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人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育学生认识到质疑提问的重要性,使学生乐问
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跑线,是开启一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创新活动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曾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质疑、能及时提出新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是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要求。教师应经常教育学生大胆质疑,始终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把问题意识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质疑和思索中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真正优秀的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学生认识到了质疑提问的重要性,就会在语文学习中乐于提问,并把质疑提问作为自觉行动,从而不断提高其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提问的乐趣。一次,我在教学《灰雀》一课时,在学生已明白小男孩开始就没说实话以后,我让学生对课文最后的部分提出不懂的地方。有的学生问:“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还有的学生问:“小男孩一开始就说了谎话,为什么还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另外,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讲《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出示了两个句子:A.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B.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热闹了。读了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质疑:课文中说是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很多树在一起才能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树林”呢?
在以上两个教学片断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老师从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良好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认识冲突,产生发现问题兴趣,主动地提出问题,提高质疑心理变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中的师生平等,教师应该是以参与者、促进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谐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个性,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幼稚,都不能简单加以否定,都须给予热情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一次我在教学“处境”这个词语时,把“处”读成了“chù”,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举起手,指出了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三、教给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定会事半功倍。它们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
1.找题眼。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1)谁向谁借?(2)为什么借?(3)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了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如《惊弓之鸟》一课的中心句:“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学生由此提出:(1)为什么说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3.揭矛盾。如《可贵的沉默》中说:“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4.比好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有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抽’?”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语文用词的准确、生动。
除了上面的,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文插图、课中标点、课中感兴趣的部分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考价值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老师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逐渐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实践证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常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发现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榕树论文; 能手论文; 茂盛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