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方略论文,生态系统论文,评价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使人类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巨大效益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即社会信息的生态结构发生变迁,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媒介,逐步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信息生态系统。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是基于网络空间形成的包含人、信息以及信息环境等诸要素的庞大的社会子系统,它源于网络世界又高于网络世界,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健康影响着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本文即是为了追溯保持网络信息生态平衡、传播适度的内在与外在控制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构建评测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创建良好健康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做好前期评价准备工作。
1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概念及特征
生态系统一般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命支持系统)两部分组成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非生物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和空间。“信息生态系统”的术语是由社会学家Bonnie Nardi和Vicki O'Day创造的,他们指出“信息生态系统是特定环境里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构成的一个系统”。在整个概念中,“技术”是信息生态必不可少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要素,核心要素是在技术支持下的人的活动。在一个信息生态系统中,必然需要有一个核心价值,系统中所有的要素、活动都要为这个核心价值服务。Nardi等提出“介绍信息生态的概念是为了把关注点放在技术、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1]。余胜泉在其文章中也指出,信息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信息、灵感、洞察力、人和组织能力构成的自组织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信息生态系统由三个网络整合而成,即人的网络、知识网络和技术网络。人的网络通过交流产生包含思想、信息和灵感的知识网络,由Web站点、论坛和其他基础设施要素所组成的技术网络则对上述两个网络提供支持,并为其中的成员和发起者产生社会和商业价值。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2]:
(1)系统性:与一般的生态系统一样,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不同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而形成的整体,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
(2)多样性: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和工具,他们以互补的方式共同运作,形成了一个健全的生态,一个多样性的信息生态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地方,拥有许多不同的资源和资料,允许个体脾性和兴趣存在。
(3)动态演化:正如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信息设计实验室协调人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一书中所强调的,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地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3]。一个健康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总是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新技术的不断介入使信息生态不断演化,这也就需要在该系统中的信息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参与信息生态的持续发展。
(4)物种进化:新的信息媒介决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它们都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4]。也可借用生态学概念中的“中坚种群”的概念。关键性“物种”既包括那些具有丰富信息管理和信息市场开发经验并理解和掌握技术的信息人,同时也包括他们基于网民需求而开发出的新的信息种群,能支持新技术的使用,同时也能通过他们的活动实现系统的核心价值。
(5)情境性:每一个情境下信息技术发挥的是不同的作用,而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人能够对自己的本地或本领域信息生态施加影响。
(6)协同性: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存在各种子系统和“物种”,它们之间是协同互动的,在协同互动中推动系统不断演化,在演化过程中,信息标准、规范、信息法律法规是系统协同互动的数字神经。
2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结构及内在动力机制分析
2.1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结构
信息生态系统是指由信息-人-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工系统。它可以小至一个家庭,大至整个社会的系统,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分解者、信息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是指网络空间中,由信息群落及其相关的信息生态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格局,借助于功能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基于此,本文绘制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结构图,见图1。
为了更明确表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内部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结构图,笔者将其用形如y=f(x)的函数表达式表示如下:
图1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结构图
2.2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内在动力机制
网络从技术社会学视角来看是一种新的社会基础结构,它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Cyberspace),并使人们有可能在此空间中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从而形成拟社会化的“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5]。实际上,网络是一种基于各种资源的不平等的权力结构,是一种具有强大的控制性的技术社会体系,知识的作用使得网络的潜在权力结构成为一种典型的知识权力结构。网络权力结构作为一种新的现代知识权力结构,主要由资本、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技术、投资人、运营者、广告商、网络软硬件开发商、网络技术专家(包括技术人员和黑客)等决定网络资源分配的异质性要素建构而成。
此结构中,投资人、运营者、广告商和软硬件开发商居于权力精英位置,他们的目的是获取更大利益和权力,即网络权力结构的扩大再生产,由此导致了网络权力结构的动态模式产生。技术螺旋是网络权力结构的动态模式之一,也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循环反馈机制,技术螺旋中的动力因素是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权力精英与普通大众之间永远都存在着生态链接,据此笔者绘制了网络信息生态链,旨在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运转机制予以揭示,见图2。在这一信息生态链中,前项要素制约后项要素,后项要素吁求前项要素,它们互动互助、相辅相成,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
