——运用微格设备。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运用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等对教学方法作具体化的展示
《心理学》指出,具体化即人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规律同某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利用微格设备,将学生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学方法的选择的尝试练习(具体为3种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动象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拍成3个高度概括的、能明显体现教法和教学层次的录像“精品”,并通过电视机和录像机作具体的展示;二是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视频转换器展示用“登高多媒体软件开发平台”设计的一个CAI教学软件“整数乘法”(具体表现为“程序教学法”)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对中外几种典型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启发、释义、深化的作用。微格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系统,它能集中解决某些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立在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训练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如果不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在10多分钟内展示4个综合性教学方法的主要过程。只有展示经过“后台”反复提炼的精华,才能谈得上“前台”的高效率!当然,这需要教师作出很大的付出。正是每位教师都做出一点付出,日积月累,我们的媒体软件和教学方法才会逐渐的丰富。
2.探究层——运用图表投影片对几种典型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心理学》指出:分析即在脑中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比较即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从而确定它们的异同和关系。在分析比较过程中,我把几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选择目的、教法特点和适用对象等重要的核心问题概括成表格,并制成投影片,便于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果向学生进行分述。从表格的分析比较中,让学生尽快地区别几种教学方法的过程、目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而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配合。
3.抽象层——运用投影片对综合性教学方法的形成、选择配合进行综合运用、抽象概括
《心理学》指出:综合即在人脑中把研究对象的个别部分与属性联合为一个整体;概括即在人脑中把各种对象或现象间的共同的属性抽象、综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学生提出了“综合性教学方法的10大因素”,概括地总结出“综合性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能从更高的视角来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配合,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强调与运用的重点不同,因而它们的作用也就不同。因此,在不同课题的应用中,要从所教的内容、目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设备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可以从“10大因素”中进行单项选择,也可以进行多项选择及配合,还可以从前人总结出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中进行选择。总之,要选取最合适的教法,进行最恰当的组合,以达到最有效地使学生既掌握了教学基础知识又发展了能力的目的。这就是教学方法在运用中实现优化的选择与配合的原则。
4.理论层——运用动态投影在教法中渗透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发挥数学教学发展智力的可贵作用,抓住时机进行理论升华
中师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这几种基本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注意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现代数学教育与传统数学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也是近年来谈得非常多的一个话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摆脱那种就教学论教法、就结果论结果的单一灌输形式,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所有潜力、才能和教学素质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方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和谐的运用。
鉴于此,我们在学生尝试教学练习的第三个教学录像中埋下了伏笔,让好奇的小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各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了呢?”提出问题,“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经过巧妙构思,选择“动象教学法”,通过动象复合投影,将能被3整除的理论证明直观形象化。其具体过程是用“添圆”说明二位数的例子,用“抽小棒”说明三位数213的例子(见下图):
从添圆可以看出,判断24能否被3整除,是用"2+4=6"来进行判断的,式中的2实际上是20这个数被3个3个框掉后剩下的2,整几十就剩下几,再与个位上的数加起来又恰能被3个3个框起来,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从抽小棒的投影演示中可以看出:当把每一捆小棒抽出一根后,因为99、9都恰能3个3个地分完,所以判断213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2+1+3的和能否恰好3个3个分完,即只要看“各位上的数之和”是否能被3整除。
这样既直观地解答了小学生提出的而在中师课本中要用定理证明才能解决的问题,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了教法选择的示范,同时这种直观的教法还可以起到双重作用。
第一,对小学生来说,若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看作一种工具,一经传递,只要求学生记住结果,剩下的就是反复练习了。这就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若把知识本身看作曾有一个生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具体来说,通过添圆、摆小棒等动像投影演示这一过程,使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知识不仅可以作为工具的目的出现,还可通过其产生过程,使小学生在思维时间、思维层次、思维通道上有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形成高层次的教学方法。
第二,对中师生来说,只需通过动象投影演示,而无需进行理论证明,就深入浅出地提示了定理证明过程的本质,像这样组织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培养学生科技启蒙教育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中师数学教材教法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还突出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示范作用的重要性——因为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一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这种效果,是单纯传授知识的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还说明,哪怕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的知识,也有着它自身的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内在作用,如前所说的在数学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可贵作用。要充分认识到,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师范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不只是要记住一些结论,因为这些结论有一部分迟早是要忘掉的,而由此陶冶出来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则可以长久地保持,并能对变化的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且也为今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5.运用层——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拓展理论知识训练
运用层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数据库系统FOXBASE编写了一个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配合”的练习程序,操作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从几十道选择题中随机地抽出10道,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由计算机立即作出正误判断和分数累计工作,从而省时、省力地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这样,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个别化教育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法示范”,即全课本身运用“尝试教学法”、辅之“动象教学法”进行教学,有意识的渗透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教法”的意识,从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中领悟“教法”的内涵,这更有助于师范生实现由“学”到“教”的转化。
总之,从课堂结构来说,全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出发,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以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为主线进行,达到了教学内容与媒体运用的最佳吻合,整个过程可概括为下表:
通过以上三位一体(教学中心、典型范例、媒体运用)5个层次(具体、分析、抽象、升华、运用)的教学过程,确实收到了“大信息、高效益”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双重效果。
二、优化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机制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挖掘和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也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势,和谐的、自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呈现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教法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大信息、高效率”的环境中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挖掘和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机制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其基本思考是:
1.合作关系——数学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同
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把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是一个首要条件。其次,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有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加以应用,并在推进方向、目标上与整个数学教学系统保持统一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系统的总目标。如果偏离教学总目标的要求,使电化教学游离于数学教学系统整体结构之外,就不可能产生一种优化的作用机制。
2.同步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是同步的
随着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也应与此相对应。要明确教会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也是师范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有意识地让学生也参与运用,学用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发展。
3.和谐关系——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之间是和谐与适应的
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媒体运用诸要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居于首位的。它表现为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全部信息传递的控制,切不能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而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处理好与学生、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之间的关系,还要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与操作技能,要善于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选择与配合,特别是要善于找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最佳时机和位置,即最佳切入点。也就是说,中师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必须是教学内容与媒体运用的最佳吻合,切不可为了形式而使用媒体。
4.协调关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协调和统一的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概括抽象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由于现代化媒体的优势之一是“大信息”的知识传授方式,致使一些演示速度较快,画面停留时间短,教师操作过快等,有时只能根据少数学生对问题的反映结果推进教学进程,学生没有喘息机会,削弱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是教学设计思想还是演示过程,都要注意到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协调和统一。
5.互补关系——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互补与完善的
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的配合必须是有机的,不能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而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数学教学的目标来确定教学方式,不能过分追求如计算机、录像等较高档的手段,而忽视投影、幻灯、板书、课本插图、教师口头语言的配合等常规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其功能是互相补充与完善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也有自身的缺陷需要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去弥补。只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才能发挥整体功能。
6.互促关系——主观能动和客观条件是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良好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是促进教师充分施展优化媒体运用的教学才华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教师的主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教学设备的改善。因此,在选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着既要提高教学效果,又要考虑客观的可能性并注意节约经费开支的原则,去选择教学手段。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认为:“在教学效果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花费最少的教学经费是教学最优化的标准之一。”
总之,以上6种关系构成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协同作用的优化机制,这种协同作用越强,发挥的整体功能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