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与复构:同心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场-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重维度视角论文

使命与复构:同心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场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重维度视角

叶子鹏1,徐皇冠2

(1.清华大学 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4;

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党建教研部,北京 100091)

摘 要: 中国和谐社会阶层关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多层次的协调与平衡。同心圆理论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圆理论是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耦合,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突破。同时,同心圆理论也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从价值视角向结构视角发生复构,圆心是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的内圈是中国国内的统战对象,致力于民族复兴,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圆的外圈则是全球进步力量,致力于世界和谐,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投射,两个共同体的发展共同成为同心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场的使命。

关键词: 同心圆理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1]562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圆理论是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耦合的自洽。同时,就其理论渊源角度而言,同心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投射,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突破;从实践发展角度而言,同心圆理论正发生着从价值视角向结构视角的复构,复构而成的同心圆,内圈是汇集国内统战对象,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外圈是汇集全球进步力量,致力于构筑世界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共同体的发展共同成为同心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场的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理论的自洽: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耦合

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理论是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耦合,既有现实的实践基础,又有理论的衍生支持,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但是自立又单身的女性一茬茬地长,公众对她们的猎奇照旧那一个,为什么不结婚。殷桃去见金星,开聊不到一分钟,金星就问了,“如今独身吗?”

(一)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理论的现实逻辑

中国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从来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付之以实践,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引导和实践落地构建而成的。从诸多国家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来自核心政治力量的政治整合功能的发挥与来自社会的政治认同资源的支持,往往直接关系到改革与发展事业的成败。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中国的政治结构是由政党、国家与社会三个要素组成的,其中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所谓政党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引导作用,也是指中国共产党要通过整合社会力量以推动国家的建构与运行。从政治学的角度而言,政党整合社会,包括政治性与社会性的整合,而政治性整合恰是围绕国家建构与运行的合法性而展开的。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性整合有很多种途径与方式,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种途径,便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工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有效政治整合以达到最大化聚合同盟军的机制之一,并最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革命任务以及实现了协商建国目的。作为支持国家建构与运行的重要机制之一,统一战线工作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及改革开放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由阶层分化与固化带来的矛盾问题对稳定发展局面形成重大挑战。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这一阶段的一系列复杂局面、困难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而在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显得愈发重要。基于社会角度,面对加剧分化的阶层利益,开拓各阶层间良性互动的局面,统筹好社会各界意识形态的共识,这一系列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基于政权角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处于首要位置,如何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让不同群体的利益能更好地表达,怎样构建更科学有效的民主协商机制,面对这些统一战线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同心圆理论应运而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以往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针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提出了党的同心圆理论。2015年5月,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4]2016年1月,习近平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我们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就是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5]

(二)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理论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由来已久,这为同心圆理论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薮。早在1939年,毛泽东撰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点明了中国的无产阶级要同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形成统一战线的规律。他指出,“无产阶级的坚固的同盟者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者”[2],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不同,对革命的态度也不同,要区分看待。这一论断勾勒出了同心圆理论的雏形。

在197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邓小平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报告,他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3]这一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定位的高远论述,成为同心圆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场域内,同心圆理论还有着更为直接的理论渊源。2011年,胡锦涛提出了党的“同心”思想,指出要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三个维度上的“同心”,科学引导了各民主党派、各界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共同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实践表明,同心圆理论的提出对推进我国当时的统战工作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守住政治底线的圆心,同心圆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圆就越大。科学的思想与理论,无一不是立足时代之基,解答时代之问,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挑战,阐明了统一战线工作要义的同心圆理论,能够凝聚人心、达成共识、团结力量,这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理论的现实逻辑。

同心圆理论汲取了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要义,是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实践中运用与发展的体现。党的同心圆理论,必然会对新时代环境下,化解分歧矛盾,凝聚价值共识,构建和谐阶层关系,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内在价值与现实指向: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在价值和精准的现实指向,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源泉。

主动,就是学生实现成长目标的过程中,制订目标的主体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主动面对目标,主动分解目标,主动实现目标,主动反思解决问题,主动总结经验。这个过程中的主动性,是目标实现的动力,更是推动目标实现的核心,它表现出我们实现目标的内心需要,是人成长内驱力的表现。

