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PID效应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论文_孟伟芳

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海南省 570000

摘要:相比于传统发电方式而言,光伏发电具有更高的环保性与效益性,与之对应的光伏电站数量持续增加,带来了系统电压的显著上升,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光伏组件的综合性能。其中,PID效应在多数光伏电站中普遍存在,它是影响组件功率的主要因素。对此,本文则以PID效应为研究对象,从其发生机理出发,综合围绕温度、湿度等因素展开分析;论述了PID效应所对应的测试机制;最后从工艺、材料等角度展开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光伏电站;PID效应;改善方法

纵观整个光伏行业,所需要攻克的难题较多,其中又以PID效应问题最为突出;它对组件电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使组件开路电压下降,进而降低光伏电站的实际发电量,这也随之凸显了与之对应的预防与消除机制的重要性,显然已经是当下行业内研究的热门话题。

1. PID效应的产生机理

对于并网光伏系统而言,随着光伏阵列对应的最大功率跟踪电压的不同,其对应的输出端大小以及正负均会发生变化,此外诸如电网电压等均会对输出端造成影响。在所有组件中,与逆变器距离最近的将会承受最大系统电压,具体可参见下图:

图2 光伏阵列输出端对地电压示意图

水汽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可以经由封边硅胶等结构由外界进入组件内,而后EVA键结构被迫分解,并形成大量的醋酸。具有高度自由性的醋酸会与玻璃表面的碱性物质相遇,进而形成Na+,并伴有少量Ca+与 Fe+。

由于Na+可以进行自由的移动,因此在系统电压的作用下最终移动至金属边框,随之形成漏电流。此时Na+将普遍存留在电池片表面,其中以减反射膜层的密集程度最大,以此形成钝化效应,导致组件出现短路等现象,最终影响组件输出功率,其整个流程可参见图3。

图3 组件截而漏电流路径

由于PID效应具有可逆性,因此伴随着水汽的减少,醋酸根将会与EVA中的乙烯醇发生化学反应,随之生成酷键并不具有移动性,此时酸根的减少将会使得Na+无法发生移动。组件内部的导电离子数量随之减少,组件性能随之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2.影响组件PID效应的因素

从组件内部结构考虑,内部方块电阻不均匀现象将会催生PID效应。此外,减反射层厚度的不同对PID现象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机制。从实验数据可知,当减反射层对应的Si/N比率处于较高水平时,所出现PID效应的可能性小。

从系统角度考虑,光伏系统接地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各方式所带来的偏压类型也不尽相同。随着偏置电压的逐步上升,载流子运动速度加快,此时表现出明显的漏电流现象,进而提升PID效应;当表现为负偏压特性时,基于电压增大的影响,PID效应的随之突显;在正偏压状态下,PID现象有所减弱。

从环境角度考虑,随着温度的升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半导体反向饱和电流密度的上升,进而表现出明显漏电流现象。随着湿度的增加,Na+产生速度快,组件PID效应明显。

3. PID效应解决方案

3.1封装材料

组件封装材料主要包括背板、EVA、玻璃,目前玻璃里面的钠离子被认为是PID问题产生的诱因,背板透水率也被认为对PID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行业内普遍应用的玻璃、背板材料都难以解决PID问题,所以本文所描述的封装材料主要是指EVA以及与EVA类似的高分子材料比如聚烯烃、离子膜等。

使用不同封装材料组件的抗PID性能差异很大,对于常规折射率(2.06)电池而言,普通EVA封装的组件衰减很大,96 h时超过了50%,而对于抗PID的EVA,使用普通电池折射率也很难保证96 h衰减小于5%,考虑测试温度的影响,单靠EVA封装材料不能解决组件PID衰减的问题。

