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讨论的若干理论问题——全国首届人学讨论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学论文,讨论会论文,理论论文,全国首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学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许多理论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正是为了推动人学研究的深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由《江海学刊》杂志社、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首届人学讨论会于4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与会者就人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有创建的观点,现撮其要者,综述如下。
一、人学存在的必要与根据
人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或者说人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
1.有人认为,人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有其现实动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了人的个性,使人的问题凸现出来。作为研究人的存在及其发展规律的人学,它的兴起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人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价值取向、人的物化、人的素质、人的利益、人的精神文明、人的个性等一系列问题突出出来,需要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和回答。而对于人的问题的专门研究是哲学和具体科学无法做到的,因此,建立一门专门研究“人的问题”的学科——人学,就成为势所必然。
2.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人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关注的一个焦点。80年代初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80年代中期人的价值与人的现代化问题的研讨,80年代末的人的主体性、人权问题的争论,9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的研究,等等,构成了人的问题研究在中国发展的轨迹。综观近年来我国人学研究的状况,可以看到其所具有的以下特点:对人的问题进行分割研究多,综合研究少;现实研究多,基本理论研究少;专题研究多,从学科建设高度研究少。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对人的问题的深入研究。总结近年来我国有关人的问题研究的经验,可以看到,关键的一条就是必须全面科学地理解“人”,对人本身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这是人学研究在中国兴起的深层学术动因和根据。
3.一种观点认为,人学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与世纪性的论题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从历史的逻辑线索看,人的自我发现经历了三大转折:(1)人类的诞生,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2)近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标志着人的重新发现;(3)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人死了”,则标志着当代人陷入了自我解构的境地。这才是人文学科真正危机的显露。因为“人之死”使人学本身的合法性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于是,入学的自我辩护被提上日程。这大概是当代人学热的一个最深刻的学理上的原因。
4.有人指出,当代人类实践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呼唤着人学理论,那种税离当代人类实践,不关心人的理论,很难说是体现时代精神精华的理论。从人类的当代境况看,全球性的市场化和技术化浪潮,正在实际地消解着人作为“人”的现实存在,它导致了人的自我遮蔽和自我迷失。作为人在肉体层面上的自我肯定方式,市场经济的泛化使人不断地向物的层面沉论,从而游离超越的形而上学规定,遗忘人之为人的本性。市场化所塑造的交往模式把人抛入了生物学意义上的竞争和选择的情境之中,使人类所固有的动物性以最赤裸裸的方式被诱发并释放出来。技术化则使人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带有敌对的性质。这一切造成了人之本性的遮蔽。这就使人的自我追问成为必要,这是当代人学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我们对今天的人类实践和人类文化进行思考时,人的问题就成为中心话题。正是时代精神的呼唤,近两届世界哲学大会都把人的问题确定为主题:第十八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是对人的理解,第十九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是世纪之交的哲学与人类。
5.人学研究是哲学及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人的问题相联系的现代科学发展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人的问题已变成整个科学及其分支科学的普遍问题;二是关于人的科学研究正在加速分化;三是研究人的各门科学及其不同角度和方法趋于结合,趋于对人进行综合研究。哲学发展到今天,人的问题也越来越置于其思考的中心,当代人的问题作为综合性的问题摆在哲学面前,而哲学恰好可以凭借自身的整合和概括功能,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当代科学的发展与人的问题的突现,现代西方哲学所发生的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关注人的生存、自由、解放的旨趣,使人学的兴起具有了科学、哲学和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性。
6.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我国开展人学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学思想遗产,近现代西方哲学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人学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学思想财富,这都为我们展开人学研究准备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我们开展人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时代精神源泉。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据中央党校哲学部资料室的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初至1997年3月,我国公开发表的人学专题论文达到2400多篇,著作数十部,可谓成果累累。这为今后我国人学学科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人学基础理论
