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1]2003年在《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及其组成和体外抑瘤活性研究》文中认为1、从藏灵菇粒申筛选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PS)的乳酸菌菌株FML02-8,在脱脂乳培养基中多糖产量为187.6mg/L。通过FML02-8的菌体培养特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初步鉴定FML02-8为乳酸菌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菌株的生长特性表明其产酸能力强、凝乳快、生长迅速,在MRS培养基中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生长的最适初始pH值为7.0。 2、证明菌株FML02-8产EPS的特性不受质粒调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3.筛选了适于FML02-8合成EPS的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或其它碳源)2.0% 蛋白胨2% 酵母浸出汁0.5%、乙酸钠0.5% 柠檬酸叁铵0.2% 吐温80 0.1%MgSO_4 0.01% MnSO_4 0.005% K_2HPO_4 0.2%。用单因素试验证明了该菌株可以利用不同的碳源合成不同量的EPS,其中以葡萄糖的合成量最高,碳源的最适添加量均为20g/L。 4、用SAS8.0的四因素二水平析因设计筛选了影响EPS合成的显着因素为温度、初始pH和时间,用中心组合设计得出了优化的EPS产量模型为:EPS=-3764.49+79.42*温度+729.90*PH+16,30*时间-0.97*温度*温度-52.67*PH*PH -0.49*时间*时间。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在优化条件下,以葡萄糖为碳源,FML02-8合成EPS产量达400mg/L。 5、3L发酵罐的pH控制发酵表明:发酵过程的pH控制也影响FML02-8合成EPS的产量,通过流加碱控制pH5.5,EPS的合成量达503.7mg/L,较未控制时的产量提高了约30%。 6、通过Sevage法、叁氯乙酸法脱蛋白的效果比较,发现终浓度3.5%的叁氯乙酸法脱蛋白效果好,蛋白质脱除率可达到83.4%。确定乙醇沉淀法提取EPS的条件为:乙醇终浓度75%,沉淀时间12小时,提取温度4℃,溶液pH值6.0到6.5。 7、研究了Scpharose 4B凝胶过滤色谱分级分离EPS的条件,确定的最佳分离条件为:样品浓度750mg/L,上样体积5mL,洗脱剂(0.1MNaCl)流速30mL/hr。在这一最适条件下,FML02-8分别以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麦芽糖、乳清粉为碳源合成的胞外多糖EPS_G、EPS_F、EPS_L、EPS_S、EPS_M、EPS_W均能被纯化为两个级分,EPS_G纯化的两级分比例为26.3:1,多糖回收率可达90.5%,纯度鉴定结果为纯多糖。 8、用红外光谱法对FML02-8分别以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麦芽糖、乳清粉为碳源合成的胞外多糖EPS_G、EPS_F、EPS_L、EPS_S、EPS_M、EPS_W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及其组成和体外抑瘤活性研究6个多糖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均呈现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均为a一构型的毗喃糖,但波形、特征吸收波段、波峰强度有差别。用H PLC法测定BPS。、EPsF、EPSL、EPss、EPSM、EPs、的峰值分子量(Mp)分别为:41092、54029、45468、46996、46257、4s46sDa一t。ns。用气相色谱法分析6个多糖样品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分别为:EPS。一半乳糖:鼠李糖一1.60:1; EPS。一葡萄糖:甘露糖一1.98:1; EPSL一半乳糖:鼠李糖=4.的:1; EPSs一半乳糖形成的半乳聚糖;EPSM一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1.41:1.60:1; EPS*一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二2.26:1.33:1。结果表明,碳源对FML02一8合成EPS的影响不仅在产量,而且影响EPS的结构,包括分子量、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等。 9、通过对FML02一8以不同碳源发酵得到的纯化后的EPS进行体外抑瘤功能测定,表明EPS。、EPSF、EPSL、EPSs、EPS。、EPS,与腹水型肉瘤细胞5180共培养48hr后,均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在10一4 00“g/mL的浓度梯度内,EPS。作用效果存在剂量依赖效应。EPS、、EPSL、EPSs、EPSM、EPS。浓度在10一1 00林g/mL时,抑瘤作用与多糖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提高浓度后这种剂量效应则不存在,且在1 00林g/mL的浓度下均出现T抑制率高峰。EPS。、 EPS、、EPSL、EPSs、EPS。、EPSF在1 00“g/mL的浓度下与·5180共48hr后,抑制率分别达37.7%、28.8%、34.2%、33.6%、34.9%、36.3%。 10、研究EPS。、EPS、、EpSL、Epss、EPS,、EPSF6个多糖样品体外对脾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多糖对静止淋巴细胞和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均有促转化作用,且6个多糖样品对淋巴细胞的促转化效果与其对5180的抑制作用相一致。EPS对免疫细胞无抑制作用,在体外有提高细胞免疫的功能。6个多糖样品的体外免疫活性仍在10一1 00拼g/mL的浓度内呈剂量效应。FML02一8胞外多糖与静止和ConA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5 1 80的抑制作用增强,说明多糖可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抑癌作用。且多糖与ConA激活状态下的淋巴细胞共培养时这种细胞因子的量有所上升。