(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深刻意涵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光发热、指引前行的体现,就是在同心圆理论指引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同心圆理论从价值视角到结构视角的位移,实现了从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同心圆理论到面向复兴的同心圆理论复构。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北支整治的思路仅仅是缩窄北支中下段的河宽,中段新河港北延伸段建造水闸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新河港北闸的建设,对打通北排河道、提高崇明岛北部地区防汛排水和水资源调度能力十分必要,因此,需要市级层面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简化审批流程,让项目建设早日发挥功效。

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同体的形成正是共产主义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汲取了历史上诸多思想理论的养分,批判继承了从康德到黑格尔、费尔巴哈关于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思考,最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从共同体的性质、基础、阶段等角度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的轮廓。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真正的共同体,即“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6]1。同时,马克思指出,共同体的基础是共同利益,即个人只有在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中才能聚集认识自然的智慧、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联系、社会关系中,必然存在着某种共同利益, 这种共同利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这并不影响共同利益稳定地维系着特定的社会关系、维护着个体的利益,同时,也促进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7]

此外,马克思还对共同体的阶段进行了划分。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明确指出,人类需要经历三个共同体的阶段。首先是在原始的氏族社会、部落、城邦、村社中,人为了生存,自然而然形成的“自然共同体”,这是人的“依赖关系”的体现,也是社会的最初形态。第二阶段,马克思将其称之为“虚假共同体”阶段,这一阶段,一个阶级(资产阶级),将其自身特殊阶级利益包装为各阶级普遍的利益,但是就实质意义上而言,“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8]571马克思所认同的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马克思所描绘出的是第三阶段共同体的形象,这是“自由人联合体”构成的真正的共同体,是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为以“大团结、大融合”为基调的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元理论基础。一方面,马克思指出了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聚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同心圆理论所构筑的正是一种致力于和谐与团结的开放包容统合的社会关系格局;另一方面,马克思在划分共同体阶段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真正共同体区别于虚假共同体之处在于不会将特殊利益包装为普遍利益,强调人的自由发展。与此耦合,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圆理论,所强调的恰是同心,而不是同质,同心圆正是包含求同存异的思想,即守住圆心,扩大半径。从这一角度出发,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题中之义。

(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

笔者最初编写八皇后算法时,运用常用的数学逻辑编程思维,尚且能解决,但到了任意皇后及其拓展问题,感觉程序执行的方向性难以把握,各变量的数值变化难以推理。通过转变思路,使用作图、图形转换、辅助线、图形推理时恍然大悟,使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化了;感觉能看到程序运行全过程,并能捕捉到某一时刻的变量的变化,有点像在做建筑设计或机械设计。笔者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去摸索图像思维在教研中的作用,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支撑。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发展和自由绝不能离开共同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人彼此发生的那些关系的总和” [6]60。马克思的论断,阐明了个体利益的需要,对共同体形成的内在驱动力。从这一角度出发,具有着政治的一体性、经济的互惠性、文化的共享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足球游戏规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般都会以分组的方式来进行,对场地没有非常高的要求,人数、器材等限制条件也比较少,组织形式一般都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做出一定的调整。通过游戏可以使得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球,还能够更快地掌握相应的足球技术。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被误解为只强调“斗争哲学”。其实,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里面,还有辩证的一个维度。马克思之所以重视“斗争”,是因为无产阶级曾处于被压迫地位,只能通过“斗争”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斗争”才能推翻“虚假的共同体”建立“真正的共同体”,也就是说,斗争的目标正是为了促进和谐、促进团结。即使是“斗争”,马克思主义也强调“联合”。相对于资本主义分化严重、较多对抗较少协作、有共同体之名无共同体之实的“虚假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领导阶级而没有统治阶级,只有阶级联合而没有阶级压迫。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不仅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权威与权力,而且重视扩大社会基础、吸纳党外人才、团结广泛力量。这正是统一战线同心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源。