1.人学与哲学的关系。人学与哲学,这两个相互缠绕的理论问题,是人学研究和哲学探讨本身无法回避的,人学要为自己的学科定位,哲学在其发展中要正视人的问题,因此,人学与哲学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更准确地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人学之于历史唯物主义犹如细胞学之于生物学,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人学则研究作为社会细胞的人,它在哲学中的地位与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似,都是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发展出来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哲学就是人学,哲学的发展方向是“类哲学”,因为哲学的本性与人的本笥有内在一致性,哲学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也具有内在一致性。哲学一开始就具有人学的本质,它是关于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理解的理论。当代世界,“类的问题”日益突出,类本位也愈益显示出来,因而,哲学将走向“类哲学”。第三种观点认为,哲学一开始并不具有人学的本质,并不就是人学,哲学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科学的进步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只有到了当代,哲学才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人学本质,于是哲学才有了向人学的自觉转向,所以,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人学。这既是说哲学的本质是人学,这一本质只是在当代才明确呈现出来,又是说这种人学是一种新世界观的哲学理论形态,同时还是一种在当代占主导地位的哲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有的学者对第三种观点作了不同表述,认为哲学实质上是人学,但其表现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其中呈现出一些非人学的形态,只是到了当代,哲学的人学本质才显示出来,因此人学是哲学的当代形态。第四种观点认为,哲学不是人学,人学也不是哲学,哲学应当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
2.人学的概念及性质。多数人认为,不能笼统地说人学是研究人的学问。一种观点认为,人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学指研究人的一切科学,如心理学、生理学、医学、文学等;狭义的人学则指研究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它具有哲学的性质。一种观点认为,人学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人学”概念的提出代表一种新的哲学观念,一种体察、体认世界的新视角,也可以把这种观点称作“新哲学观”。另一种观点为多数人所认同,认为人学既不同于人的科学,也不同于人的哲学,人的科学是研究人的某一侧面而形成的一个学科群,人学则是在综合各门有关人的科学提供的关于人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完整的人进行综合研究,以形成人的完整图景;人的哲学是在对人的完整图景的概括中,提升出关于完整的人的一般哲学理论,这实际上是关于完整的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的一般理论。如果说人学指的是综合人学,那么作为人学最高、最一般、最核心层次的人的哲学则是哲学人学。这样,人学既具有综合科学的性质,又具有哲学性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人在本质上是生成性的历史存在,所以,我们对人的认识只能是历史性的认识,只有历史性地看待人的存在和人的自我认识,才能为科学的人学奠定基础,在这种意义上,人学本身实质上应该是一门历史科学。
3.人学的对象。人学研究完整的人,这已成共识,但在如何理解完整的人上却出现了分野:一种观点认为,完整的人是指完整的人类,人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完整图景及其本质。另一种观点认为,完整的人实际上是指整体的个人,因为现实的个人是人的许多规定性的综合,是人的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个在自身中把人的各种规定综合为一个整体的存在物,因而是一个具体概念,群体和人类都是以实体个人为基托且从属于实体个人的存在,是实体个人的不同存在形态,是包涵在实体个人之中的,“人”的抽象意义只有通过个人的存在才能得到实践的确证,只有个人才是有完全确定性与现实性的人;人类历史始终是个人本质力量的发展史;时代也向人学提出塑造独立个人和健全个人的双重任务;迄今为止,未曾有一门学科对完整的个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发展规律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这正是人学的任务。个人并不等于个体,研究个人也并不等于倡导个人本位,而在于寻求“人”的根。第三种观点旨在扬弃前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把个人、群体和人类三者统一起来,认为人学就是研究个人、群体、人类三者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应在人的存在形式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确定人学研究的完整的对象域。还有人主张,人学是研究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建构的学问。
4.人学的基本内容。在讨论中,虽然许多同志不主张急于建构人学理论体系,但认为确定人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范围也是必要的。在此问题上,有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上下篇:上篇为综合人学——人的完整图景论。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的科学的分类;(2)人的科学的整合及哲学、心理学在其中的作用;(3)人的完整图景。下篇为哲学人学——整体个人的一般哲学理论。大体包括人的本质论、人的存在论、人的发展论和人的价值论四项内容。第二种观点主张,人学基本内容由人学的自然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学的社会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学的关系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学的人论(揭示人的奥秘)四部分构成。第三种观点认为,人学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对人的本质研究的“理念”探讨和人性假设的“模型”分析;二是对人的实证行为或经验行为的功能分析,这些功能所以可能的条件,功能调控的方式及其运作机制;三是对人性行为的价值与规范进行研究,探讨价值行为如何强化的可能性。第四种观点认为,人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应由存在本质论、存在形态论、存在发展论构成,第五种观点认为,人学可以由人的存在论、人的认识论、人的演化论和人的价值论四大部分组成。
5.人学研究的方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使人学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以对人的现实问题的研究带动与促进人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具体方法上,把大家的观点集中起来,可以概括:(1)从实现出发研究人,从人出发观照实践;(2)从人的科学因素与价值因素统一出发研究人,避免抽象人道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3)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4)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5)坚持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6)坚持外观与内省相统一的方法;(7)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方法;(8)当代中国人学研究既要直面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情境,又要观照世界文明大潮的波浪,摈弃以往那种抽象概念推论和文字演绎的套路,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座标系中建构当代中国的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