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社会与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下,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备受关注,不仅要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还需要满足时代的基本需求。故此,要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在本文中主要从理论角度入手,对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所谓的保障性住房主要是针对中低收入的困难家庭而言,是政府部门根据其收入情况制定标准与价格的住房,是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性住房等所构成。从属性上分析,保障性住房是比较特殊的住宅类型,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性,尤其在新时期,在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下,绿色建筑逐渐形成了研究的重点,作为重要内容,需引起关注与重视。
一、新时期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被动优先的原则
整体上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分为两种,分别是主动技术与被动技术,其中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综合分析,全面考虑,要对场地条件、室外绿化、光照等自然条件有限分析。被动技术所涉及到的包括了建筑物的环境、布局等,此原则具有成本少、投资小、环境优越等基本特点。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从项目自身出发,对其自身条件、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加以分析,真正满足实际的发展要求,打造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后期建筑运营管理的分析与研究,做好对建设设备的调试,或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真正打造绿色建筑。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
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其成本往往会受到影响与限制,所以很多情况下在选择绿色建筑技术的时候需要选择成本低的基础,笔者认为广泛应用的便是外遮阳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多方面对比,对新旧技术加以分析。或者在选择太阳能技术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投资回收期较短,日后维护费用低的技术,真正对成本加以控制。
(四)技术集成的原则
从全局出发分析,绿色建筑技术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与其它内容相互关联的,比如地下室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采光问题,地下停车的数量等诸多因素,因此可以了解到构建保障性住房的时候需要对绿色建筑技术加以重视,并对相关技术的匹配性进行分析,真正遵循技术集成的基本原则,起到降低成本的良好作用。
二、在保障性住房中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一)起到节约作用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节能是当前的主要目标,其中在保障性住房中将绿色建筑设计融入其中,便可以起到节约的作用。其中在保障性住房节能设计中,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下调主动节能所占据的比例,并且还需要减少对空调等消耗能力设备的主要使用率,加强规划与设计,真正提高保障性建筑的节能空间。当然,在外部环境下,还可以依据当地居民的居住习惯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实现对建筑的布局与控制,对建筑的间距与密度加以设置,真正发挥出建筑物的优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舒适的环境。
(二)美化内部环境
毋庸置疑,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软环境至关重要,在建筑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广场硬地则仅仅起到辅助的作用,且在设计的时候,环境的清新往往能够满足住户之间的要求,并且能够真正形成开放空间,使人们有归属感。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还可以营造和谐气氛,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其主要的内容便是实现人、自然、、建筑的和谐统一,减少能源的使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当前大多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具有亲和力,能够被人们所认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新时期保障性住房中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规划工作,减少交通成本
一般而言,保障性住房建立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用地成本比较高,这样一来其公共配套设施则会呈现出滞后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交通成本,甚至会导致居民交通时间有所增多,引发各类社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加强对这一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在对保障性住房选址的时候需要对交通问题加以规划,以此减少交通成本,缓解社会问题。
(二)做好建筑平面设计工作
积极做好建筑平面设计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中设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像朝向的合理性,间距的合理性等,要保证能够获得阳光,还需要保证在冬季日照时间比较长。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对建筑能耗大小造成影响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建筑的体形系数,从理论上探究,尤其是在相同条件下,如果体形系数越大,那么则说明散热面积越大,能耗越高。因此在相同体积的时候,需要采取集中布局的方式,减少建筑热耗。对于建筑层高,比如高层建筑需要减少建筑的标准层层高,并且尽可能的减少体型凹凸的变化,积极应用现场资源,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
(三)做好绿化工作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绿化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保障性住房因为比较特殊,所以绿化设计比普通小区而言投资的资金是比较少的,但是根据当前的相关政策,需要保证其绿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有通过小区绿化设计减少阳光场地的反射,并且起到降低室外环境温度的作用。在选择绿色植物的时候可以选择乔木,并且要搭配草坪、灌木等,这样便可以提高整个空间的利用率,甚至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的作用。
(四)加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地下空间所占据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并且还可以起到节约空间的作用,能够美化住宅环境,减少地面的压力,因此在保障性住户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与利用,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保证停车库出入口、机房等与住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样可以减少各类设备对用户造成干扰。还有一点是在设计地下车库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可以在地下车库的顶板采取采光通风天井,这样可以利用自然光改善地下室照明环境,减少能源损耗。
(五)做好雨水的回收与利用
做好雨水回收与利用是十分关键的,需要针对性的制定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雨水加以收集,并去除杂质。与此同时,在保障性住房的整体建设中,需要考虑到雨水的重要性,比如应用雨水渗透设施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当然也可以通过场地设计为竖向设计进行雨水收集,并将雨水作为景观补水、洗车用水等。
结语:
综上所述,保障性住房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建筑类型,因受到成本的影响,因此在融入绿色建筑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与准则,严格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绿色建筑技术。此外,在整个保障性住房设计的时候,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其经济性与基本性能,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类型之一,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所以,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融入绿色建筑,多方面综合考虑与分析,真正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慧峰,阮建清,张欢.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04:75-79.
[2]杜永庆.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J].建设科技,2015,21:50-51.
[3]陈文杰,张明明.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4:117-118.
[4]徐东.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水泥,2016,04:117.
[5]谢劲松.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低碳世界,2016,23:159-160.
[6]舒畅,殷赳.益阳市绿色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方法与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50-52.
论文作者:李绍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住房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技术论文; 方法论文; 雨水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