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多动症幼儿——对一例“多动症”幼儿教育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动症论文,幼儿教育论文,一例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邹泽宇小朋友是今年上半年转到我园来的一名新生。孩子刚来报名时,是被他的妈妈“拽”着进来的,才进办公室还没坐下就自己拿杯子倒了一杯水,我还没来得及喊水很烫,水已经撒了一地,接着就跑出去了,任由他妈妈在身后叫唤,都跟没听见似的跑开了。我赶紧叫上一个老师尾随在孩子后面,生怕一不小心孩子又会闹出什么事情来。接下来邹泽字的妈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孩子今年四岁,年纪不大,却先后换了三所幼儿园了,不是因为孩子接二连三地摔伤,就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太难管制,幼儿园都不敢收他了。孩子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不能因为难教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且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收下了这个特殊的孩子。
由于孩子比较特别,所以我经常到班上去观察孩子的举动。我发现孩子有许多异于同龄孩子的行为:孩子不爱与人交谈,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特征是极其好动,走路不稳,狂奔乱跑,一刻不停,易摔跤。在组织集体活动时,从来不按照正常的要求时间坐到小椅子上,经常站起来随意走动。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最多注意两分钟就被身边的事物吸引。只是孩子对美术活动还有一点点兴趣,但兴趣也不持久,作画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只构图从不涂色,绘画随意性较大,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在做课间操时,不会固定站在自己的圆点上,有时手舞足蹈,但却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来做,有时干脆跑到一边,要么捉蜻蜓要么看蚂蚁。还有一点就是孩子性格很倔强,不愿意受人约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喜欢大叫,不讲道理。遇到令他着急的事情,说话还会有点口吃。时常伴有攻击性行为,孩子们都不敢和他玩,因为不知何时又会被他突然袭击。
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后,我觉得孩子的某些行为和多动症的特征极其相似。事后,我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料,了解到多动症是指儿童表现出的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和学习困难的一种综合征,又称“轻度脑功能失调”。一般来说,孩子喜爱活动是生理上的特点,他们进行的活动总是有动机、有目的,因而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多动症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控制,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畴,这就成为一种病态了。由于诊断不一,各国对多动症发病率的统计结果也差异较大,美国报道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20%,而我国的统计结果10%,其中男孩子大大多于女孩子,两者的比例为9∶1。如果不及时对孩子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和学业。据有关资料显示80%的少年犯曾患有多动症,对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必须及时防治。
经过对孩子案例的分析及对多动症的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都与多动症相吻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第一次接触到这么特殊的孩子,心灵上受到极大的震撼。我想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孩子难以管教而不教,只要我们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克服不良行为,我先从调查孩子多动症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孩子多动的原因:
(1)家庭原因。
邹泽宇的父母都是个体户,一家人由外地迁入长沙两年有余,父亲经常外出跑业务,母亲照看门面。平时无暇照顾孩子,有些放任自流,根据家长口述,邹泽宇从小就好动,不太爱与人交流,做事不专心,家长也不知道怎么教育,而是一味责骂,不听话时就打孩子。
(2)教师原因。
由于孩子比较难管制,老师的话总是当耳边风,而且现在幼儿园的教师一般都比较年轻,缺乏管教经验,加之班上孩子比较多。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孩子,虽然能意识到孩子“问题”的存在,但发现解决问题很是棘手,最后只得放弃这个艰巨的任务,久而久之,孩子更加放肆,问题日趋严重。
矫正策略:
一、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
1.教师的爱
患多动症的幼儿往往都有心理障碍存在,尤其需要更多的爱。虽然孩子难以管教,但是我们并没有给孩子贴上另类的“标签”,而是更加关心、爱护他。切记不能歧视和厌烦孩子,对孩子不能自控的行为以及学习时的小动作需加以理解,经常与孩子聊聊天,彼此之间建立感情。和他交谈多了,孩子慢慢地也能跟我接近,至少没有排斥我,偶尔还能与我说上一两句话,虽然有时讲话还有些口吃,但我都能认真倾听并积极回应孩子。
2.同伴的爱
在班上,我总是让能力较强,善于与同伴交往的孩子同他坐在一起,当他需要帮助时能够和其他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比如:手工课学捏水果,孩子很感兴趣,但由于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不够完善,孩子不能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捏出精美的作品,正准备发出怪叫声音时,我马上请班上能干的孩子一起帮他完成手工作品,让孩子体验同伴的关怀和成功的乐趣。
3.家长的爱
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建议家长不管生意多忙,都不能忽视对孩子的管教,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等,并能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老师与家长交谈孩子好动的原因,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
二、运用行为治疗法作为孩子治疗的突破口
行为疗法也叫行为矫正法,目的是修正不良的行为模式。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外显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易怒、不遵守纪律、做小动作、说谎等。主要的方法是控制外部行为模式,进而重建或恢复良好的行为模式。进行行为治疗需要进行系统的行为分析,对可取的行为,尽可能给予发扬;对不可取的行为,要尽可能地予以限制。
