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下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鲜活论文,农产品论文,供应链管理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鲜活农产品是我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完善的流通体系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和市场发育程度的限制,导致我国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不畅,流通效率不高。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理论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实践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呈日益深化的趋势,但就我国鲜活农产品来说,目前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都还很薄弱,因此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到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必将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流通环节是鲜活农产品增值的主要环节,鲜活农产品的主要利润创造也集中在这个环节。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主要是通过各类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来实现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以传统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主渠道的流通环节,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流通中物流损耗大,流通成本较高
在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由于流通设施功能不全,缺乏对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储运、加工、包装、品级分类等商品化处理程序,导致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过大,流通成本过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在流通过程中能够把水果、蔬菜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尤其美国在这个环节的损失率仅为1%-2%,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物流成本的增加导致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低下(万胜桥,李小胜,2003)。
(二)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流通之间的矛盾
我国现阶段鲜活农产品的生产主体主要是单个农户家庭,由于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都非常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而鲜活农产品在销售渠道过长和农村市场发育不良的双重约束下,单个农户很难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给农户造成较大的经营风险。
(三)传统的以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主渠道的流通模式,流通过程中往往形成流通环节过多、流通主体混杂的局面,增加了产品可追溯性的难度,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基于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和供应链管理所具有的一些优点,有必要应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论来改造我国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流通。其迫切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保障信息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准确和及时传递,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降低了农户的经营风险。其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拥有完善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技术,保障了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最后,由于初级鲜活农产品的价值较低,需要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来达到增值的目的,从而使供应链上利益主体都得到价值增值方面的好处。
二、供应链管理下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探讨
实践表明,供应链运作的效率的高低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协调能力,核心企业的协调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协调,包括信息的搜集、加工和配置,二是供应链上物流的协调,包括农产品的贮藏、包装、运输等过程。因此,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的构建,应有利于核心企业这两方面能力的发挥,依据这个思路,并针对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缺陷,借鉴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试图构建下面两种供应链组织模式。
(一)以企业化的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模式
传统流通模式中的批发市场,其交易机制使交易双方只存在竞争关系,不存在合作与协同,买方和卖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信息流通的不畅,所以有必要对传统的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建立以企业化的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其系统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结构
该系统模式的优点:
1.企业化的批发市场通过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并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相连接,便于内部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交换,有利于批发市场与供应链上其他利益主体有效地进行交流,使供需、质量、价格等信息在链条上顺畅流通。
企业化的批发市场有建立信息管理中心的动力和需求,首先,批发市场企业化运作,为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批发市场努力吸引尽可能多的交易主体参与市场交易,同时交易主体有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信息的充分交流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批发市场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迎合了交易者的需求,吸引大量的交易主体进入市场交易,符合批发市场的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其次,批发市场作为价格发现功能与信息交流有直接关系,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交易双方交易的透明度,有助于公平价格的形成。最后,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加快了信息传输速度,使交易双方尽快达成交易,保障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维持最佳新鲜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2.传统的批发市场还不具备完善的物流设施,导致批发市场的功能缺失。因此通过对传统的批发市场进行改造,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并且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使得批发市场成为连接生产、加工、零售的物流中心,通过物流中心来整合链条上的资源,使得供应链整体绩效得到提高。
