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漳浦县医院呼吸科 福建漳州 363200
【摘 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将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呼吸、血氧、插管及呼吸异常纠正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RR18.73±1.85次/min、HR83.40±3.75次/min、PaC0251.82±3.56mmHg、Pa0274.47±2.70mmHg均优于对照组的22.74±2.09次/min、90.63±3.58次/min、67.39±2.88mmHg、43.31±3.77mmHg,插管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呼吸异常纠正时间6.14±1.37d少于对照组8.23±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血氧情况,有助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值得推广。
【关键词】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前言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末期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1-2]。对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尽快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尤为重要,有利于患者摆脱生命的威胁。因此,临床上通常采用抗感染、营养支持、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方式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但是在恢复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方面疗效不佳。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探究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7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纳入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3]中对于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存在精神、沟通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19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47~84岁,平均61.24±5.53岁;COPD病程2~13年,平均7.32±2.28年。观察组21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49~84岁,平均62.47±5.32岁;COPD病程2~14年,平均7.65±2.34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发现两组差异较小,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手段治疗:主要包括止咳化痰、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持续低流量给氧治疗等常规的治疗方法,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功能。
1.2.2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该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将BIPAPVision呼吸机(由美国伟康公司生产)调至工作模式;初始吸气压设置为8cmH2O,呼气压为4cmH2O,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对呼、吸气压进行相应的调节;在调节的过程中保持患者每分钟8~14次的呼吸频率,直至将吸气压、呼气压分别调整到15~20cmH2O、6~8cmH2O为止并维持该数据持续通气;每次保持4~6h的通气时间,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情况逐渐降低压力并将通气时间缩短,直至患者可脱机恢复自主呼吸功能。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如患者采用上述治疗方式无改善则采用气管插管。
1.3疗效评定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呼吸、血氧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呼吸指标包括呼吸(RR)、心率(HR)两项,血氧指标则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分压(Pa02)两项;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插管情况及异常呼吸纠正情况,插管率=插管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资料均经SPSS19.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RR等计量资料用 表示,t检验结果;插管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结果,P<0.05说明两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状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心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插管及呼吸异常纠正时间
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需要气管插管10例,插管率为27.78%;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2例,插管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3)。对照组患者呼吸异常的纠正时间为8.23±1.54d,观察组患者则为6.14±1.37d,两组患者的呼吸异常纠正时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的上升,COPD呼吸衰竭的患者群也随之出现了壮大的趋势,给当前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进行性发展的呼吸困难是COPD呼吸衰竭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如抢救不及时会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威胁。基于患者肺泡过度充气、呼吸肌疲劳、气道陷闭等COPD呼吸衰竭的发病诱因,临床上通常采用平喘解痉、祛痰、抗感染、扩支气管等治疗手段作为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4-5]。但是上述常规治疗方式在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功能、血氧循环相对较慢,不利于患者尽早摆脱呼吸衰竭的威胁。此外,为加快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临床上通常需要给予呼吸功能恢复缓慢的患者气管插管,但是该方式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不利于患者的预后。随着临床医疗设备的不断创新,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出现给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安全性、疗效性的希望。当前的机械通气已发展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脱机方便等显著优势,在当前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5]。机械通气采用面罩给氧的方式,利用高吸气压改善患者的气道阻力,改善肺内的通气状况。利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能够保证患者的声门处在自然的状态下,因此能够有效患者正常的吞咽、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使用机械通气可减少在抢救过程中气管插管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机械通气能够较快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功能,且不会造成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的不利影响[6-7]。特别是在COPD呼吸衰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缩短临床抢救时间,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RR18.73±1.85次/min、HR83.40±3.75次/min、PaC0251.82±3.56mmHg、Pa0274.47±2.70mmHg均优于对照组的22.74±2.09次/min、90.63±3.58次/min、67.39±2.88mmHg、43.31±3.77mmHg,插管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呼吸异常纠正时间6.14±1.37d少于对照组8.23±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研究结果与刘美描、陈威娜、林士军等人[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并无明显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血氧情况,有助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俊东,郑利先,罗巍,等.无创机械通气用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4):78-79.
[2]Struik FM,Lacasse Y,Goldstein RS,et al.Nocturnal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stable COPD:a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Respir Med,2014,108(02):329-63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03):254-261.
[4]郭睿,刘丽娟.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150.
[5]唐荣昌.无创辅助呼吸在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07-108.
[6]张雅婷,赵晓赟,李月川,等.不同呼气末正压对COPD患者腹腔压力及肝脏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4,42(06):599-601.
[7]胡立新.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7):2529-2530.
[8]刘美描,陈威娜,林士军,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3):5097-5098.
论文作者:蔡建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机械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常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