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青浦 201700
【摘 要】目的:总结并研究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策略。方法: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月进行血凝试验检验的患者,共计7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凝试验检测,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以及提升检测质量的策略。结果:经过对74例患者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到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操作影响因素、试验材料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影响因素几种。结论:想要在根本上提升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需要提升血液样本采集人员的技术水平,并营造良好的血液采集环境,并能够提升试验材料的使用效率,并做好患者采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宣教。
【关键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影响因素;质量改善;策略
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血凝试验检验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想要在根本上提升检测结果质量,需要针对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加以明确,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质量改善对策,此次样本研究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进行血凝试验检验的74例患者,总结并研究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策略。现进行具体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参与此次样本分析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进行血凝试验检验的74例患者,收入时间范围控制在2016年11月-2017年1月,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8例,最高年龄74岁,最低年龄26岁,中位年龄(50.7±0.9)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74例患者中共有38例肝病患者,1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1例其它疾病患者。74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血凝试验样本采集量小于1.2毫升,30例患者的血凝试验样本采集量大于2.6毫升。74例患者的各项检验资料均满足此次样本研究需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凝试验检测,首先进行样本的采集,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校正期间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再次进行取样。使用型号为sysmexCA7000的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液检测,为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使用相匹配的试剂。如果血液采集样本量出现过少或者偏多,都需要进行再一次的采集,以此达到预期的监测要求,并完成凝血酶活化部分的监测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对影响血凝试验监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加以一一确定后,提出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改善的具体策略,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监测效果[1]。
1.3观察指标
对74例患者的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进行观察,重点从人为操作影响因素、试验材料影响、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影响因素方面入手加以影响因素的分析。
2.结果
对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其中人为操作影响因素所占比重最大,共计44例,占总患者人数的59.46%(44/74);试验材料影响因素位列第二,共计16例,占总患者人数的21.62%(16/74);环境影响因素位列第三,共计10例,占总患者人数的13.51%(10/74);同时患者自身影响因素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共计4例,占总患者人数的5.41%(4/7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以上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各项因素,需要加强重视力度,以此在根本上提升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
3.讨论
由于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的因素主要是人为操作影响因素、试验材料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影响因素几项内容。其中人为操作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试验人员操作不规范,试验人员在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中,对于血细胞的完整性难以做到充分,操作的不规范也极易造成血红细胞破裂,甚至在采血过程中进行采血部位的拍打,极易造成血小板的凝结,影响整体的采血效果。另外血液样本处理中也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血浆分离主要是针对血小板而言的,这也会对血凝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经过离心处理后,凝血物质如血小板等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同时需要注意抗凝剂的使用也会影响检测结果,例如肝素抗凝剂的使用会造成血液检测中肝素水平的升高,严重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此外,试验材料在进行血液样本的处理中,离心机的工作状态也会影响检测将结果的准确程度,包括血液采集是否存储于真空采集管中,以及血液采集期间是否出现气泡。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影响血液样本检验结果出现差异的不可忽视因素,由于一些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在部分药物的使用中会对凝血时间产生影响,造成凝血时间的延长,例如阿司匹林等药物,有些药物还会对凝血酶原活性产生抑制,因此造成血小板粘连在一起,逐渐出现聚集,从而导致凝血时间的加长,而此项内容都是导致血凝试验检测结果出现差异的重要性因素。
针对影响因素内容,想要提升血凝试验检测结果,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禁止患者在血液标本采集前的6小时内进食,并告知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前需要注意的事项。明确采血部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止血带的松紧,确保能够做好各项处理工作在血液标本完成采集之后,并在两小时之间进行血液的检测,避免时间过长影响血液标本检测效果。合理控制抽血顺序,并对压脉带时间进行控制,同时采血工作人员需要提升穿刺成功率,从而提升血凝检测质量。另外需要营造良好的血液采集环境,将室内温度以及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在短时间内完成血液的离心工作,控制好离心速度以及离心时间,以此提升检测效果[2]。同时需要有效使用抗凝剂,并能够对抗凝剂的使用剂量有着充分的认知,明确离心机的使用方法,保障电源以及电压的稳定,使用试剂对血凝仪进行配套,并规范使用方法。降低患者自身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充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的基础上展开血液采集工作,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降低由于自身疾病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书面的详细记录,将采集好的血液标本合理安置后,贴上标签,掌握标本的实际情况,以此在根本上提升血液检测质量[3]。
综上所述,想要在根本上提升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需要掌握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针对人为操作影响因素、试验材料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影响因素存在的直接原因,提升血液样本采集人员的技术水平,并营造良好的血液采集环境,在根本上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能够提升试验材料的使用效率,并做好患者采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宣教,以此在根本上提升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风岭.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对策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
[2]朱江丽.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对策探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70-71.
[3]余旺枝.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善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8):13401-13401.
[4]李金凤.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2017,15(22):26-28.
[5]刘秋月.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17,24(6):641-643.
[6]晁真真,张粉叶.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对策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2):2313-2314.
论文作者:钱鸿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因素论文; 患者论文; 血凝论文; 质量论文; 血液论文; 样本论文; 操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