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实证研究论文,高职教育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对工作绩效影响的问题是许多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工业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长期以来感兴趣的问题。而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人力资本学说作为其基本理论构架的。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们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技能是其人力资本的一部分。这种人力资本在经济上具有同物质资本的基本特性相似的性质,即它是带来一定经济收入(或其他收益)的源泉。人力资本理论在教育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它把这一复杂关系过分简单化了。其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的主观努力程度上的差别可以导致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别,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类型、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年龄、性别、种族等以及工作性质、技术要求、工资待遇、奖励制度、升迁机会、员工关系、工作环境等工作特征之间存在着两方面的匹配问题。为探究这些问题,我们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问卷式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浙江省内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抽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内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进行横断面问卷式调查,在各企业领导的配合下,统一讲解指导语,发放问卷160份,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筛检,剔除无效问卷28份,最后得到完整的有效问卷为132份。
2.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劳动者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父母教育程度等)、工作特征状况(工资水平、员工关系、参与程度等)和工作绩效。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
3.统计分析
单因素分析、双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有关数据处理。教育类型是考察的主要说明变量,在这项研究里用5来标示全日制普通高校、4来标示高职教育、3来标示成人高校、2来标示自学成才、1来标示其他。本研究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分析过程
1.因子分析
首先对量表中的观察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抽出工作满意度、在职培训、升迁机会、同事关系、与班组长关系、参与机会、合作水平、再学习能力、职业转换、工作绩效等因素,并得到它们的因子得分KMO均大于0.6,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莱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0.1),具有统计学意义,适合做因子分析;所选变量共同度均大于0.4,说明各题项的共同性较高,共同性越高,则表示该变量与其他变量可测量的共同特质越多,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
2.单因素分析
分别分析了工作满意度与教育类型之间(见表1、图1)、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见表2、图2)、再学习能力及职业转换能力与教育类型的统计关联(见表3和图3、图4)。
从表1看,其他4种教育类型与高职类型的相伴概率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电大函授类型与普通高校的相伴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它们两两之间的差异显著。其他几组的差异不显著。从图1工作满意度对教育类型方差折线图可以看出,高职类的满意度均值比较高。
从表2看出,工作满意度得分在-3.99999 — -2.84800与-2.84799 — -1.69600、-3.99999 — -2.84800与-1.69599 — -0.54400、-3.99999 — -2.84800和-0.54399 — 0.60800、-3.99999 — -2.84800和0.60801以上相伴概率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它们两两之间的差异显著。其他几组的差异不显著。从图2可以看出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绩效也越高。
从表3看,在职业转换能力方面,自学成才类型与高职类型、自学成才类型与电大函授类型、高职类型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相伴概率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它们两两之间的差异显著,其他几组的差异不显著。在再学习能力方面,自学成才类型与电大函授类型、其他类型与电大函授类型、高职类型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相伴概率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它们两两之间的差异显著,其他几组的差异不显著。从图3、图4可以看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再学习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均值比高职类型高。
3.双因素分析
对合作水平大于均值的变量个人教育背景和合作水平如何共同影响工作绩效进行分析(见表4)。
从表4中可知:教育类型P值为0.000小于0.05,从而可知它对工作绩效的差异显著;合作水平P值为0.026小于0.05,从而可知它对工作绩效的差异显著;教育类型、合作水平P值为0.773大于0.05,因此可知它们交互作用后对工作绩效的差异不显著。
4.多因素分析
先考虑采用以工作绩效为因变量,以劳动者特征诸因素、工作特征诸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经对不同教育类型、与班组长关系、职位、性别、父亲教育、职称、专业经验、升迁机会、婚姻、职业转换、母亲教育、同事关系、在职培训、学历、再学习能力、工作时间、月收入、年龄、合作水平、工作满意度、参与机会等诸因素的回归模型拟合度检验,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R Square)、调整的拟合优度(Adjusted R Square)分别为0.995、0.995。拟合优度较高。DW值为2.012,大于0接近2,因此残差基本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性。同时,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所有变量的解释容忍度多大于0.1,VIF多小于10,根据经验判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表5可以看到,其中婚姻、专业经验、母亲教育、工作满意度、在职培训、升迁机会、同事关系、合作水平、职业转换、职称、月收入、教育类型等通过了P值为0.05的显著性检验。
再考虑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以劳动者特征诸因素、工作特征诸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经对工作年限的平方、职位、职业转换、教育类型、母亲教育、性别、职称、在职培训、婚姻、同事关系、父亲教育、再学习能力、学历、月收入、与班组长关系、升迁机会、专业经验、年龄、参与机会、合作水平等诸因素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R Square)、调整的拟合优度(Adjusted R Square)分别为0.725、0.674,拟合优度较高。DW值为1.931,大于0接近2,因此残差基本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性。同时,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所有变量的解释容忍度都大于0.1,VIF多小于10,根据经验判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表6可以看到,其中教育类型、母亲教育、在职培训、升迁机会、与班组长关系、合作水平、职业转换、职称等通过了P值为0.05的显著性检验。
三、实证结论
结论1:若专业对口,高职毕业生将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有较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工作努力程度。
结论2:若专业对口,高职毕业生将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有较好工作绩效。
结论3:在合作气氛较好的工作组织内,个人教育背景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个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将会小于合作气氛较差的工作组织内的同类差异。
结论4:无论高职或普通高校毕业生,劳动者特征诸因素与工作特征诸因素结合匹配的差别直接影响工作绩效。
结论5: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应付技术更新和职业变换时,将更能适应一个动态环境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