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风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詹小娟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 传统家风作为传统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传统家风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世代传承,是在当今时代互相激励、抱团取暖的精神薪火。传统家风建设对传统家风的现代诠释和价值提升,对塑造健全人格,对协调家庭内部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家风; 传统家风; 家庭; 现代价值
“家族有族规,家庭有家风。”在我国古代,多以同姓聚居,家族在世代传承中一直维持着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并且在这种传承中,形成了整个家族的独有特征,这就是家风。家风是族人道德教化的标语,是家族精神的展现,即使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也能将家风铭记于心,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无论时代和社会格局如何变化,都要重家教、家风建设。传统的家风建设对传统家风的现代诠释和价值提升,对塑造健全人格,对协调家庭内部关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1 传统家风的内涵、特点及其面临的社会挑战
“家风是一个家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1]家风亦称门风,传统家风作为传统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传统家风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世代传承,是当今时代互相激励、抱团取暖的精神薪火。
虽然糖尿病史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但生活方式也是影响糖尿病患病与控制的重要因素[4],研究显示,通过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生活方式能够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5],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的有效手段[6,7]。但如果仅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而缺乏有效的督促和监督,患者往往执行力低、依从性差,使得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本课题利用微信通讯手段发挥督促和监督作用,有效地干预了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执行力和依从性,从而发挥了良好的血糖控制作用。
1.1 传统家风的内涵
传统家风重视个人人格的塑造,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以明礼、孝亲、忠厚、重教、勤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式”家风。
全球化的一大特征是在带来全球文化的同质化同时又导致地方性的加强。现代大众旅游是全球化的一个窗口,作为吸引全球游客的文化资本,地方性被不断挖掘或制造出来。这不仅会激发地方精英重新以他者的眼光来审视地方,诠释地方性,唤起地方的自豪感,也会激发地方的传统和历史的重建。在旅游场域,地方性更多地跟消费主义勾连,也就是以地方为包装,把稍具地方性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包装成可以消费的商品。即便有时没有地方性可言,也冠以地方的名头以作商业的噱头和引子,特别是近年以知名度高的大气响亮的名字更新老地名、以博取外界的关注的做法,更是广为盛行。
“明礼”即谦逊礼让,讲文明,懂礼仪。“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明礼”强调不仅要学习“礼仪”“礼节”,而且要切实践行各种礼仪规范,做一个知书达理之人。“孝亲”即敬老爱幼、和睦家庭。传统孝道中的养亲、敬亲、爱亲的传统家庭美德,有利于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忠厚”即为人忠实笃厚,“忠”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是与封建君主社会伴生的伦理道德,强调忠君爱国,是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重教”即重教化、教养,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一直盛行,乃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弟子职》中就指出:“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2]。可见,教育在社会主体的德行教化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教育能够培养人勇于进取、敏而好学、积极向上的品格。“勤俭”即倡导勤劳节俭,反对贪图享乐。勤的本质是勤奋刻苦,用尽自己的全力;俭的本质是尊重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追求生活的返璞归真。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乃中国传统家风的精髓。
1.2 传统家风的特点
首先,做一个知书达理之人,明是非、辨善恶,以礼待人,宽容忍让,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误会。 不仅遵守外在的礼仪规范,内心更将“礼”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其次,做一个忠厚正直之人。几千年来,“忠”的思想培养了社会主体忠诚爱国、刚正不阿的民族气概,增进了价值主体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要真正发挥传统家风中“忠”的现代价值,就应正确对待“忠君”问题,现代社会“忠君”只能是忠于国家。最后,应做一个勤俭持家之人。传统家风注重少欲知足,勤俭节约,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在现代社会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社会,仍有重要作用。家风在不同的家庭或家族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家风好的家庭,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美德,提高价值主体的品德素质,有利于个人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抉择。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出现过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而传统家风建设重道德教化。这时,应充分利用古代丰富的德教资源,进行当代家庭道德教育。
第一,传统家风具有社会性。在小农经济为主导的旧社会,家族成员是从事生产的主体,家族成员之间要严格贯彻家族的家法和家规,并由后世沿用。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家风发展历程,虽然历经朝代的更替,但由于国家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相同,形成了反映封建社会要求的,基本内涵相同的“中国式”传统家风,以此来维系封建家长和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的伦理道德。传统家风具有深厚的社会根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家风的弘扬。
第二,传统家风具有继承性。家风在其形成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家庭成员认可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继承并发扬。家风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可追溯到《礼记·大学》中所列“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家”文化,通过对经典史书的学习,使良好家风得以传承,具有稳定社会的效果。在中国传统社会,大家族的家训、家规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在世代相传中,家训、家规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序性行为,逐渐形成一个家族或家庭的特有家风,甚至是民风、国风。因此可以说,传统家风具有继承性。
