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地籍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内容包括工作区域的任务介绍及目的,地籍变更调查的准备工作,权属调查,地籍测量以及需要上交的主要成果资料。其中权属调查包括调查方法、地籍资料变更,地籍测量包括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
关键词:地籍变更调查;工作流程;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1.地籍变更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地籍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通过地籍变更调查,可以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逐步完善地籍内容。
2.准备工作
进行地籍变更调查与测量之前应准备下述主要资料:
1)变更土地登记或房地产登记申请书;
2)原有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复制件;
3)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
4)地籍变更调查表;
5)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成果;
6)《地籍变更调通知书》,《地籍变更调查记事表》,《地籍调查表》,
《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
7)测量仪器:钢尺、GPS接收机,全站仪。
3.权属调查
3.1地籍变更要素调查
在地籍变更调查中,应着重检查和核实以下内容:
1)检查变更原因是否与申请书上的一致。
2)检查本宗地及邻宗地指界人的身份。
3)全面复核原地籍调查表中的内容是否与实地情况一致。
3.2地籍资料的变更
本次地籍变更调查必须对有关地籍资料作相应的变更。做到各种地籍资料之间有关内容一致。通过变更后,本宗地的图表、卡册、证之间,相邻宗地之间的边界描述及宗地四邻等内容不应产生矛盾。
地籍资料的变更应遵循用精度高的资料取代精度低的资料、用现势性好的资料取代陈旧的资料这一原则。考虑到地籍变更资料的规范性和有序性,要求:
1)地籍编号变更
地籍编号以县行政区为单位,县级(6位)、街道(镇)(3位)、街坊(3位)、土地权属类型(2位)、宗地(5位)五级编号。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210422001001GB00001”开始顺序编号。地籍编号共19位。
2)宗地草图的变更
宗地草图必须重新绘制。宗地草图绘制时,应包括户主姓名、宗地号、地类、建筑物材质和层数。
3)地籍调查表的变更
新的地籍变更调查表在现场调查时填写,并由有关人员签名盖章认可,用以替代旧的地籍调查表。
4)宗地图的变更
按新的宗地草图或地籍图制作宗地图。
5)宗地面积的变更
本次地籍变更调查应通过全站仪的测量制作电子地籍图,对发生用地变化的宗地查询其面积,通过这种方法便可对宗地面积进行变更处理。
6)房屋的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等要素的变更。
如房屋发生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等要素的变更时,在地籍变更调查表中填写最新调查数据。
3.3调查方法
首先要安排好调查线路,带好工作底图、地籍调查表、地籍调查通知书、法人身份证明书及指界委托书,丈量工具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调查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工作时一般应按照先绘制宗地草图和勘丈为先,调查表和法人身份证明填写在后,现场填写调查表,权利人签字。
2)勘丈工具以全站仪为首要测量工具,钢尺为辅助测量工具。对于两宗地公用边,应该进行两次勘丈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3.4权属性质认定标准
城镇地籍调查时土地权属性质调查分三种: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及集体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分为:集体农用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可进一步分为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和乡村企事业建设用地使用权。
4.地籍测量
地籍变更测量是指在初始地籍测量基础上进行的二次甚至多次地籍测量,其目的是重新获取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确保地籍资料的时效性。地籍测量一般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界址点等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测量)、绘制地籍图和面积的量算与统计。
4.1控制测量
1)首级控制网采用E级GPS控制网。
2)在首级控制的基础上,布设一级导线。通过一级导线再进行图根点加密。
4.2界址点与碎部测量
变更界址测量是为确定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变更界址测量在变更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
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两种测量。在工作程序上,可分两步进行,一是界址点、线的检查;二是进行变更测量。
进行碎部测量时,必须携带图根点坐标表,全站仪一套,选用直径为25.4mm的小棱镜,其目的是保证界址点精度,减少误差。
5.地籍变更调查主要成果资料
5.1文字成果
1)城镇地籍变更调查技术设计书
2)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工作报告
3)城镇地籍变更调查技术报告
4)城镇地籍变更调查质量检查报告
5.2数据成果
1)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控制点网图、记录手簿、平差计算资料、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
2)细部测量原始记录
3)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4)面积成果表、面积统计表、面积计算的原始资料
5)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6)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7)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5.3图件成果
1)地籍图分幅接合表
2)地籍图
3)宗地图
5.4宗地档案资料
1)申请资料:收件单、申请书、权源资料
2)地籍调查表
3)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及委托书、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
6.结论
土地是人类栖息和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保护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们地籍调查人员的工作,全面查清城镇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权属和利用情况,掌握真实的土地资源,建立完善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变更调查更是及时的反应土地利用的现势性、准确性、真实性,为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地方经济振兴和健康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M].第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杨炎山,田华.深度探讨地籍变更调查及地籍测量的方法[A].科学创新导报2009,135~136
[3]《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实施细则(试行)》
论文作者:崔振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测量论文; 界址论文; 调查表论文; 权属论文; 地籍图论文; 资料论文; 城镇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