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的栽培和利用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紫花苜蓿论文,牧草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紫花苜蓿俗称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畜禽的一种优质蛋白质草料。紫花苜蓿产量高、适口性好,马、牛、羊、猪、兔、鸡等畜禽都爱吃。
一、栽培技术
1.土壤与耕作。适宜种植在含钙质及腐殖较多、土层较深厚的土壤中;在含盐量为0.3%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不宜在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方种植。播种前需将地整细整平,在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可筑畦条播,播前浇水,保证出苗整齐。
2.施肥。苜蓿的根生有根瘤菌,一般情况下不用追施氮肥,但在播种时,仍需施足基肥。如果土壤中缺磷,在施基肥的同时,每亩加施25~50公斤的过磷酸钙。为获高产,在苜蓿返青后或每次收割后,结合浇水,每亩可追施5~10公斤的尿素和10~20公斤的硫酸铵。
3.播种期、播种量和播种方法。种植苜蓿可在春作物如玉米、高粱地里套种。即在夏末秋初(7月底至8月中旬),锄最后一遍地时,在行间撒上苜蓿种子,每亩用种量0.5~1.0公斤,然后用锄推一遍,覆土压实。
紫花苜蓿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以8至9月份早秋播种最为适宜,不要晚于9月底,否则不易过冬。
为便于田间管理,当前多采用条播。行距30~40厘米,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为2~3厘米,播种量每亩0.5~1.0公斤。
新鲜的苜蓿种子中含有20%左右的硬实,为提高发芽率,播前可将种子与砂子混合揉搓。此外,播前晒种2~3天或将种子用50℃~60℃温水浸泡0.5~1.0小时后晾干播种,有利出苗。
4.田间管理。苜蓿苗期生长缓慢,中耕除草是关键,一般苗期可锄2~3遍。此外,在早春返青后及每次收割后,均应及时进行中耕锄草。在返青后和每次收割后,结合浇水,还应追施氮肥。
苜蓿的病虫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和蚜虫、潜叶蝇,防治蚜虫和潜叶蝇,可用40%的乐果乳剂加水1000~1500倍喷洒植株。
5.收获。秋播的苜蓿,从第二年开始,全年可收割3~5茬,第一茬在5月中下旬,第二茬在7月上中旬,第三茬在9月中下旬。收割时留茬高度一般为5公分左右。从产量来看,以第一茬产量最高,可占全年总产量的40%~50%,其质量也好。第二及第三茬产量,分别占30%~35%和20%左右。如一年收五茬,第三茬以后收割的苜蓿,产量低,质量也较差。
种植苜蓿,如需留种,则第一茬苜蓿不割,待到6月下旬7月上旬,大部分荚果变成褐色或黑色时,将整株割下晒干收种。
二、利用技术
主要是利用鲜草和晒制干草。利用鲜草,多在春夏季,当苜蓿生长到1尺多高时,便割下铡短后拌上其他干草饲喂家畜,主要是喂牛。如晒制干草,则在收割时,选择晴朗天气,上午将苜蓿割下,就地铺开摊晒,下午日落前运回场院内,铡短后再铺晒一天,一般两天即可晒干,这样晒制的干草,颜色能保持灰绿,气味清香,草质优良,也可将刚收割的苜蓿,运回场院摊开,加一层3厘米厚的麦秸,用石碾滚压后晒干,堆垛,既当草又当料。
此外,还可提倡用鲜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或玉米秸混合青贮,制成优质青贮料,用于饲喂各种家畜。也可将新鲜幼嫩的苜蓿铡短后,拌上混合饲料喂鸡等家禽。
联系电话:0531-8259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