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施工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其平整度对于行车安全及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公路工程仍然存在着车辙、龟裂等现象,不仅影响了美观,而且也使得路面的使用性能下降,因此为了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阐述了公路工程中的常见病害,对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施工要点及其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病害;基层;施工要点;施工管理
基层施工是公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整体质量。所以公路工程建设的基层施工要结合实际,保证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施工质量,基于此,以下就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施工及其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1.公路工程中的常见病害分析
公路工程中的常见病害主要有:
1.1裂缝病害分析。公路裂缝主要是由于公路路面通车后在交通荷载以及雨水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产生彻底的结构性破坏,导致公路路面基层下降,公路路面强度降低,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横向裂缝也称为疲劳裂缝,是由于温度应力作用或气温差导致基层收缩而产生的。纵向裂缝的形成往往与路基的填筑有关,主要是由于当路基加宽段施工时填筑和压实不均匀造成的。
1.2车辙病害分析。公路路面的车辙是在公路路面上眼车轮方向留下的纵向带状凹槽,是行车荷载长期作用下产生的,直接导致公路路面平整度降低,影响行车舒适度。严重时公路路面会造成辙槽积水,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车辙病害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如沥青面层施工时沥青含量过大,配合比不合理,粘层、封层施工不合格,基层水稳性差等原因。城市公路路面车辙病害的处治,首先要找到车辙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处治。由表面推移引起的车辙,应先铲除被损害的面层,然后重新加铺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由横向推挤引起的车辙,首先对基层进行补强加固处理,然后铲除凸出部分,最后又改性沥青混合料填充凹进部分。由基层水稳性差引起的车辙,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严格进行车辙试验,可考虑加入抗车辙剂。
2.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施工要点分析
2.1充分做好施工材料准备工作。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公路基础工程的质量,路面基层的原材料主要包含两大类:其中一类是粗集料,虽然来源渠道比较多,但多数是来源于采石场的碎石。碎石加工过程中较为粗糙,严重影响路面基层质量。为了保证碎石质量合格,应加强粗集料筛选的技术,尽可能地选择相同规格的粗集料。第二类是细集料,即矿石粉,与粗集料相比,细集料对施工的质量影响作用更大,因为其在施工过程中工序比较多,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加强细集料的质量管理以及合理地设置配料比,并且使细集料的配料比在公路建设中保持不变。
2.2基层混合料施工要点分析。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路面在填筑摊铺施工前,应该先清理干净路面基层的垃圾杂物,严格地核对公路的厚度以及基础路面的密实度等参数,若发现在公路的基层中存在松散或者坑槽现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待修整完毕之后再开始。为了使公路面层和基层之间保持适度的粘结性,应该预先在公路基层表面撒上一层透层沥青,并且将时间维持在5小时到8小时之间,保证沥青的平整度、厚度和密实度符合要求。混合料的压实施工一般包括初压、复压及终压,应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严格遵照标准,按照施工流程进行。
2.3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分析。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级配砂砾垫层施工是路面基层施工的基础,对保证路面基层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应该严格控制好砂砾的规格。一般来说,要保证砂砾的压碎值在30%范围之内,最大颗粒的直径应该保持小于6cm;粉料数量应少于总砂砾数量的7%,而0.5~5cm的砾石量不应少于总砂砾量的一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流程包含五步:第一步碾压,第二步摊平,第三步洒水,第四步再次碾压,第五步养护。并且公路工程整型好的垫层需要在最佳含水量下先用压路机慢碾压,再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在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内,由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碾压一直进行到使垫层层达到规范规定压实度且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通常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主要采取上基层的厂拌法施工以及底基层的路拌法施工两种方式,对整体路面可起到增强平整度和强度的作用。施工过程中通过半幅通车半幅施工的方法以提高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质量,从而减少施工工期。
3.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施工管理分析
3.1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公路工程的基层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对于保证公路路面的整体质量非常重要。必须依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要求选择施工基本材料,如自然土等,另外对购进的施工材料要严格地进行抽样检查,按照批次划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予以淘汰。检验符合要求的产品要规整入库,并且根据产品的保存条件安排储存和运输,从根本上消除影响施工材料质量的因素。因自然土的颗粒状态不同,施工过程中,应结合施工场地的土质条件来进行挑选,从而使公路的坚实度得到有效保障,为路面的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3.2严格路基施工管理。主要表现为:
3.2.1路基填筑土管理。路基施工工作完成之后,要进行填筑土的回填。因此要对回填土质量有着一定要求,要选择回弹模量较高的土质。通常情况下,土质的颗粒越细其回弹模量就越低。所以,砂性土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受到了很多建筑工程的青睐。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土质的含水量和干容量,进而保证路基的强度和密实程度都达到相关的要求。
3.2.2土的最佳含水量。土的含水量对于路基的压实工作起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土质保持适当的含水量是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因此在进行压实的时候要对土质的含水量进行有效地测量,如果出现含水量较大的情况就要停止施工工作,将土质进行晾晒。如果出现含水量较小的情况,就要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洒水。总之要保证土的含水量达到一定的要求。同时对于路基的压实工作一定要连续的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天气情况对于土质的含水量的影响。
3.2.3压实度与弯沉值。压实度和弯沉值都是保证路基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路基每一层的密度就是压实度,而上部的整体强度就是弯沉值。这两种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路基的质量。因此在路基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都要提高施工人员的重视。让他们对公路的整体质量有一定的认识,进而在具体的施工中才会提高工程质量。
3.3强化基层施工养护管理。公路交通路面基层工程中的混合料含水量低时,会很快出现表面干燥现象,而稍一脱水,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降低混合料的强度,产生过多的表面裂缝,所以必须保持一周内混合料表面湿润。养护时不能用洒水车在表面直接喷洒,以免冲掉表面吸料,一般采用土工布覆盖,在覆盖物上洒雾状水或低压浇水,并加强边角接缝处的养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使得公路项目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同时对其基层施工质量要求也更严格。因此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施工应结合工程具体实际,科学把握基层施工要点,从而有效保障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基层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利兵.小议公路工程中的路面基层施工控制要点[J].江西建材,2015
[2]牛俊峰.路面垫层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7
[3]蓝慧玲.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
[4]杨文玲.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J].河南建材,2018
论文作者:殷允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基层论文; 路面论文; 公路论文; 公路工程论文; 路基论文; 车辙论文; 含水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