(三)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取向即求同存异,准确地说是以求同为基础的存异。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认为,共同体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但在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同时,共同体的成员被共同的价值观和传统维系着。共同的感情、信仰、传统与集体意识把有着差异的个体凝聚结合在一起,在共同体成员的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中形成了共同体的确定性与安全性。体现着求同存异内涵的真正共同体,是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高度整合的有机整体,是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充分结合。共同体成员个体与作为整体的共同体的和谐互动,体现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瑞金最重要的通航河道是绵江,沿绵江和贡水可达赤白交界的赣县江口口岸。江口是赤白区物资交流的重要口岸,因而确保绵江通航顺畅十分重要。绵江从县城到城西30来里的武阳一段,河道中一些大小不一的岩石,妨碍船舶航行及安全,其中尤以靠近武阳号称“三穴石”的为害最大。刘少奇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指示王贤选抓紧组织人力,炸掉“三穴石”。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指出,共同体的基础是共同利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必然存在着某种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这并不影响共同利益稳定地维系着特定的社会关系、维护着个体的利益。同时,也促进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共同利益中存在着差异和冲突,此时,国家作为一种共同体,担起维护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职责。如今,随着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凸显,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追求所有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目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利益最大化为追求,依赖每一个成员,也维护每一个成员。

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判断。马克思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1]。这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证实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百年来,两种制度的并存、较量、合作已经形成一种常态,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在更高层面上找到摒弃分歧、相互助力、形成共赢的路径尤为重要。应对这一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答案。

三、同心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投射

习近平强调, “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4]需要看到,同心圆不仅仅是一种统战方法论,更是一种符合新时代统一战线性质与结构的认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核心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当代投射的同心圆理论具备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本质要求、价值取向和辩证方法。

(一)同心圆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不仅是促进斗争的思想,更是促进团结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本质要求就是不同层级和范围的广阔联合。

关于共同体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共同体是人民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而共同体意识是维系共同体的关键因素[8]536,这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强调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共识求团结,汇认同于中华。从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筑的理论指导。

作为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同心圆理论强调,要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本质是相通的。我国的统一战线工作呈现出“多政党”“多民族”“多宗教”“多群体”的特点。毛泽东曾经指出:“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12]同心圆理论的本质,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共同的旗帜下,在共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凝聚共识,弥合差异,凝结出一条涵盖各民主党派,团结着来自不同民族和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群体的,广泛而坚固的人民统一战线。

薪酬管理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竞争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知名度。具备较高竞争能力的薪酬管理可以吸引企业外部的人才来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而且随着企业的薪酬设计复杂化,给应聘者在判断企业的薪酬外部竞争能力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薪酬管理外部竞争能力的鲜明体现尤为重要。

(二)同心圆理论高度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取向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而同时,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这一共同体理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情怀。

1235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瑞香狼毒 5 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陈 俊,杜红丽,周 瑾,吕 磊,李盛建,潘黎明,赵 亮

习近平强调,“血与火的共同抗争让各民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10]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正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民族“大一统”传统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追根溯源,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均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

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理论的关键要义也是求同存异。存异的前提是求同,“各美其美”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是“美美与共”。同心圆理论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画好“圆心”,确保政治底线毫不动摇。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巩固共识,在抵制一切反对党的领导的声音、抵制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力量的前提和基础上,发扬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包容差异扩大同心圆的半径,在统战工作中吸收、团结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政治面貌、信仰不同宗教的共同奋斗力量,在同心圆理论指导下的统一战线工作,“交朋友的面要广,朋友越多越好”[1]562。同心圆理论中的“一致性”和“多样性”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

(三)同心圆理论娴熟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辨证方法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中包含着关于集体与个体,求同与存异的哲学辩证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的体现,这种理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显著特色。

关于构建属于真正的共同体的“社会共和国”,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有个人自由”[8]570,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其成员实现个人发展的平台和施展才能的手段。与此同时,马克思在认可集中的价值的同时,还强调自由与解放,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把“社会解放”公开作为社会共和国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中体现的哲学辩证法,被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圆理论较好地吸收,并娴熟地运用到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中。

同心圆理论全面地认识到,在中国社会中,由于阶层分化、重组造成的不同群体之间在经济利益分配、文化价值取向上的诉求纷争的“多样性”,同时又看到了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引领下,不同的阶层与群体在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等根本利益与方向上呈现出的“一致性”。同心圆理论还阐明了,中国社会中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与多样性,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双方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矛盾客观性的体现。这正是同心圆理论在当代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辨证方法的运用体现。

四、同心圆理论的复构:从价值视角到结构视角的位移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探究“人该怎样存在,社会该如何发展”这一深邃命题得出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贯穿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与马克思的其他理论密切联系。

(一)复兴使命: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指引

当今世界充斥着逆全球化、自由主义等思潮,强权政治、恐怖主义、贸易战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世情,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无疑是促进和平与发展的一剂良药。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诞生已久,时代在前进,真理却没有褪色。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坚定的奉行者,所提出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否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发展蓬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否如愿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能否更好地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

