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邳州市 221300
摘要:电厂热控系统承担着机组自动化控制的重要功能,其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其稳定性的必要性。热控系统对整体机组影响很大,因而要采取措施提高稳定性,为确保日常运营提供帮助。本文就电厂热控系统出发,就其中的问题展开探究,以形成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电厂自动化;热控系统;稳定性
电厂热控系统涉及到公共网络、监控以及控制装置,还包括其他的辅助系统[1]。自动化运行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电厂的稳定运转,因此,对电厂进行有效控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随着机组参数的改进,热控系统的缺陷加剧,妨碍了电厂稳定性的发挥,这对采取多样化措施来确保热控系统可靠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社会生产的现实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本文就如何秉承低碳节能理念,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推进热控技术优化改进提出设想,力图从根本上来提高电厂效率,维护生产的稳定性。
一、热控系统的概述
热控系统在电厂中主要由分散控制、辅助控制、实时监控、视频网络几个部分组成[2],各部分互为依托,共同配合自动化运行得以实现。
1、分散控制
分散控制就是常说的DCS系统,包括通信接口、控制接口、维护接口以及操作接口,通过集中显示与分散操作以便实施日常控制。分散控制配合通信网络,两者的结合构成了过程控制,主要特点是表现为应用模块,在合理调配模块的同时借助灵活组态以推进自动化系统功能得以实施。
2、辅助控制
辅助控制作为热控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保障电厂在无人化条件下开展日常工作。在辅助控制的运行中,指令经由编程控制器得以设置,借助数据交换机等接口来实现安全运行,同时能够实现数据的传导。辅助控制的集中操作要通过中央控制实现,以便能够在无人控制的环境下实现自动运行。
3、 实时监控
电厂运行及生产状态都通过实时监控得以反馈,进而落实动态监督功能,这就为及时发现自动化运行的问题提供基础,一旦有特殊情况出现,实时系统就发出报警提示,以便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实时监控主要包括信息管理以及日常监控,链接控制器以及接口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4、视频网络
视频网络作为电厂的又一监控手段,同样保证了电厂的稳定运行。电厂运行的全面监控,主要是视频网络应用在无人区中,能够切实实现电厂运行的科学化。视频网络与辅助系统的密切结合,为整体化实时监控创造了条件。另外,视频网络连接了信息通信系统,能够借助信息综合管理形成电厂运转的有效监视。
二、自动化运行的问题
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电厂的日常消耗,电力行业分布范围的扩大也对于系统自动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热控系统普遍存在的逻辑混乱问题,唯有追根溯源,才能就多方面影响因素展开对电厂的调试运行管理,进而确保电厂运行保持稳定运行。电厂属于传统行业,稳定性受到技术革新的影响,原有的发展模式与当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妨碍了热控系统进行更新,影响了信号的传输。在自动化运行中,中间信号的不稳定也导致了故障频发,表现为热控系统的逻辑混乱,这耗费了时间进而影响了运行的安全。这就需要从系统的设计入手,为迎合未来发展需求提供全面的管理指导。
1、热控管理不力
受电厂规模等影响,热控管理并不合理,日常设备往往沿用传统的方式,检修耗时长因而无法立即排除故障,导致故障频发。现有的热控系统检修并不全面,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无法切实实现资源利用效果的改进。此外,热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不高,自动化效果不能满足要求,定期检修无法适应热控系统未来发展,管理力度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热控检修落后
电厂热控检修大多沿用传统模式,在特定时间进行设备的检修,这并不能确保电厂安全运行。落后的检修模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经济效益低下,为电厂生产造成阻碍。设备出现故障往往无法预测,热控元件不定期出现故障无法得到及时排除,这导致自动化系统事故频发,严重脱离了电厂的现实发展要求,有待于及时改进。
三、提高热控系统稳定性的建议
在进行热控系统改进时,要从自动化的特点着手,进行故障分析。电厂的热控系统已较为成熟,但仍需进行稳定性能的提升,从系统各环节出发,为提高稳定性奠定基础。近年来,电厂的热控系统越来越重要,为维护电厂运行要采取可行措施提高抗干扰效果,改进接口设计,改进热控的智能化效果,来确保电厂的日常运行。
1、推进智能运行
要不断优化控制系统,着力提高单元机组的响应水平,考虑到DCS的智能化程度与整个系统息息相关,为应对电子创新的要求,就要摒弃落后的控制系统,选择智能化的现代控制装置,例如DEH及DCS系统[3]。在设计自动化中,还要补充加入对控制范围与指标的改良建议,以提高抗干扰性能。要关注控制软件的设计,从过程控制入手,提供科学服务来满足电厂的监控需求。对控制单元进行优化,是指不断提高控制的智能水平,保障DCS运行的灵敏度,完善系统的监控能力。可以加强对于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配合计算机以及电子技术,大力革新传统技术,构建高智能的现代化系统。与此同时,还要推进自动控制中相关软件的优化,提高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来满足电厂生产的稳定性。
2、更新应用水准
在进行电厂控制系统的管理中,为了更新应用水准可以举办一系列的培训,为提高管理者的控制能力以及业务素质创造条件。现有的电厂辅助系统在自动化运行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应用,表现为主机控制与生产车间的操作中得以推广,同时要关注系统的通信协议以及接口间的转换关系,为保证系统稳定工作,做好不同协议的沟通工作,最终有效提升电厂的效益。热控系统的逻辑合理性关系到电厂稳定性能否实现,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优化,进而减少系统的故障。在设计初期要引入性能测试,借助保护逻辑对质量码进行测点质量的综合判断。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取样逻辑判断的准确性,同时能够减少误差的出现。此外,在满足系统运行的前提下,逻辑优化能够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以及运转风险,单点保护能够切实降低故障出现概率。
3、发展APS技术
APS技术就是电厂的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作为自动化运行的基础,对其进行强化能够提高技术水平,还能通过严格控制来规范操作,减少错误操作。APS技术的发展能够减少启停时间的消耗,提高整体性能,切实改善反应能力。除此之外,热控系统的日常维护也有待于加强,要建立系统的故障与检修记录,在开展系统运行故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确保热控系统可靠运行奠基。
4、实施硬件优化
硬件构成了热控系统的基础,一旦硬件出现问题,就大大降低了热控系统的稳定性,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优化体系。以运行质量作为导向,采取措施进行系统管理,着力改进耐老化的效果,提高其环境适应力,避免外界干扰导致热控系统故障的出现。在硬件的选型过程中,还要综合考量运行环境,合理筛选型号与质量,保证硬件的性能合乎系统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与此同时,还要进行质量验收,落实日常监控与管理,调整好机房温度与电源工作以及通信方面的具体维护工作,落实硬件的管理措施,关注细节养护,全方位减少故障的出现。
四、结论
电力需求的提高对电厂的稳定性发展提出了创新要求,在日常运行中,热控系统的自动化安全性能决定了整体的稳定性。受外界干扰,热控系统在各个阶段都牵扯到安全问题,因此,要采取多重手段保证热控系统得以实现安全运行。为革新先进的管理模式,降低威胁稳定性的因素,确保电厂得以实现运行稳定,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建议,为迎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石同礼.谈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提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
[2]罗恩辉.浅谈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9).
[3]李树飞.浅析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116.
论文作者:凌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电厂论文; 系统论文; 稳定性论文; 故障论文; 接口论文; 日常论文; 提出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