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研究与施工技术论文_陈伟明,李柄剑,代慕言,李红,吴俊

都江堰市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研究与施工技术论文_陈伟明,李柄剑,代慕言,李红,吴俊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众所周知,都江堰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而在现代也遭受地震灾害,其建筑风格既保留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点和历史风貌,也有着都江堰现代城市建筑别具一格的特色和设计,本文深入研究和总结了都江堰建筑从古到今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并且从都江堰浓厚的历史文化中分析其建筑风貌特色与之存在的共性,探索了其建筑的功能性、结构性、文化性、观赏性、规划布局等等特点,并结合以上特点重点分析了都江堰城市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各个注意事项。

关键词:都江堰、建筑风貌特色、现代城市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90年代初,都江堰城市的建筑风貌有了一次较大的改变,让都江堰整体的建筑逐渐地接近现代城市化的风格,在汶川地震后,都江堰部分建筑被摧毁,灾后重建让部分建筑有了新的城市形象,城市整体建筑风格有了很大的改进,像壹街区、慧明雅居、沪都家园等,无论从它们的建筑设计风格还是建筑质量来看,都是都江堰现代城市建筑别具一格的代表作,本文将主要以壹街区的建筑的结构及布局等进行研究。

1都江堰建设沿革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而在这些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2都江堰灾后重建概况

2008年5月21日在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的大地震给汶川人民乃至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害,都江堰市作为大地震受灾地区最大的城市,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灾后的重建工作中,都江堰修建居民安置区,度假旅游区、古迹保护区、建设预留地及山地绿化等项目,全面完成了总投资399亿元的1031个灾后重建项目,创造了以“科学规划、市场导向、群众主体、援建支持”为核心的灾后重建都江堰样板。

2.1研究主要目标

本文系统地借鉴了都江堰从古到今开展城市建筑风貌以及其施工技术,探索都江堰建筑的独有特色,并通过详细了解其建筑风格来寻求今后发展都江堰城市建筑更具特色的道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在城市建筑风格和特点的实践中,改革旧的建筑,用对新建筑的控制,进一步来认证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和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研究成果更能确切地付诸于实际,实践的结果将发挥处它的引导作用,从而建设都江堰市城市建筑风格重地域文化特色。

2.2研究主要内容

都江堰壹街区项目是上海市政府贯彻中央“三年援建,两年完成”目标的重点项目,它将传统生活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其设计注重对社区内特色庭院中的传统特性保留并传承下来,使其与城市界面的时尚生活完美结合。在考虑传统本身形态的特殊性的同时,又不忘兼顾现代城市体态的特色与建筑风格,使得整体建筑既能达到时间上不与传统文化相冲突,又能让城市景观与整个空间相和谐。

3研究结果

3.1建筑特征及风格

在主要对壹街区的建筑进行分析的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对都江堰已有建筑和慧明雅居、沪都家园等标志性建筑进行对比和深入分析,其建筑均为多层建筑,建筑的空间特征考虑到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人文风情,保留传统川西风格的宜人且亲近自然的体系和亲近人文的组合方式,在建筑风格上有着上海传统花园洋房的特色,同时结合了沪上传统建筑风格和欧洲现代的住宅元素,用丰富变化的双坡式硬山顶配合整洁现代的立面,带来富有特色的海派住宅风格。

在材料的运用上抽取上海传统民居中的红砖作为突出元素,同时配合灰墙、玻璃等共同形成冷暖对比,富有节奏感的建筑立面。使建筑既能体现现代居住风格,又能体现传统的内含。

3.2施工技术

都江堰作为5.12大地震受灾城市之一,在重建后的工程中,设防烈度都必须按照8度来设计。在受灾房屋中,砖混结构的建筑受损最为严重,抗震性能较弱,同时在90年代中期以前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农村里使用的土筑墙等房屋,其抗震性能和整体性都很差,因此从地震造成的破坏形式来分析,都江堰城市建筑施工的首要方案,便是加强建筑的整体防震减震性能。

对于农村学校建筑采用的单跨、外挑走廊形式导致的结构抗震性能较差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内廊式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结构整体性更好,抗震性能更强,而对于年代久远的住宅而言,最好的改造方法是拆迁重建,新建建筑采用抗震强度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同时其建筑为保证更好的抗震设计,采用了结构自重轻、柔性好、可迅速消散地震作用产生的能量的轻质材料作为隔墙。

4结束语

通过对都江堰城市建筑风貌与施工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保证了今后在当地施工过程中建筑方面有了更大的质量保障和安全防范,并且在今后的施工技术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能更好地完成业主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周雅雪.都江堰城市形态演变与旅游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旷良波.都江堰灌溉工程遗产体系、价值及其保护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18,28(09):72-76.

[3]刘成清,杨巍,赵必大.基于中日规范强震作用下的隔震结构响应对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7,39(02):67-77.

论文作者:陈伟明,李柄剑,代慕言,李红,吴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都江堰市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研究与施工技术论文_陈伟明,李柄剑,代慕言,李红,吴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