冯美琴[2]2012年在《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发酵、结构鉴定及其功能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EPS)是LAB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黏液多糖和荚膜多糖的总称。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及流变学特性,LAB EPS被作为增稠剂、乳化剂、胶凝剂和稳定剂,广泛的用于食品企业的生产中。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LAB EPS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炎性、抗病毒、抗突变和抗氧化等功效。由于LAB被公认为是安全的(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 GRAS)食品级微生物,因此其产生的EPS也相应地被认为是安全的,可以直接用于食品中。本论文对从自然发酵泡菜中筛选到的一株产EPS的LAB进行了鉴定,并对其EPS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菌落拉丝法这一简便的筛选技术从植物源性的天然发酵制品(泡菜)中筛选到一株高产EPS的LAB70810,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最终将菌株70810判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 arum)。以Lb. plantarum70810EPS的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优化得出结果分别为:MRS培养基,最佳碳源为蔗糖,蔗糖30g/L,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胨,大豆蛋白胨10g/L,接种量4%,pH6,发酵时间24h,发酵温度30℃。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Lb. plantarum70810生产EPS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共计1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通过SAS软件分析得到影响EPS产量的叁个主要因素是蔗糖、接种量以及发酵温度。对由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的蔗糖、接种量以及发酵温度,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及响应面分析法,得到Lb. plantarum70810发酵产EPS的最优条件为:蔗糖34g/L、接种量5%、发酵温度31℃。在此条件下发酵Lb. plantarum70810实际所得EPS产量为425.16mg/L,与预测值基本吻合。2.通过Sevag法、叁氯乙酸法脱蛋白的效果比较,认为终浓度4%的叁氯乙酸法脱蛋白的效果好,蛋白质脱除率可达到86.4%。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Lb.plantarum70810EPS醇沉的最佳条件;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建立了Lb.plantarum70810EPS醇沉条件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并修正后得到醇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静置时间13h、乙醇添加倍数4倍、发酵液浓缩倍数3.50倍。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所得EPS平均提取量为320.17mg/L。大孔吸附树脂对Lb.plantarum70810EPS脱色纯化的结果表明:选择S-8树脂,树脂用量为4%,多糖溶液浓度为2mg/mL,调节多糖溶液的pH值为6.0,在25℃条件下,静态吸附4h,脱色率为72.58%,糖保留率为69.15%。经S-8树脂脱色后的粗多糖样品依次使用DEAE-52和Sephadex G-100进行分级纯化后主要得到两个组分(EPS-1和EPS-2),采用HPLC法对EPS-1和EPS-2进行纯度鉴定和分子量测定,结果表明,EPS-1和EPS-2为均一的多糖组分,平均相对分子量(Mw)分别为1.75×104和1.20×105Da。分别采用硫酸-苯酚法、硫酸-间羟基联苯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氯化钡-明胶比色法,测定粗多糖、EPS-1和EPS-2中的总糖、糖醛酸、蛋白质和硫酸基的含量,结果表明,粗多糖、EPS-1、EPS-2的总糖含量分别为76.75%、94.45%、90.55%;糖醛酸含量分别为3.19%、2.09%、1.7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32%、0.82%、1.58%;硫酸基未检出。3.通过多种方法对EPS-1和EPS-2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测定。采用叁甲基硅醚衍生化法及气相色谱法对多糖样品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PS-1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53.24:10.41:1.00。EPS-2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3.48:9.61:1.00。综合单糖组成分析、红外扫描、甲基化反应和NMR分析的结果,基本可以确定EPS-1是以1→4连接的α-型吡喃葡萄糖、甘露糖为主链并含有少量半乳糖的中性多糖。EPS-2是以1→4连接的α-型吡喃葡萄糖为主链、以1→2,6连接的甘露糖为支链,并含有少量岩藻糖的酸性多糖。