网络知识权力精英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必然要使一般的网民在技术螺旋的进程中获得更大的现实利益。梅特卡法则,即“网络对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这样网络对所有人的总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的法则告诉我们,网络的价值不仅仅由网络权力精英决定,还需要通过广大网民的充分参与才能体现出来[6]。网络空间内外同时存在着网络权力精英和普通网民两股力量,前者以知识权力结构再生产和对外扩展为目标,后者则致力于通过网络寻求更多和更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样就形成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失衡→新平衡的自组织运动过程,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以功能为核心的信息群落正是网民为了寻求更多和更具个性化服务而形成的。当然网络权力结构只是一种渗透性的影响而非笼罩性的强制统治,网络权力精英与普通网民实际上也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以技术螺旋和市场螺旋为轮轴构筑出驱动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图,见图3。
图2 网络信息生态链
图3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动力机制图
3 网络信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网络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交流形态,其社会功能也日益为人们关注。它同样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如拉丝维尔所指出的三大功能,即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遗产传递等,同时也存在功能失调问题,即不利于系统有效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7]。为了更好地分析网络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需要建立一套指标检测体系来作出系统评价。“评价”即是一种价值判断,实质是借助一定的方法,将评价对象的类属或形态与评价者的认识和态度有机结合起来,作出有关优劣的判断,当然这种价值的判断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准则和标准之上。这种评价也具有控制论意义上的信息反馈作用。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每个评价指标都必须是评价目标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反映。在评价活动中,不论进行何种类型的评价,确立评价标准并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评价成败的关键所在,而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的载体和具体体现,在评价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价指标的组建方法是评价的一个核心问题[8]。
随着信息生态演化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危机不断突现,如何保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就变得日益重要,因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系统诊断、管理及决策者决策行为的重要依据。生态评价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实施控制的前提,是生态系统控制以及制定生态规划方案的依据,通过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评价,有助于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全面认识信息-人-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发展变化规律,为科学合理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协调网络信息空间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依据。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想
一个健康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应该是这样的:“系统有合理的成员组成,良好的信息环境质量,有效的功能流运动方式,能够高效持续地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社会,给信息消费者和相关利益者带来丰富的利益[9]”。Cairns等将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按其功能分为早期预警指标(early warning indicator)、适宜程度指标(compliance indicator)和诊断指标(diagnostic indicator)三种,本指标体系采用第三种,旨在确定网络信息生态系统退化或者偏离健康的原因追溯指标。
笔者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分为外生态系统和内生态系统,外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包括信息群落结构指标、信息环境指标、信息生产力指标、信息持续力指标以及协调管理机制指标,这些指标从宏观层次反映了生态系统完整性、活力和恢复力的生态指标,同时信息环境指标、协调管理机制指标也反映了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质量的指标。内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主要从信息、信息人以及其间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市场进行信息交互的各个指标,内生态系统这些指标主要从微观层次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进行评测。
3.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一般物质社会的评价来说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并且也实现了有效的测评,但是,对于信息生态来说,指标体系构建尚属于起步阶段,各种不同的指标体系的提出仍然无法真正有效地进行可操作化实施。在网络信息生态方面,难度更大,因此,需要更加慎重和科学地加以分析和研究,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指标体系要符合一般性原则。原则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守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0]。
(1)科学性(客观性):即指标体系不仅能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同时又能较好地量度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各评价指标的相容性、各评价指标相互独立性等方面。
(2)整体性(全面性):即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系统的总体特征,同时也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使评价目标与评价指标有机联系,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偏废、正效应指标、负效应指标等方面。
(3)可操作性:即指标体系中指标应有可测性和可比性,指标体系应尽量简化,计算简单,数据易得。既要保证评价指标所涉信息数据要易于获取,便于处理;又要简单明了,具有简约性;同时也应简化量化方法。
(4)引导性:即指标体系要体现与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的政策,以规范和引导未来发展的行为和方向。
(5)层次性:即指标体系合理、清晰,并分为若干层次结构。
(6)动态性与稳定性:指标是一种随时空变动的参数,不同发展水平应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同时又应保持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便于评价。
(7)侧重性:即在制定区域或某一领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指标的选取应有侧重性,以反映当前实际情况或特点。
