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多参数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孟令雷,侯振国,高凤霄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1)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CT多参数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非小细胞肺癌5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整序贯放化疗,前后一周内行双源CT增强扫描。按疗效分为治疗缓解组和治疗无缓解组,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数据:动静脉期碘覆盖值、碘浓度值、病灶最大径、病灶平扫CT值平均值、患者动静脉期均一化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缓解组和无缓解组放疗前后最长径变化率分别为(-17.98±5.96)%和(10.29±7.46)%;平扫CT值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2.81±10.35)%和(-10.21±3.64)%。治疗缓解组动脉期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无缓解组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静脉期两组内标准化碘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治疗后动脉期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明显小于治疗无缓解组(P<0.05),而静脉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多参数成像技术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对早期患者疗效评估并完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源CT多参数成像;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价值研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372-01

肺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肺癌按组织病理学分类,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前者占全部肺癌的约80%,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多器官转移,可手术切除的病例不足20%[1]。因此治疗后及时疗效评估对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常规CT、MRI、PET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瘤体内部变化无法准确评估。双源CT多参数成像能够有效评估肿瘤血管化程度[2]。本研究主要探讨双源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化疗前后疗效评估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经病理证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1例。入组对象放疗前后均进行双源CT扫描,排除严重心脑疾病,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岁,病理类型包括:鳞癌27例,腺癌24例。

1.2 方法及扫描方案

所有入组者放疗前后均接受双源CT扫描,对扫描数据进行分析。根据Choi[3]标准按疗效分为治疗缓解组(治疗后瘤体最大径减小≥10%或瘤体CT衰减值HU减小≥15%)和治疗无缓解组(治疗后最大径减小<10%或瘤体CT衰减值HU减小<15%),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放疗后疗效评估。所有患者均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仪,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总量:1 ml/kg,速率:4.0 ml/s,扫描参数:增强扫描采用Lung Nodules序列,注射对比剂后分别于30 s及60 s行双期双能量扫描,A、B球管管电压分别为Sn140 kV、80 kV,参考管电流分别为56 mAs、133 mAs,准直器宽度64×0.6 mm,旋转时间0.28 s,螺距0.55。双能量CT扫描得到80 kV图像、Sn140 kV图像及线性融合图像,(M=0.4,M为融合因子),图像重建层厚1mm,层间距1mm。

1.3 图像重建分析及数据后处理

将双期增强扫描80 kV及Sn 140 kV图像调入Siemens Syngo MMWP VE40A工作站双能量软件中,经Liver VNC软件获得虚拟平扫图像及碘图;融合图像经Syngo-via工作站MM Oncology后处理软件三维体积测量技术得到病灶形态学信息。由两名影像诊断副主任医师分别采用双盲法对所有患者放化疗前后的双源CT图像进行独立分析,并测量各项参数指标。选取显示病灶最佳层面划定最大感兴趣区(ROI),ROI应包含该层面实性肿瘤组织至少2/3以上,测量3次取平均值。ROI选取需避开病灶内囊性区、钙化区、出血及周围阻塞性改变的肺组织,还应避开同层面强化的大血管及其分支血管,以避免对测得的碘浓度及碘覆盖值的干扰,使结果分析出现偏差。测量指标:治疗前后病灶最大径变化率=(治疗后病灶最大径之和-治疗前最大径之和)/治疗前最大径之和×100%;病灶强化平均CT值=病灶混合图像平均CT值-虚拟平扫平均CT值;治疗前后病灶强化平均CT值变化率=(治疗后病灶强化平均CT值之和-治疗前强化平均CT值之和)/治疗前强化平均CT值之和×100%。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P):动脉期病灶碘浓度(ICAP)与同层面主动脉碘浓度比值的百分率;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VP):静脉期病灶碘浓度(ICVP)与同时期颈内静脉碘浓度比值的百分率;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CTAP:动脉期病灶碘覆盖值;CTVP:静脉期病灶碘覆盖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形式表示,病灶强化平均CT值与碘图碘覆盖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治疗前后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病灶形态学变化率结果(%,)

 

治疗缓解组病灶最大径变化率(-17.98±5.96)%,病灶强化平均CT值变化率(-22.81±10.35)%;治疗无缓解组病灶最大径变化率(10.29士7.46)%,病灶强化平均CT值变化率(-10.21±3.64)%。治疗缓解组形态学变化率明显大于无缓解组(P<0.05)。

动脉期治疗缓解组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动脉期治疗无缓解组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静脉期两组内标准化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动脉期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治疗后明显小于治疗无缓解组(P<0.05),而静脉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作为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已经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实施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4]。对于失去手术意义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临床采用放化疗协同治疗方案,以减少肿瘤扩散和转移[5]。影像学检查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因其辐射剂量较大,而且瘤内出血、钙化等征象难以与碘剂鉴别等诸多缺陷,导致临床误诊率较高。与常规CT相比,双源CT双能量辐射剂量低,不仅可以显示组织器官形态学信息,还能提供其功能和组织化学成分信息,使CT诊断由单一形态学判断进入到多参数成像和定量诊断的新阶段[6]。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综上所述,双源CT多参数扫描技术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的影像评价手段,这为观察肿瘤的早期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不同种类非小细胞肺癌缺乏组间对比,肿瘤对于放化疗疗效存在差异等,需要大样本量长期疗效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杰, 何波, 张俊, 等. 双源CT双能量胸部虚拟平扫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 28(4):791-795.

[2] 邓东, 彭业胜, 李凯, 等. 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评价孤立性肺肿块的可行性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3(1):36-40.

[3] 武云,刘波,朱巍,等.Flash双源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价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6):637-639.

论文作者:孟令雷,侯振国,高凤霄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双源CT多参数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孟令雷,侯振国,高凤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