动物学科英语隶属于科技英语,但它是更具专业性的科技英语,涉及的知识面更加狭窄,与动物学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进行动物学科英语互译时,不但要注意科技英语的文体、修辞、语法等特点,还要紧密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力求做出符合原文语言特点、本族语言特点以及动物学相关知识的完美译文。此外,通过上述介绍可以得知,概念语法隐喻一般包括语义层次上的及物性隐喻和词汇语法层次上的名词化、形容词化等现象,下面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动物学科英语的翻译。
第三,传统家风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家风的相对稳定性在“孝”文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分析,“孝”文化从“原始社会最初的朴素孝意识到较为明晰的孝观念,再到处理代际关系的孝伦理规范,及至具有文化综合意义的孝文化”[4]。“孝”一直是被社会倡导和认可的,“孝”的基本内涵仍没有变,只是具体的形态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变化。
总之,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家风除了具有社会性、继承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之外,其主流形态倾向于平民化和价值观趋于实用化。
1.3 传统家风面临的社会挑战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尤为重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来的概念,其论断的形成有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和”已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6]160“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着引领作用。
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使整个国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各国的思想文明相互交流与碰撞,价值观念呈多元化倾向。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子女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高于父母,出现文化反哺现象。传统家风在相对一段时间内对子女存在一定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要认清传统家风的现代价值并创建新时代的家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处于转型的加速期,城镇化进程加速,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局面,传统意义上的“大家族”很难形成,家族观念淡化。传统家风的基本范式“耕读传家”, 由世家大族所制定并引导公共舆论,并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2 传统家风的现代价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中国传统家风对社会主体的各个行为层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助于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营造良好家庭风气和社会风气。
2.1 传统家风对个人成长的引导作用
《徽商家风》里说:“家风正,子成人;家风歪,子成灾。”[5]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不管你身在何方,家庭的影响都始终存在着,伴随一生的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总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
按最佳方案进行模拟填充,铸造浇注过程如图8所示.从图8可以看出,在铸造温度720 ℃、注射速度3 m/s和模具温度220 ℃条件下,铸件的充型过程平稳、冷却过程温度场的分布合理.
传统家风的基本内涵、基本范式和传承方式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有些特点在历史传承中因失去了其生存的根基而消失了,有些特点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2.4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心理需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对此类寄生虫病缺乏相关知识,一度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变化。因此,我们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顺利完成抗寄生虫治疗全过程。
家风是每个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当身体力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2.2 传统家风对家庭建设的规范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152首先,好的家风能够帮助每个家庭明确家庭目标,使其具体化、层次化、阶段化,为家庭内部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其次,传统家风中的明礼孝亲、睦邻友好、诚信待人等主要内容,对营造和谐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有着重要作用。家庭成员在家规、家训的指导下,不仅能够享受家庭提供给每个人的权利,而且能自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在处理家庭事务中,尊重家庭成员的意愿,将个人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妥善解决问题,家庭成员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风气。最后,好的家风能激励家庭成员追求高雅的生活格调。社会好比一个大舞台,要使自己不累,就需要学会调节自己,不仅要有物质保障,更要有精神动力支撑。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兴趣,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但不是盲目跟风,要讲礼义、谦和、忠厚、诚实。
传统家风中虽然包含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邻里、正直、诚信等许多到今天仍为社会所提倡和传承的积极因素,但传统家风在传承过程中具有现实局限性,封建思想浓厚,限制信息过多,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倡导民主与法制的文明新风下,需要立足现实,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建设现代家风,增强人们对良好家风、家教的认识,扩大良好家风、家教的社会影响力。
2.3 传统家风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引领作用
在现代社会,由于户籍制度的变革和城镇化的加快,家族观念弱化;教育规模化、普遍化,追求个性独立、平等对话的家庭意识不断增强,传统家风的传承面临严峻的社会挑战。
对优秀传统家风的弘扬,有利于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的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价值观中的具体体现,家风又与社会紧密相连,家风好了,社会风气才会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从良好的家风开始,而建设现代家风,则必须正确对待传统家风,发掘传统家风的积极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视家风培育,重视社风建设。
3 立足现实,建设现代家风
每个家庭的家风其具体内容、形态各异,但其基本的出发点和目的是相同的。传统家风的基本内容彰显着和谐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关怀。将现代家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关系着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
3.1 重家书传达,以家书化育家风
家风的形成,往往要通过家书、家训、家规等有形变无形或者父母长辈言传身教的过程,实现代代相传。家风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一直存在着,他通过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折射出来,好家风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去呵护。