同样,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也应遵从以上原则,并在实际评价活动中统一评价思想和行动,才能在实施评价过程中统一评价尺度,以求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作出正确评价结论。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在对一定评价目标层层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将评价的属性逐步具体化的过程,见图4[11]。
(1)目标分解:本文首先将评价目标定位在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并认真分析该目标的实质和结构。然后分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提取出构成目标的所有要素,并一一列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各项指标。其次是划分层次和模块,逐层逐模块研究。最后,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总体思想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指标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最终形成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图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图
(2)归类合并:分解过程中,为防漏掉重要因素,尽量将有关重要指标全部列出,期间主要运用调查统计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初拟指标进行去重筛选,精简指标。尽量保证同一评价体系内的各个指标的协调一致,以求从不同侧度反映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3)专家论证:为保证指标体系质量,此阶段要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并进行论证。本指标体系构建主要运用专家会议法进行讨论决定,此时专家也尽量避免和征集、筛选时专家重复。
(4)实践检验: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性态,并据此对指标体系进行重新加工和完善。
(5)进行实际评价:将经过实践检验并经加工完善的指标体系投入推广到实际评价工作中,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危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4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外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网络生态系统的外在指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见图5。
(1)具有合理的信息群落结构:这是决定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能否健康的内在特性和要求,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成员的生态合理性主要可以从其信息生产者、分配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等组织的种群数量、不同信息种群结构以及群落水平结构、主体结构等层次进行分析。
图5 外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图[12]
(2)具有良好的信息环境质量:健康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应有良好政治形势、经济状况、科技发展水平、人文教育、资源富集程度等作为基础支撑。
(3)具有高效的信息生产力。
(4)具有较强的信息可持续力:当信息环境发生“恶化”时,健康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应具有抵御策略,以保证结构完整、功能正常,主要体现在生态适应性、生命力等方面。
(5)具有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能力: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高的物质、信息、资金流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反映着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活力。
(6)具有科学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协调管理机制:协调性是判断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性的一个重要标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整体效率,不仅取决于各成员的活力,更取决于各成员的协调。
4.1.1 外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网络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确定的主要内容和提出的指标,参考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提出网络信息外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4.2 内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4.2.1 内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内生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见图6。
(1)序化的信息资源。信息是生态系统中对象性要素,一方面用以维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系统的加工处理对象,向外界环境输出信息活动系统的整体功能。根据钟义信教授所提的“全信息”观点从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个层次来研究,相应地从信息内容、信息表达和信息功用三个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测。
图6 内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图
(2)高水平的信息素养人。人是信息活动的主体,是信息活动系统的主导性要素。信息人主要是考察其总体规模及其内部构成是否合理,信息生产者、分配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数量匹配是否合理,信息人素质是否能适应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发展等方面。
(3)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系统中的工具性要素,它延伸了人类的信息功能,并提升着信息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4)良好的信息市场。信息市场是信息活动的重要空间和形式,它促使信息与资本联姻,使信息成为商品和产业。
(5)通畅的信息交互。信息人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市场这两个推动信息活动进化的主导性力量,与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交互,从而形成完整的网络信息内生态系统。
4.2.2 内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网络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确定的主要内容和提出的指标,参考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提出网络信息内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2。
如图7所示,先根据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评价目标和原则建立如表1和表2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上下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构造判断矩阵。即以上一层次某因素为准则,它对下一层次诸因素有支配关系,通过两两比较下一级诸因素对上一级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采用T.L.Satty教授的比较尺度法赋予各指标一定的分值,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建立权重集。接着根据评价指标设计专家问卷调查表和客观指标的统计方法等形式搜集评价信息。继而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构造单因素评价矩阵。最后进行数据合成运算,求得最终评价结果。
标签: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生态系统稳定性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生态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