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结供应商到消费者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更应该是一条增值链,农产品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由于资源禀赋的限制,单个农户没有能力完成这些增值程序,需要批发市场经利用本身物流设施方面的优势来完成,从而增加自身利益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3.企业化的批发市场通过与生产基地和专业大户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保障批发市场交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此外,批发市场与生产基地或合作组织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渠道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从而保障了农户应得的利益。
我国目前一些地区的批发市场开始朝这种模式发展,如广东省的里水果批,在信息管理和物流管理方面,都具备核心企业所应有的功能,并且发挥了核心企业应具有的作用。首先从信息管理方面,里水果批建立了一个高效立体的信息网络平台,拥有了十分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市场内数百家商铺都安装了宽带网,网络信息辐射范围直通国内外水果批发市场及相关组织、机构,通过这些网络,批发商每天都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其次,在物流设施方面,里水果批拥有现代化的装备,例如长臂吊车、叉车和大量的货柜和各种级别的冷库,先进的物流设施保障了交易安全和快捷进行。最后,批发市场还与不同的生产基地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通过对生产基地的投资或技术合作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果生产基地,如与广东省湛江的荔枝种植大户和红橙种植大户签署了合作协议,这种战略联盟关系使生产者按产业化、市场化、公司化一体的运作模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并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完成进一步加工程序来实现水果的增值,增强我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组织模式
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和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超市通过建立大规模配送中心组织鲜活农产品流通,产生规模效应来获取竞争优势,使超市逐渐取代农贸市场和个体商贩,在生鲜零售业中占统治地位 (周洁红、金少胜,2004)。我国超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生鲜”经营,进入 21世纪以后,由于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强,加上农贸市场销售鲜活农产品质量上不能够保证和购物环境差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居民开始倾向于在超市购买鲜活农产品,中国已经出现超市经营鲜活农产品的趋势,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应该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黄祖辉,鲁柏祥等,2005)。并且,在中国,超市将有可能成为“带动亿万农户进入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超市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和超市之间争夺供应基地的竞争,将会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胡定寰等;2003)。因此,我们构建了以超市为核心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系统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以超市为核心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
该系统模式的优点:
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方昕, 2005),因此配送中心的建设是此模式成功经营的核心。
1.能够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产生快速反应,大型超市将原来独立企业从事的专业化生产的增值环节“内部化”,超市专门建立大型加工及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清洗、分类、加工、包装和配送等增值业务,能够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产生快速反应,加工质量和卫生安全认证,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2.配送中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对销售终端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得出市场需求的真实结论,并传递给生产基地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缩短了信息流通渠道,减少信息的扭曲程度,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并且有效解决了生产者远离市场,不能有效掌握市场动态的问题。
3.配送中心信息平台的建立,增加了超市,生产基地、供应商之间交易的透明度,信息的相互交流形成了双方信任的基础,在相互信任基础上,配送中心专业的购销人员与专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中间供应商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了鲜活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也保障了鲜活农产品生产农户取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减少了农户生产的市场风险。
由于零售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因此,连锁超市希望通过加强渠道成员之间的合作来实现集客力的经营目标,从而保证鲜活农产品的及时供应、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度,达到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新鲜、多样化和富有创新产品的目的(刘英东等,2005);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提高鲜活农产品增值的幅度,增加供应链整体的资产回报率。在超市自身利益驱动下和技术进步的保障下,使得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生鲜供应链的构建成为可能。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从两种模式的结构来看,为了保证鲜活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降低与单个农户交易的风险和交易成本,核心企业倾向于与合作组织和生产基地进行交易。同时,通过农民之间的合作,可以形成一种抗衡的力量,改变单个农户在市场谈判、处理市场纠纷时的弱势地位,降低单个农户进入市场交易费用。因此,成功构建均衡稳定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就必须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便形成有效的增值利益分派体系。
(二)加强核心企业的物流与信息设施方面的建设
积极探索核心企业与生产基地、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机制,形成各环节稳定的衔接关系,促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有效组织体系。稳定的组织结构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信任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共享基础上的,因此,只有核心企业与生产基地、供应商之间进行信息的充分沟通,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从国外经验来看,主要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例如超市专门的采购人员与生产基地或专业合作组织的代理人接触,通过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来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联盟,以战略联盟保证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无论是以超市还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其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都是形成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供应链成功与否的关键,供应链内部节点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至关重要(P.J.P.Zuurbier,1999)。而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节点企业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供应链内部各个参与主体的相关利益,在合理的利益分配驱动下,供应链内部成员形成一致目标,共同努力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