如果将电池折射率控制在2.10以上,再配合抗PID的EVA组件,衰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测试的4块组件经过96 h测试后的衰减小于5%。在不同的封装材料中,由于聚烯烃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及材料体系,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抗PID性能。聚烯烃材料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不具有交联体系的热塑性聚烯烃材料;二是具有交联体系的热固性聚烯烃材料。这2种材料除了有交联体系的区别之外,其抗PID性能在匹配电池后效果都非常好,能够稳定控制PID,极限条件(85°温度,85%的相对湿度,1 000 V电压、1 000 h)的测试功率衰减在5%以内。聚烯烃在抗PID性能方面非常优异,与EVA相比聚烯烃材料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和抗紫外性能。但是其在户外长期可靠运行是否会有其他问题发生则需要时间验证,尤其是热塑性聚烯烃,由于没有交联体系,组件在户外综合老化的使用条件下存在脱层的风险。

对于生产工艺而言,由于聚烯烃熔融指数较EVA低,EVA为80℃,聚烯烃为60℃,因此其在层压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近几年虽然研究人员加大了对聚烯烃的研发力度,很多物理参数也己经非常接近EVA,相信聚烯烃的使用量将会越来越大。

3.2电池表面镀膜工艺

随着折射率的提高,组件的抗PID性能明显提高,如果继续提高电池折射率,组件抗PID的效果会更好,如果折射率达到2.2以上,组件即使用普通EVA封装材料,其抗PID性能也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折射率太高,电池效率会下降,所以单纯提高电池折射率解决PID问题的方法没有被大范围应用。此外,从电池结构考虑,在进行电池减反射膜处理前,在硅片表面增加1层二氧化硅的膜或叠层氮化硅的薄膜,使电池具有良好的抗PID性能,这2种技术工艺实现较为简单且几乎不增加电池的成本,因此被广泛应用。氧化硅膜层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2种:一是采用臭氧工艺,即通过臭氧发生器在硅片表面形成几个纳米的二氧化硅膜层;二是通过一氧化氮工艺在电池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膜层。SIO2在电池表面形成致密的抗PID氧化硅薄膜;SINX:H通过PECVD沉积多叠层的SiNX,H形成多减反射钝化薄膜,采用叠层氮化硅工艺是为了既保证电池良好的抗PID效果,又保证电池较好的减反射效果。

3.3接地系统

尽管PID问题产生的根源在电池,但是解决的途径既可以通过电池、组件封装材料的改进来解决,也可以从组件方阵系统加以避免。常规电站目前有3种接地方式(直流侧):一是正极接地;二是悬浮接地,即正、负极不接地;三是负极接地。

不同系统接地方式对组件发生PID的影响很大,主要是不同的接地方式可能会在组件正面形成不同作用方向的电场,从而产生促使或抑制玻璃中的钠离子向电池PN结迁移的效果。当铝边框正极接地时,若组件的玻璃表面有湿气,则会在组件表面形成一个带正电荷的水膜,这个带电水膜就会形成一个正电场,此时玻璃表面带正电荷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EVA向电池方向迁移,从而发生PID现象。如果采取铝边框和方阵负极接地的方式,则带电水膜的电场方向正好相反,从而抑制了钠离子向电池方向迁移,达到避免PID现象发生的目的。

4.结论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PID问题出现比较频繁,严重影响了组件产品质量以及客户的收益,各个企业以及研究机构投入了很多精力加以研究和解决。目前主流技术还停留在电池和组件封装材料层面,由于涉及到标准及安全、设计等方面的问题,系统负极接地方式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只是应用在己经发生PID问题的电站。通过实际验证,电站负极接地改造己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对此问题的深入认识,相信负极接地会逐渐被业界认可和采纳。

参考文献:

[1]申织华,张新生,江新峰,等.光伏组件PID效应问题研究[J].电源技术,2016,40(6):1327-1329.

[2]孙仲刚,于波,刘克铭,等.光伏组件PID效应及解决方案论析[J].河北工业科技,2016,33(2):151-157.

[3]丁成功,王升鸿,赵金源,等.光伏组件PID效应测试方法研究[J].伺服控制,2014(08):61-63.

论文作者:孟伟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光伏组件PID效应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论文_孟伟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