1.奖赏
当多动症孩子出现符合规定要求的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奖赏,使儿童感到愉快和满足,这种良好的行为就可以增加并保持下去,以致养成良好的习惯。上课时,我要求老师让孩子坐在教室的前排或老师看得见的地方;孩子上课不爱坐到椅子上,我以奖励小五角星的方式鼓励孩子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孩子能保持坐在座位上五分钟,我就加赏一颗星星,如坚持坐十分钟就奖励两颗星星,如果奖励了十颗星星则可以得到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小汽车。使孩子懂得奖赏的价值和如何去争取这些有价值的奖赏。同时还规定如果随意下座位则要归还奖励的小星星。此方法可以使孩子巩固和保持符合规定要求的良好行为,这是一种阳性的强化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各种不良行为,但要注意开始运用这种方法时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必须循序渐进地,让孩子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老师的要求,从而不断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2.塑造
这是培养新的符合规定良好行为的一项技术。新行为的塑造需要一个过程,具体做法是:①要选定需要塑造的新行为(即靶行为);②将新行为分成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的实施,确信孩子能完成;③选择对幼儿具有吸引力的有效强化物,或物质、社会奖赏。当有良好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强化。孩子对美术活动比较感兴趣,我就从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入手,对幼儿进行“塑造”。如:先让孩子欣赏同伴完整的绘画作品,感受完整的绘画作品的美,引起幼儿绘画的欲望。然后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完成作品,由能安静绘画十分钟不离开座位——不涂抹乱画——能理解教师的指导意图——安静绘画二十分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色——能保持绘画作品的完整性等,对于孩子每一个步骤的完成都要给予奖励。同样的办法——奖励小星星,当达到十颗星星就奖励给孩子一辆小汽车。注意一定要精心安排塑造程序,训练时间要适当,避免疲劳,当前一步骤已经完成后,方可做下一步的训练。
三、运用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游戏治疗法
1.利用游戏疏导幼儿多余精力
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愉悦,容易接受新事物。多动症的孩子之所以多动,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耐心又急躁。每次玩游戏时,我都尽量让他第一个尝试,他爱玩爱跑就让他当领队,带领大家运动,让他多余的精力得以释放。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孩子喜欢游戏,每次游戏都显得很兴奋,但也常常伴有攻击性和破坏性,为培养他的自制力,我有意让孩子的游戏中担当“重任”。如户外游戏中让他当裁判,看看哪个小朋友最遵守游戏规则;角色游戏中让他担任“交警”“管理员”等。通过履行角色职责,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体育游戏中让他担任小动物的“爸爸”的角色,让他懂得要关心和爱护小动物,克服自己的冲动行为,渐渐的,孩子的自制力有了明显提高。
3.运用专业游戏疗法
我在一本书上曾经看到过一些专门针对“多动症”幼儿而设置的游戏疗法,如涂色游戏、球池游戏、拼图及下棋游戏等。经过多次尝试,孩子由开始不接纳到和我们一起玩游戏,由不涂色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满,由拼图散落到一地完整拼完一幅小图,会简单的对角棋等,孩子能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中,做事的专注力和持久性有了明显提高。
四、家庭治疗与幼儿园治疗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生息的场所,家庭配合治疗对于消除和减轻孩子不良症状很重要。
首先,教师要向家长详细介绍孩子的进步之处,并了解孩子家庭治疗情况。
其次,建议家长不管多忙,也要经常与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实质。如孩子抢玩具是因为不善于协商等,引导孩子正确判断是非,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孩子一点点向好的方向转化。当然,刚开始转换时,允许孩子暂时性犯一些小错误,尊重孩子的个性,实施说服教育。同时要求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注意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我们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耐心等待、积极引导,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注意巩固,不断强化,保持幼儿园与家长协同一致的教育。
五、转化效果及启示
经过近大半年的教育探索,邹泽宇小朋友的多动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变,和老师、小朋友之间建立了较深厚的感情,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能保证15~20分钟不离开座位,不打扰其他幼儿,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近半年来,未发生摔伤、碰伤现象,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对于喜欢的活动、游戏等能参与进来,绘画进步大;能完成简单的指令,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再也没有发生大叫现象。不足的是:孩子运动量还是较大,做事不够耐心,任务意识不够强等。孩子的这些进步,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由于多动症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和家长协同一致,持之以恒,针对孩子的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
启示:
1.教师如遇这样的幼儿,应有一定的耐心、爱心、包容心,持之以恒,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育,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克服不良行为的。
2.要多从正面引导教育孩子,家园协同一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此个案教育探索只是对于处理这类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教师们去发现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