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论文_龙浩

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论文_龙浩

龙浩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研究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前来我院接受腹腔镜术治疗的74例患者,采用均衡分组发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37例。参与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麻醉苏醒护理干预,术后2个月后观察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70%,参与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1.62%,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13.26±1.22)min,参与组术后苏醒时间(17.21±1.29)min,研究组全麻苏醒躁动评分(0.62±0.31)分,参与组全麻苏醒躁动评分(1.54±0.51)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护理对腹腔镜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有较大影响,可减少其发生率,并使其术后尽快苏醒,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关键词】麻醉苏醒护理;腹腔镜术;全麻苏醒期躁动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54-01

腹腔镜术是近年来临床发展的微创治疗措施,主要针对腹腔疾病患者实施治疗,通过从腹腔建立2-3个小孔置入器械开展治疗操作,具有术后恢复快、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1]。在手术开展中,麻醉是协助手术开展的重要措施,麻醉效果可直接决定手术的成败。但由于患者术后存在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如未能得到有效干预,便会影响其术后恢复。本院围绕腹腔镜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腹腔镜术治疗的74例患者,采用均衡分组发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37例。研究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0-73岁,平均(46.5±1.4)岁,术中麻醉时间1-5h,平均(3.2±0.4)h;参与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1-73岁,平均(46.3±1.2)岁,术中麻醉时间1-5h,平均(3.4±0.5)h;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与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其生理状态进行观察,严格观察其生理状态及麻醉躁动情况,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对症护理;研究组采用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手术开展之前,护理人员围绕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将手术过程、措施、所需器械、麻醉作用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并侧重说明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突发状况,提前提高患者自我认知;对于部分存在疑虑及负性心理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结合其心理特点拟定疏导措施,协助其建立心理防御机制,营造良好心理状态,确保手术顺利实施;(2)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建立动脉血气检测措施,同时对其全麻过程中采用药物进行分析,明确各个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随麻醉作用消退,患者可出现疼痛感,需结合其实际情况给予镇痛,必要时可给予自控镇痛泵干预,降低疼痛感对其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影响;受麻醉药物作用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抑制,密切观察其呼吸状态,为其营造良好舒适病房环境,合理控制空气湿度及室内温度,确保其呼吸道通畅程度,严格警惕苏醒期躁动情况发生。

1.3 研究指标

术后2个月后观察干预效果,包括全麻苏醒躁动发生情况、术后苏醒时间及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以患者自述情况进行评定,0分为无躁动;1分为轻度躁动,患者肢体出现轻微躁动;2分为中度躁动,患者出现躁动并存在拔除各种导管行为,需要行为遏制;3分为重度躁动,患者存在强烈躁动,需要多人进行强制干预;分值越高表明躁动情况越严重[2]。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研究相关数据,计数数据的处理,检验采取卡方x2,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70%(1/37),参与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1.62%(8/37),研究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4.554,P=0.033)。

2.2 术后苏醒时间对比

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13.26±1.22)min,参与组术后苏醒时间(17.21±1.29)min,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13.532,P=0.000)。

2.3 全麻苏醒躁动评分对比

研究组全麻苏醒躁动评分(0.62±0.31)分,参与组全麻苏醒躁动评分(1.54±0.51)分,研究组全麻苏醒躁动评分低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9.377,P=0.000)。

3 讨论

腹腔镜术是近年来临床常用术式,能够满足临床大多数腹腔疾病的手术治疗需求。在具体治疗中,虽然腹腔镜手术可最大程度降低操作对其造成的损伤,但由于术后麻醉苏醒期疼痛感明显,极易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该过程中可出现焦躁、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表现,极易影响其术后恢复及健康[3]。临床针对腹腔镜术后苏醒期躁动患者并无准确干预措施,给予其常规护理并不能对其症状进行改善,随着护理理念及意识不断增强,针对临床各种临床症状及突发事件均应实施对应护理,以对患者健康提供保障。麻醉苏醒护理是临床针对腹腔镜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主要通过加强术前宣教、心理疏导、术后有效镇静及加强生理检测来降低躁动情况发生,降低躁动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促使其尽快康复。本研究结果,研究组术后全麻苏醒躁动评分明显减少,躁动发生率为(),低于参与组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减少,有效降低麻醉对其造成的负面损伤,促使其康复。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术患者中采用麻醉苏醒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廷杰, 张华旦, 黄固山,等. 腹腔镜下辅助胸外科手术器械在微创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3(5):871-872.

[2]饶祖华. 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麻醉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7):161-162.

[3]李霞, 李华, 杜秀云,等.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探讨[J]. 吉林医学, 2016, 37(6):1559-1560.

论文作者:龙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  ;  ;  ;  ;  ;  ;  ;  

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论文_龙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