4.透析吸附试验结果表明,Lb. plantarum70810EPS对Pb(Ⅱ)离子的最佳吸附pH为5.0,吸附平衡时间为6h,吸附温度为30℃。当EPS溶液浓度为5g/L、Pb(Ⅱ)离子浓度在0.1mg/L到1000mg/L之间时,随着初始Pb(Ⅱ)离子浓度的增加,EPS对Pb(Ⅱ)离子的吸附量也增加。EPS用量从0.0005g(浓度为0.1g/L)增加到0.001g(浓度为0.2g/L)时,其对Pb(Ⅱ)离子的吸附量随着EPS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EPS用量进一步增加时,其对Pb(Ⅱ)离子的吸附量则逐渐降低。EPS吸附Pb(Ⅱ)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羧基是EPS起吸附作用的主要官能团。5.采用CCK-8法探讨了Lb.plantarum70810胞外粗多糖(Crude EPS)及纯化组分EPS-1和EPS-2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大肠癌细胞HT-29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rude EPS. EPS-1和EPS-2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 G2,及人大肠癌细胞HT-29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间-效能关系。当多糖样品浓度为400μg/mL时,处理72h后,Crude EPS、EPS-1和EPS-2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3.74%、38.54%和39.40%;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7.35%、55.01%和57.48%;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抑制率分别为96.76%、52.73%和59.76%;对人大肠癌细胞HT-29的抑制率分别为46.10%、39.78%和57.45%。
顾笑梅[3]2003年在《乳酸菌产胞外多糖的研究》文中认为以公鸡肠道、西红柿和乳制品为研究对象,经乳酸菌分离鉴定的BCP平板反复划线分离和筛选,最后经革兰氏染色,得到七十二株革兰氏阳性产酸菌株的纯培养。用苯酚一硫酸法和乙醇沉淀法检测这些菌株的透析后发酵液中是否有多糖,进一步筛选出产胞外多糖的五株菌株Z_(222),Z_(581),X_(1121),H_6和D_(121)。分别对它们进行纯度检查,菌落和个体形态观察:产乳酸测定、过氧化氢酶和水解淀粉试验、运动检查、菌种的培养特性和常规的生理生化试验鉴定,综合上述数据并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和《乳酸菌分类鉴定》,鉴定Z_(222)、X_(1121)、D_(121)菌株属于肠球菌属,Z_(581)属于片球菌属,H_6菌株属于明串珠菌属。对五株菌株中产EPS较好的Z_(222)菌株进行了16Sr DNA序列分析,所得序列在GenBank中用Blast进行基因同源性查询的结果是该菌株与肠球菌属的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的同源性为99%,故该菌株与坚强肠球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可以认为Z_(222)是一株坚强肠球菌,命名为Enterococcus durans Z_(222)。薄层层析(TLC)分析表明该菌株确实具有产EPS的特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证明该菌不是致病菌株,因此,作为发酵产胞外多糖研究的出发菌株是安全的。 为了提高EPS产量,本论文研究了培养基中碳源和培养条件对Enterococcus durans Z_(222)菌株的生长和EPS产量的影响。产多糖对照试验表明Enterococcus duransZ_(222)菌株在合成培养基GA和MRS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和EPS的产量不同,在MRS培养基中所获得的生物量和EPS产量均高于在合成培养基GA中发酵所得相应值,说明MRS培养基组成更适于该菌种的生长。同时为了利于下一步分离提取EPS,将
欧阳清波[4]2005年在《星状双歧杆菌22-5产胞外多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和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它的存在直接影响消化道的健康状况。目前国外有关双歧杆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研究的报道寥寥无几,而国内则处于一片空白。基于此研究现状,立题于双歧杆菌EPS,旨于为进一步开发新型EPS提供方向,并为研究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的机理奠定基础。具体展开了下列研究工作: 1)从大量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产EPS能力的双歧杆菌菌株22-5,菌株经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初步鉴定为星状双歧杆菌。经回收率试验确定苯酚-硫酸法为检测此EPS的方法。 2)对星状双歧杆菌22-5产EPS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25℃恒温厌氧培养24h且培养基初始pH值为5.5;通过单因素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刺激因子后采用叁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进行优化。优化后EPS产量达到1.21g/L,是初始培养条件下产量的6倍多。 3)对星状双歧杆菌22-5所产的EPS进行提取及分离纯化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提取纯度高且EPS损失较小的方法路线,即:收集发酵上清液→浓缩→乙醇沉淀→脱蛋白→透析→Sepharose CL-6B凝胶层析。通过对Sepharose CL-6B琼脂糖凝胶纯化EPS条件的摸索,得到可洗脱下对称单一多糖峰的条件:0.05M NaCl作洗脱剂,30mL/h的洗脱速度。采用UV和HPLC分析鉴定,证明此EPS成分单一,具有较高的纯度。 4)经HPLC法检验,得知菌株22-5 EPS的分子量为3.92×10~5Da。菌株22-5所产的EPS具有较高的粘度,其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不断降低,其粘度对酸和离子强度稳定,但对碱不稳定。此多糖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乳酸菌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DPPH自由基的验证说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可显着增强菌株22-5对肠上皮细胞Caco-2的粘附作用。