从这一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指引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同心圆理论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本质要求,契合并运用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取向和辨证方法,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行动指南,用同心圆理论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当代指引的题中之义。

首先,方志敏出生和成长于黑暗的时代。贪官污吏对工农群众的压榨,光怪陆离的选举把戏,苛捐杂税的重征、重租、重利的盘剥,帝国主义深入农村的侵略。工农群众的痛苦日益加深的社会状况,使方志敏一方面“受着压迫和耻辱的生活着”,另一方面则“不安于这黑暗的时日”,“我是一个黑暗的憎恶者,我是一个光明的渴求者。因为我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我对于崖的思潮的接受,故对于社会的吸血鬼们——不劳而食的豪绅地主资产阶级,深怀不满;而对于贫苦工农群众,则予以深刻的阶级同情。”[1](P15)憎恶黑暗,渴望光明,这就是方志敏之所以能树立为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献出自己一生的人生价值观的根本原因。

(二)从价值视角到结构视角:从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同心圆理论到面向复兴的同心圆理论复构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由来已久,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联盟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同心圆雏形。习近平提出的同心圆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实践经验的升华、概括与创新。

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控释氮肥处理总氮浓度低于施用尿素处理,说明施用控释氮肥有利于降低氮素随田面水流失的风险。

2015年修订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明确指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1]539。这所画出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以致力于民族复兴的爱国者联盟为半径的同心圆,这个同心圆包含的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日益加深,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着深刻的变局,如何坚持和平道路、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国答案。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深刻的现实需求指向;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一样,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

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因此,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小说的基本特点,有所取舍地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由此,中国共产党所绘制的同心圆,便发生了结构上的拓展与复构,形成了一个更为宏伟的同心圆体系。这个同心圆的圆心是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的内圈是中国国内的统战对象,致力于民族复兴,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圆的外圈是全球进步力量,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理论这样的重构复构,同时完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阶级性与历史性、纯洁性与包容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复归。

为了减轻水浮力及节约投资,建设单位在与设计、监理单位协商后,把整幢建筑物提高了0.5 m。这样,浸没在地下水中的地下箱体也相应提升了0.5 m,使得水浮力得以大幅度降低。以下是两种方案在施工期间的抗浮对比。

同心圆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价值视角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体。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新的形势与任务对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圆理论也完成了由价值视角向结构视角的复构,涵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同心圆。

(三)困难与挑战:复构的意义和期待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3]同心圆理论,不是僵化和固步自封的,伴随实践的发展,需要实践的证明,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同心圆理论的复构,需要切实加强巩固圆心地位。圆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圆心的深刻内涵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4]自觉维护圆心,是同心圆内每个成员的义务。

同心圆理论的复构,需要切实甄别圆的边界。同心圆包罗万象,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着不同民族、不同党派、不同国家,但并不是所有的力量都能纳入同心圆。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势力,别有用心的抨击或捧杀之声,不同层面的贪腐势力,掠夺人民利益的经济势力,这些力量是不可能纳入同心圆的。这些力量如果纳入了同心圆,就会干扰原本同心圆内的健康力量,破坏同心圆作用的发挥。而现有的同心圆的建设,正是为了与这些力量作斗争。

同心圆理论的复构,需要切实发挥圆内力量的作用。尤其是对统一战线工作,不能简单地认为把一些力量拉过来就是成功的统战。如果这些力量只是名义上归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形式上划入了同心圆,而并不能在实质上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那么这样的同心圆就只能是没有力量的虚体。同心圆的真正力量在于,圆内的力量应围绕圆心同向发力,真正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7.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7.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04.

[5] 魏晓东.统一战线与党的领导[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301.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陈翠芳,刘一恒.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利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参考资料[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53.

[10]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中心学习组.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近平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118.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12] 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评论年编2015·人民观点[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48.

[13] 领航中国编写组.领航中国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171.

[14]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 2019) 09-0059-07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18AKS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叶子鹏(1993-),男,安徽人,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特聘驻站研究员,研究方向: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徐皇冠(1998-),男,北京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政党制度。

【责任编辑:张晓妍】

标签:;  ;  ;  ;  ;  ;  

使命与复构:同心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场-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重维度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