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动态增容运行风险评估浅析论文_马强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固原供电公司 宁夏固原 75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用电负荷增长迅速,一些线路输送容量受到导线热稳定限额的制约,远远不能满足电网实际的运行需要。兼之,近年来电网建设增长迅速,特别对沿海经济开发区,整个输电网的线路走廊紧缺。因此,有必要挖掘现有输电线路输送潜力,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减少新建线路对环境资源的占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要。

关键词:输电线路;动态增容

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持续加大,以及风电、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迅猛增长,对现有输电系统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设新的输电线路不仅投资巨大,建设周期较长,而且受环境政策、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也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近年来电网的实时监测技术日臻完善,除传统的SCADA系统外,广域测量系统(WAMS)、气象环境测量系统等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凭借上述监测手段可以获得丰富的电网数据。这使得实时分析影响输电能力的主要因素、充分挖掘现有的输电潜能成为可能。目前有多种提高线路输送能力的方法,如采用同杆多回方式、紧凑型输电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等。但在不改变现有线路结构的前提下,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主要有静态提温增容技术。即突破现行技术规程的规定,如把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由现行的70℃提至80℃或90℃,来增加现有导线的输送容量。但为保证安全性,采用这种方式应充分论证其对弧垂变化、导体及配套金具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影响。

1动态增容研究

1.1 研究方法

动态增容研究方法是导线允许运行温度不变,线路运行安全性保证的前提下,根据运行气候环境实际情况,采用线路导线在线温度、环境温度、风速、日照和载流量等的检测及数据传输装置,挖掘环境方面的潜力,利用输电线路实时增容监测分析系统进一步提高输送能力。

1.2 研究依据

(1)导线最大允许温度取决于输电线路的设计标准,在不超过导线最大允许温度情况下,导线载流量与环境参数(温度、风速、日照)密切相关。(2)导线载流量计算值与边界条件取值关系很大,我国地域辽阔,风速、日照差异很大。经计算,一般当风速大于1.7m/s,按70℃设计的线路可以安全地按90℃的载流量输送,而在沿海城市,终年风速都大于该值。(3)事故N-1是小概率事件,未必都落在苛刻的边界条件上。当刚好落在苛刻的边界条件上时,可通过联切负荷解决。(4)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3G时代),对事件的响应,能满足电网的安全需要。

1.3输电线路动态增容原理

架空输电线路的最大载流量主要与环境温度、导线温度、风速、风向、日照强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导线温度、导线材料尺寸等线自身因素有关,其计算主要是根据导线的稳态热平衡方程:

Qr+Qf=Qs+I2R’t(1)

其中Qr为辐射散热功率,Qf为对流散热功率,Qs为日照吸热功率,I2R’t为导线交流电阻的发热功率。在确定导线型号即导线各项参数后,(1)式中四种功率的计算如下。

辐射散热功率,与环境温度Ta和导线温度Tc有关:

Qr=πDE1S1[(Tc+273)4-(Ta+273)4](2)

日照吸热功率与日照强度Js有关:

Qa=αnJsD(3)

导线温度为Tc时的交流电阻R(Tc)与导线温度Tc有关:

R(Tc)=(1+k)R20[1+α20(Tc-20)](4)

对流散热功率Qf的计算有两种计算方法,在气候模型中(WM)中,可由环境温度、导线温度、风速、风向计算得出;在导线温度模型(CTM)中,可以由导线温度Tc,环境温度Ta和热传递系数h(t)计算得出:

Qf=h(t)(Tc-Ta)(5)

其中热传递系数h(t)表示了环境温度、风速、风向对对流散热功率的综合影响,在已知导线当前负荷电流I0和导线温度Tc时,可以通过将2-4式带入(6)式计算得出h(t)。

(6)

取导线温度为最大允许温度70℃时对应的热传递系数h70(t)≈h(t),带入(7)式即可得出导线在最大允许温度为70℃的对应的最大载流量I:

(7)

为了消除风速测量的不准确而带来的误差,本文最终选择导线温度模型(CTM),利用导线温度、环境温度、日照强度以及导线当前负荷来计算导线最大载流量。对于导线温度的测量,一般采用直接测量或利用张力-温度拟合曲线得出。直接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导线外表面温度,有时与真实值偏差较大;而对于已经建好的一次侧线路来说,安装张力传感器也非常不便。

2输电线路运行风险评估

根据IEEE738标准,导线温度满足以下暂态热平衡方程

(8)

(8)式中:Cp为导线比热容;R(Tc)I2为导线焦耳热;qs为日照吸热;qc为对流散热;qr为辐射散热。求解式(8)微分方程能够得到导线温度Tc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于架空输电线路的时间常数一般为10-30min,认为1h之后的导线温度已经很接近稳态温度,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在第2节中得到气候参数模型后,通过以下MC模拟来预测下一个小时导线温度的概率分布。由上述气候模型预测出下一个小时的风向φ、风速v和环境温度Ta,导线电流也通过估计它的分布来预测下一个小时的导线电流I。假设在下一个小时内气候参数和导线电流(φ,v,Ta,I)不发生变化,通过4阶龙格库塔方法求解式(8)中关于导线温度Tc的微分方程,得出1h时的导线温度Tc(1h)作为该预测气候和电流参数(φ,v,Ta,I)条件下的导线温度。重复预测下一组气候和电流参数来计算下一个导线温度值。通过重复以上步骤足够多的次数之后就能得到整个导线温度的分布。输电线路增容运行的风险就是指导线温度超过Tc,max的概率,作为线路运行安全的临界值。输电线路增容运行的风险指标为:

(9)

式中:Nf为Mc模拟中Tc(1h)大于Tc,max的次数;N为Mc模拟的总次数。

3动态增容系统的发展

随着无线通信3G时代的到来,实时性将会满足电网调度响应的要求,导线温度及电流预警系统将与负荷联切逻辑系统关联,从而实现输电线路传输电能的最大经济效益化。动态增容一般可提高线路输送能力30%~40%,此时,输电线路将受变电设备通流能力的制约。因此,变电设备在基本建设时留有适当的裕度,应引起重视。

总结:输电线路动态增容手段的应用满足了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扩能的需要,能较大限度地调动电力系统容量输送,加强了生产、调度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与有序合作,优化了资源配置,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投资,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编,线路运行与维护.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76~180.

[2]杨国庆.基于在线监测系统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研究[D].上海:上海电力学院,2012.

[3]杜永平,张永.输电线路动态增容技术及其应用[J].安徽电力,2009(3):53~58.

论文作者:马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输电线路动态增容运行风险评估浅析论文_马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