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刘鸿程论文_刘鸿程,陈路,刘伟,李强

刘鸿程 陈路 刘伟 李强

岳阳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岳阳爱康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到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平均分为两组,以经皮内镜椎间孔为入路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以经皮内镜椎板间为入路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比例,各项数据接近,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9.59%,有效率为16.33%,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77.55%,有效率为20.41%,总有效率为97.96%,P>0.05。结论:经皮内镜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经皮内镜入路,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经皮内镜;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

运用经皮内镜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且效果较好。经皮内镜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在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等具有显著优势[1]。根据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不同类型,需要保证手术入路的正确性,才能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性,促使患者恢复健康。本文对经皮内镜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分析资料为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以经皮内镜椎间孔为入路;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26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48±3.4)岁;观察组患者治疗中经皮内镜椎板间为入路,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2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50±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方法

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选择确定入路方式。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麻醉:手术前30min时使用10mg安定进行肌肉注射,在手术过程中注射0.1mg芬太尼,一共分为两次注射,注射间隔时间约为30min,注射方式进行静脉注射;同时,使用利多卡因在上关节周围进行浸润,用以阻断患者感觉神经,并保证患者运动神经功能正常,利多卡因的浓度为0.5%。取患者俯卧位进行穿刺,根据患者的椎间孔以及体型等因素,调整具体的穿刺位置[2]。完成穿刺工作后,经入路置入经皮内镜,使用液体进行连续冲洗,并通过内镜观察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实际情况,确定蓝染变性髓核后,使用相应型号的髓核剪和髓核钳切除并取出异常髓核组织,而后探查椎间盘神经。最后,修复纤维环撕裂口和椎间盘消融减压,将残留的髓核组织冲洗干净;同时,通过射频方式对患者实施止血,在切口处注入复方倍他米松,使用量为1ml,将外套管拔除,并运用无菌操作包扎好切口[3]。

1.3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观察指标: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比例;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腰椎间盘的纤维环、髓核以及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进而在外力的影响下,纤维环损坏,髓核组织出现脱出或是突出,致使相邻的脊柱神经受到压迫或是刺激,此时患者腰部会产生疼痛、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以腰部第四节到第五节、第五节到腰骶部第一节最为容易发病,其比例高达95%。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主要因素有: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化、腰椎受损、椎间盘本身的解剖原因、遗传因素对该疾病有一定影响、腰骶部先天性异常患者[4]。此外,在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化的情况下,腰姿不正、妊娠、腹压增加以及受寒等因素,都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以上腰椎间盘突出诱发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经皮内镜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新兴形式,属于微创手术治疗,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脱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通过经皮内镜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常采用的方式为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病情、临床表现、生命体征以及检查等方式,综合分析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情况,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经皮内镜入路方式,进而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5]。在实际治疗中,椎间孔以及椎板间的入路治疗方法临床效果相似,同样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由本次临床分析结果可知: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0±5.9)min和(77±6.2)min、卧床时间分别为(8.4±0.7)h和(8.1±0.4)h、住院时间分别为(4.2±2.6)d和(4.3±1.8)d、并发症比例分别为2.04%和4.08%,各项数据接近,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9.59%,有效率为16.33%,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77.55%,有效率为20.41%,总有效率为97.96%,P>0.05。可见,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接近,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入路方式。

综上所述,经皮内镜治疗方式具有手术切口小、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好等优势,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椎间孔入路治疗方式以及椎板间入路方式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有效提高患者对经皮内镜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经皮内镜入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佟智慧,费中成,葛茂锁,曲景文,金日龙.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03):212-216.

[2]曾祥超,黄鹏,张西峰,陈锦旭,李宁,黄良诚,车路阳,王岩.经皮内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的比较[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9(01):25-28.

[3]田霖.过屈(跪)位与俯卧位L4/5椎板间隙的测量及经皮内镜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

[4]汤锋武,陈旭义,蒋显锋,韩广,赵长宇,苗翠云.经皮内镜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05):416-419.

[5]李军,付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3(08):597-602.

论文作者:刘鸿程,陈路,刘伟,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经皮内镜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刘鸿程论文_刘鸿程,陈路,刘伟,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