刘鹭[5]2014年在《硒化乳酸菌胞外多糖免疫功能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本文对乳酸乳球菌亚种发酵液进行收集,分离纯化出乳酸菌胞外多糖并对其进行富硒修饰,得到具有增强免疫及抗肿瘤功能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本文以Se-EPS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红外扫描显示硒化修饰成功。液相色谱单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硒化多糖是由甘露糖,岩藻糖,核酸糖,葡萄糖,半乳糖,树胶醛醣组成的杂多糖,摩尔比为5.48:0.39:9.77:4.03:1.00:1.92。研究了硒化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对小鼠皮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硒化EPS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这可能是其免疫调控机理之一。测定了Se-EP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信号通道及其他相关转导因子的影响。低浓度Se-EPS可通过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释放两种途径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通道。Se-EPS还可显着提高细胞内NO和cAMP的浓度,并可提高PKA的酶活力。在细胞模型上,采用Fluo-3/AM标记细胞并测定了硒化多糖的添加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表明通过对乳酸菌胞外多糖进行硒化修饰可增强其刺激巨噬细胞的能力。添加Se-EPS刺激胃癌细胞与hela细胞这两种细胞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其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显示硒化后的多糖可引起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能力。通过研究多糖刺激后信号转导相关因子的变化,可以更深入地阐明多糖提高免疫作用的内在机理。
周涛[6]2015年在《产胞外多糖干酪乳杆菌的筛选鉴定及galU基因克隆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从泡菜中分离初筛到11株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经黏度及EPS产量测定,复筛出一株高产EPS的乳酸菌,其产量为771.97μgmL-1。采用CTAB法提取前期筛选鉴定的乳酸杆菌ZJ-4菌株的全基因组,并测得其16s rRNA序列。将16s rRNA序列在NCBI上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并建立系统发育树,初步确定ZJ-4菌株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参考模式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BL23(HM162415)的galU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目的基因galU的引物。以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大约900bp的PCR产物,将PCR产物进行TA克隆,并检测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与Lactobacillus casei BL23(HM162415)的galU序列同源率为98%,为正确的克隆。
陈晓璇[7]2011年在《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一株采自西藏雪莲的嗜热链球菌为研究对象,确定了该菌株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的最佳条件,并对其所产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体外抗肿瘤特性。为乳酸菌胞外多糖功能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该菌株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IRIE培养基,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L9(33)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42℃发酵48h;控制pH6.0时EPS的产量比未控制pH的提高了约11.2%;Sevag法对发酵液洗脱蛋白叁次,多糖得率为46.73%,脱掉59.87%的蛋白;选取分子量为5kDa的超滤膜对脱蛋白后的上清液进行浓缩过滤,膜通量为15.3L/m2·h,透过液中EPS含量为24.7mg/L;截留液浓缩4倍后,添加3倍乙醇对多糖进行沉淀,多糖产量为367.8mg/L。粗多糖依次经过DEAE-Sepharose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rose CL-6B琼脂糖凝层析分离纯化,得到EPS1、EPS2、EPS3,且EPS1中包含两个组分EPS1a和EPS1b,并初步确定EPS3为多糖-蛋白复合物。经HPLC测定,EPSla、EPSlb、EPS2和EPS3的纯度分别为97.0%、91.59%、91.58%和96.1%,且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6.42×102Da,3.48×103Da、3.35×104Da和5.63×103Da。体外实验表明,EPS纯化所得各组分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率越高,且浓度为500μg/mL时达到最大的抗肿瘤活性。其中EPS1a的抗肿瘤活性最高,抑制率为25.3%。
