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中医院 四川省巴中市 6364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变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手术治疗术后通过电话、门诊等随访方式收集该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83.33%(50例),再次手术的患者8.33%(5例)。结论: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首先要对该病症进行准确的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时在术后需要辅助科学的护理干预,提升其治疗效果。
关键词:腰椎键盘突出;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简称LIDP)是一种临床多发病症,主要的致病因是患者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外伤、退变等造成裂隙,使得髓核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出现向后或者向外方向突出压迫和刺激脊神经等[1],从而引起一系列疼痛和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就简单的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是我院自2010年4月-2014年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8±4.1)岁,其中L5-S1突出患者30例、L4-L5突出患者19例、L3-L4突出患者11例,病因:外伤导致混着24例、病理性退变患者36例。
1.2方法[2]
患者取侧卧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后正中作为手术入路,14例患者使用潜行/环行减压手术治疗,即在双侧脊椎间隙开窗,将黄韧带进行切除随之将椎间盘摘除处理,并将关节增生组织和小关节突出组织进行切除,将椎板病理性增厚的部分使用刮刀进行刮除;46例患者采用椎板半切/全切处理,首先将椎板进行切除(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单侧或者双侧)将脊椎神经根进行松解处理。对于有合并神经管狭窄或者侧隐窝狭窄的患者使用扩大减压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术后采用电话、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在9-12个月,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将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分成4个等级,即优:患者的腰椎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其腰、腿等部位会出现酸痛感;中: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相比治疗之前进步明显;差: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经手术治疗并随访9-12个月之后,改组患者的治疗恢复结果为优的患者43例,优良率为71.67%;良7例,所占比例为11.67%,治疗效果为中的患者5例(8.33%),治疗结果较差的患者5例(8.33%),详见表1所示。
表1 本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n,%]
例数优良中差
6043(71.67%)7(11.67%)5(8.33%)5(8.3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更多的人关注该种病症的治疗效果,目前在治疗该种疾病时主要采用的手术治疗措施,但是由于不同的病情程度所使用的手术方式也存在差异,先要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就应该从6个方面进行规范。
(1)诊断。通过准确的诊断能够确定患者的病情程度,诊断的结果能够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一般在LIPD患者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影像学发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和神经体征等指标,部分患者在使用MRI造影诊断时,不能完全显示间盘突出的情况,但是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分析,帮助选择手术治疗方式[3]。(2)手术适应症。一般的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对于患病时间较短的患者应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如需要进行手术,需要和患者家属等做好交流和解释工作,避免造成手术效果差引起的医患矛盾[4];(3)术前定位:LIPD患者其骶椎腰化或者腰椎骶化,所以在手术治疗之前一定要进行准确的定位,定位的具体操作是常规消毒铺巾,然后将注射器插入拟定的手术位置注入美蓝,并使用X线进行拍照,1d后根据X线照射的情况和注射针头的位置来确定手术的节段;(4)麻醉。麻醉方式的确定需要根据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确定,一般的如果手术时间相对较短,那么则可以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相反如果手术时间比较长,那么则使用全身麻醉方式;(5)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经历长达半个世纪多的探索研究,直至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手术、后侧入路内镜辅助椎间盘切除术和传统的硬膜外麻醉腰椎间盘切除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一定要遵循能够摘除椎间盘、确保脊柱的稳定性和完全解压的原则,这些都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根本[5];(6)护理。护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护理能够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促进患者营养的吸收加快恢复的速度等。本次试验中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83.33%,治疗效果较差的人数为5例,所占比例为8.335,,因此二次手术的患者5例。
总之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要从诊断、手术适应症的判断、手术部位的确定、麻醉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懿锋,傅永慧,王明明,等.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2):596-597.
[2]舍炜,陈根元,侯卫华,等.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48):9090-9094.
[3]楚磊,晏铮剑,陈亮,等.不同体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02):166-167.
[4]李书纲,张恒岩,仉建国,等.改良直视下小切口微创手术与椎间盘镜及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02):115-119.
[5]陆湖清.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02):40-42.
论文作者:苟光茂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方式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椎间盘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