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合江分校 646200
摘 要:历史是初中必修的一门学科,也是大部分学生都厌学的一门课程。很多学生都反映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厌学。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认为只要在考试之前把重点背会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要想把历史学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关键词:初中 历史 教学方法
一、要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
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学习,不要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事情一旦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历史,如果你有了兴趣,就会很快地把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记住,也能很好地理解历史的规律和道理。在以后遇到历史问题的时候,也能很好地进行分析。同学们要想对历史感兴趣,首先得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树立历史观。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通过观看古装剧或者观看战争片来逐步了解历史,激发兴趣。只有学生对历史有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二、初中历史更需要的是对课本的理解
要想学好历史,对于书本上面的知识仅仅靠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用历史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去了解事件背后的东西,思考在这些历史事件中都领悟到了什么道理。每位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结构。每学习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都应该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和后果,以及这些历史事件互相之间的联系。上课的时候多听、多思,自然就明白了。
三、学生必须掌握学习历史的要素
一般历史概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经过(内容)、结果、影响、性质等八个要素。历史概念是这几个要素的结合,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人物。
掌握名称(称谓)、生活的时代、国别、民族、主要活动(含结果和影响)。
2.团体(包括正常、组织)。
掌握团体的性质、建立团体的原因(目的或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国)、成员(成员国)和成分、宗旨(纲领)、主要活动(含作用)。
3.事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包括事件的性质、发生的背景(原因或条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参与的人物、简要过程和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程度等。
4.战争(战斗、战役、会战)。
包括战争的性质、爆发背景(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双方、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对当时的影响。
5.会议。
包括会议的性质、开会的背景(原因、目的)、会议时间与地点、与会者(国)、会议的主要议程、决议、影响等。
6.条约(公约、协定)。
包括条约的性质、当时签订的背景(目的)、签订的时间与地点、签约国(有时含有签约人)、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等。
7.文献。
包括性质、发表的背景(目的)、发表的时间、作者(或团体)、内容、影响。
8.制度(政策)。
包括制度的性质、制定的背景(目的)、时间、制订者、内容、影响等。
“时间+事件+标志+……”需要细背,可以多读几遍书,长的语段不用刻意去记,只要记个大概就行,但是影响和改革、会议内容是重点,一定要背会,只要掌握了学习的历史的结构和基本要素,能够完全理解了,背起来就会很容易。
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
以学习“美国内战”为例,美国内战爆发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独立以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可以将南北方进行换位设问:如南方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那么南方能允许北方奴隶制度存在吗?那肯定是不允许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需要市场、原料和自由的劳动力。北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实力强大,因为资本主义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一个违背历史制度和行为,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总而言之,要想学好历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靠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还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学生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意识,培养自己了解历史、分析历史、主动探究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沈起炜 中学历史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1。
[2]韩震 梁侠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历史课程标准,2002,4。
[4]刘素红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J].甘肃教育,2006,(5)。
[5]郑世强 历史课堂教学与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统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0)。
[6]李美丽 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9)。
[7]姚成业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07,(4)。
论文作者:刘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历史论文; 目的论文; 时间论文; 性质论文; 地点论文; 背景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