杨燕萍[8]2016年在《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多糖的结构研究》文中认为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是乳酸菌在菌体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常常渗透到培养基中的荚膜多糖或粘液多糖。乳酸菌EPS不仅具有良好的流变学特性,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益生作用等。我国拥有丰富的乳酸菌发酵食品,包括产胞外多糖在内的乳酸菌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本文对酸菜中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进行高效快速地筛选,纯化胞外多糖,对其结构和理化特性进行研究。以家庭自制东北酸菜为样品,采用产粘菌落法与多糖产量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到两株产EPS较高的菌株NM105和2-19,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手段对这两株菌进行了系统鉴定,判定这两株菌均属于明串珠菌属,分别命名为Leuconosto citreum NM105和L.mesenteroides subsp.dextranicum 2-19。将两株菌分别接种至含5%蔗糖的MRS培养基中,25℃培养48 h,得到产EPS的发酵液,经离心、除蛋白、醇沉、透析得到粗多糖的水溶液。粗多糖再经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均一的多糖组分,冷冻干燥得到纯多糖,产量分别为23.5g/L和11.4 g/L。结合紫外分析、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分析,两株菌所产多糖均不含核酸和蛋白,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1.01×108 Da和8.79×107 Da。采用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分析单糖组成,结果表明两株菌所产EPS均只含葡萄糖。结合单糖组成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光谱分析,L.citreum NM105所产EPS含有叁种糖单元,分别为[→6)-α-D-Glcp-(1→]、[α-D-Glcp-(1→]和[→2,6)-α-D-Glcp-(1→],摩尔比接近1:1:1,是一种带有高含量的α-(1→2)糖苷键的支链多糖。而L.mesenteroides subsp.dextranicum 2-19所产EPS是一种由α-(1→6)糖苷键连接的高度线性葡聚糖。L.citreum NM105所产EPS的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EPS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较好的持水力,分别达到72.0 g/L和21.52%。扫描电镜观察该EPS的微观表面结构为片状、多分支、光滑且有光泽。本研究获得了两株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纯化并结构解析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乳酸菌EPS,为开发功能性食品和其他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李江[9]2006年在《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胞外多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极海洋环境寒冷,一些区域终年覆盖冰雪。空间的特殊性和每年海冰形成活动中季节的大幅浮动,使微生物栖息环境具有高度的多样性,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生存于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的多样性是开发具有特殊应用价值的活性物质(包括EPSs)的资源库。南极海冰中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海冰微藻和细菌)及其产生的胞外多糖,这些物质聚集在冰藻和细菌生存的海冰通道中,提供了海冰和冰水界面的有机碳,是能源传输的主要物质;并且还可以保护细胞在结冰时免受冰晶的伤害,缓冲pH以及盐浓度的变化,可以降低其它化学物质的伤害。南极微生物的胞外多糖在南极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南极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免疫活性和潜在的生物生化应用价值尚未见报道。因为一些胞外多糖具有重要的生物及医用价值,如潜在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以及降血糖等特性。为此寻找分泌特殊应用价值胞外多糖的微生物(包括极地微生物)的工作已经广泛展开。