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学生进行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其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正确认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教育要从外部的‘教’转向内在的‘学’,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学会学习,借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所有潜力和才能。”同时,报告还指出:“个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一个人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都将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现在的学生,不久的将来要走出校门踏上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他们现在所学习的很多书本知识,有一部分将在未来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步过时,而将来迫切需要的很多知识又无法在今天预见,更不可能在有限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完全学到。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探索、分析、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具有接近生活、接近学生实际的特点,同时,当今学生具有“自我意识”、独立探索性、自我表现感强的特点。这两方面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必须采用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和当今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正适应了这种需要,它能够调动学生上好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学习对象的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来获得知识,并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开发个体各种潜力和技能的一种学习。简单地说,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选择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因而具有研究性;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结论的得出,均由学生来做,因而具有自主创新性;它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己有教材,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与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关的内容;学生所感兴趣的某个概念或原理的再研究;对某一个事件的分析和思考;针对某个社会热点进行调查、分析;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是有区别的,它仍然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一种用类似科学研究方式进行的学习,形是“研究”,实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而真正的研究则更强调的是对未知世界的探询,更注重的是结果,后者要比前者更难操作。
三、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1.主要原则
(1)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富于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的知识的探索者。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身的探索、分析、总结来获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再建者”和“发现者”,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长获取知识的能力。
(2)全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有均等的权利和机会,引导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获得一定的成功。在强调学生的全体参与基础上,要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仅有先天性的,更多的则是后天不同环境形成的。针对各种差异,在方法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组织上,教师要灵活掌握,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以提高。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探索、提炼、总结来获得知识。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际,从实际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4)过程与方法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因而当前更加注重过程。与此相应,教学过程,通常不是提供一个概念或原理让学生理解,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索的问题或提供材料,但这些材料不直接解决问题,可作为解决问题的某些依据,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而且往往需要学生补充收集材料。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把过程与方法指导结合起来。
2.主要方法
(1)引导学生重走“创建”概念、原理之路。在教授思想政治教材中某个概念或原理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铺垫,提供一些资料,并让学生自己挖掘有针对性的素材,引导他们沿着自己的认识过程,重走“创建”这个概念或原理的过程,自己探索和“再建”概念和原理。
(2)引导学生针对某个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接近学生的实际,因此,有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成为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对此,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并对调查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由此获得对“热点”问题的正确把握,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
(3)引导学生收集、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资料。时政内容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时政中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报刊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其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形成对重大事件完整、正确的认识。
(4)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答案。现在的学生思想十分活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认真筛选、确定带有普遍性、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设想,广泛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从中获得正确的答案。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取上述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不断学习的工具(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使学生学会掌握应用政治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在当前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