社会应重视家书书写活动,以家书化育家风,将优良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里的家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信,新媒体时代,应借助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手段书写新时代的家书。家书胜过那些零乱琐碎的口头表达,能避免冲突。家书应保存下来,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子女遇事时,拿出来看看,这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精神力量。
农业支持总量估计(TSE)主要用于估计农业政策执行实施之后,纳税人和消费者转移到农业部门的所有补贴。其中%TSE指的是TSE占GDP的比重,当%TSE数值越大时,则意味着国家在农业支持上的力度越大,相应的支持负担也越重。2006-2016年各国TSE占GDP的比重见表6。
借助现代传播媒介,书写新时代的家书,传承优良家风。家书中渗透着家庭的家风,我们要把“写家书”这个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
3.2 重家庭教育,以学风助力家风
尊师重教是中国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传统家风中蕴含的重要内容,家长应该明白家庭教育在家风创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家长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内心观念和外在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使用暴力手段教育子女,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子女也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家风也要因时而变,紧跟时代新风,根据社会的要求,传授给孩子的不仅是生活的常识,更应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做人应知书达理、忠厚正直、严于律已,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熟悉的家事或历史典故教育子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从情、理、法的角度叙述,增强其感染力和渗透力,引导家人奉家风为“宝”。
城市轨道控制网的控制点成对布设在隧道壁两侧,相邻控制点横向间距与隧道的内径有关,地铁线路一般曲线段较多且曲线半径较小,自由测站观测控制点时,观测视线受到地铁隧道壁的遮挡影响,在曲线段主要是受接近曲线圆心一侧的隧道壁遮挡,因此地铁轨道控制网的测站观测控制点的数目和相邻控制点的纵向间距受到地铁隧道内测站的通视距离的限制[1]。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关系存在模糊甚至颠倒的现象,成年人反过来向未成年人学习,于是,出现了后喻文化。”[7]科技的发展,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更多的家庭中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主客体位置颠倒,下一辈引导上辈接受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十分常见,出现了新的学习热潮。
家风学风都有很强的感召力,家庭成员要真正学以致用,让家风和学风有机结合,显现在言行中。良好的学风的养成,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家风。
3.3 重文明创建,以社风促进家风
全社会应积极开展良好家风文明的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深入发掘“明礼”“孝亲”“忠厚”“重教”“勤俭”的时代价值,让全体社会成员成为优良家风的得益者、践行者和建设者。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学校教育不仅重智育,更要重德育,积极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新闻媒体应积极如实地报道写家书、写家训、育家风等活动,并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宣传新时代家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引导人们开展良好家风创建活动;各种文学创作和影视产品文化的制作,都要深入社会展开调查,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的作品,引领社会良好风尚。
“您差在哪儿啊,要倒追他,就算倒追,决不能倒贴。倒贴我就不认您。”蒲琳习惯了张盈盈的骄傲,谁都不屑,如今她自甘屈就,就像连带把蒲琳的傲气降格了一样。
家风很重要,但仅仅依靠家风是不够的,需要与党风、社会风气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党在家风创建活动中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要起领头模范作用,积极主动地建设自己的家风,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家庭的家风创建活动。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策鼓励全社会开展优良家风创建活动,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奖励家风创建做得好的家庭。
人们在家风的创建、传承过程中,要主动担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家风中,使其成为大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郑运佳.传统家风的内涵与现代意义[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5):107-108.
[2] 赵守正.《管子·弟子职》的注释与分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83-86.
[3] 张金桃.儒家修身观及其现代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23-327.
[4] 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35.
[5] 孔惠平.明清时期微商家风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7.
[6] 毛起.论语章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152,160.
[7] 周晓欣.后喻文化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Family Traits and Their Modern Value
ZHAN Xiaojuan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 Traditional family traits, as the embodiment of traditional family ethics and family virtue, are behavior norms and values which family members should comply with and believe in in their daily life. Traditional family traits contain the esse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eritag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hich are the spirit torch of mutual encouragement and ball heating in the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family trai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preting the modern values and enhencing values, shaping a sound personality, corrdinating the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building our couhtry into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 family trait; traditional family trait; family; modern value
中图分类号: B 8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7880(2019)01-0075-04
收稿日期: 2018-06-11
作者简介: 詹小娟(1992— ),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
DOI: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9.01.019
责任编辑 闵海英
标签:家风论文; 传统家风论文; 家庭论文; 现代价值论文;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