本研究以中国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采集的海水海冰样品中的57株南极细菌为材料,通过胞外多糖的染色方法筛选出27株产糖菌;其中一株高产糖南极海洋菌S-15-13经16S rDNA鉴定确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通过对该菌的培养条件的研究以及对其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样品;采用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IR)、甲基化分析、1维和2维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分析确定多糖EPS-Ⅱ的结构;对多糖EPS-Ⅱ的体外免疫活性以及对荷瘤(S180)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进行研究;对该胞外多糖的低温适应机制以及低温保护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南极细菌的适冷机制以及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通过对57株南极菌的外形观察结合CHRISTENSEN法、刚果红法和显微镜检测法共筛选出产胞外多糖的菌株27株。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南极海洋菌S-15-13是一株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 sp. S-15-13。由于假交替
何峰[10]2005年在《链霉菌多糖发酵及其生物活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链霉菌以产生抗生素而着名,而关于链霉菌产多糖的研究目前鲜见报道。本论文从数千株链霉菌中筛选到一株能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并对该链霉菌多糖(streptomyces polysaccharide,SPS)进行了分离纯化与鉴定; 研究了该菌株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及其抗菌、抗氧化与抗肿瘤的生物活性。主要内容包括:1)多糖的分离纯化(1)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95%乙醇醇析从发酵液中分离出粗多糖,再用分段盐析法去处蛋白质,透析除去小分子物质得到多糖半纯品; 然后用Sephadex G-75 分离纯化。(2) 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多糖样品不含蛋白质和核酸,硫酸-蒽酮法检测表明多糖样品纯度为96.2%。(3)红外光谱对多糖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糖样品在4000 cm~(-1)~700 cm~(-1)具有明显的糖吸收峰; 单糖是以吡喃糖苷的形式存在,可能有甘露糖,不含α-糖苷键,而含β-糖苷键。(4)利用GC-MS 分析多糖的单糖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糖是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叁种单糖组成的,其组成比例约为2:1:1。(5)利用Sephadex G-150 凝胶柱层析法测得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8,000 D。(6)高碘酸氧化、Smith 降解对多糖结构分析表明,糖苷键的连接方式可能有(1→3) 和(1→6)。2)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链霉菌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淀粉4%,豆饼粉4%,硫酸铵0.8%,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钾0.4%,氯化钠1.0%,碳酸钙0.03%,初始pH7.4~7.6。发酵条件为:种子的种龄为48h,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168h,摇床转速为200rpm 以上,此时,多糖的产量可达25.5 g/L。3)采用药理学的试验方法,研究多糖的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较广的抗菌谱、抗菌能力强; 对邻苯叁酚自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超氧阴离子有清除作用; 对过氧化氢诱导的红细胞溶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抑制CCl_4引发的小鼠肝脂质过氧化;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抑制S 180 在小鼠体内生长。
参考文献:
[1].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及其组成和体外抑瘤活性研究[D]. 陈晓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03
[2].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发酵、结构鉴定及其功能特性研究[D]. 冯美琴.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 乳酸菌产胞外多糖的研究[D]. 顾笑梅. 山东大学. 2003
[4]. 星状双歧杆菌22-5产胞外多糖的研究[D]. 欧阳清波.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5]. 硒化乳酸菌胞外多糖免疫功能机制研究[D]. 刘鹭. 宁波大学. 2014
[6]. 产胞外多糖干酪乳杆菌的筛选鉴定及galU基因克隆与分析[D]. 周涛. 江西农业大学. 2015
[7]. 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 陈晓璇. 大连工业大学. 2011
[8]. 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多糖的结构研究[D]. 杨燕萍. 天津大学. 2016
[9]. 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胞外多糖的研究[D]. 李江. 中国海洋大学. 2006
[10]. 链霉菌多糖发酵及其生物活性分析[D]. 何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