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论文_王洪印

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论文_王洪印

(北京中缆通达电气成套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22)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简化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也确保了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电厂的可靠性和可靠性,促进信息和自动化的进程。电厂自动化技术实际上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对电厂实施远程监控。本文就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前言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生产经营中的应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设备,并且结合专业知识对电厂电力系统中的设备进行科学、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想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效率,需要结合其应用原理,分析其使用意义,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监理与控制,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1电厂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构成

电气自动化是指将电厂中的设备检测与设备监控以及设备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进行综合统一。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电厂中的电气自动化多采取集散型体系来完成控制,而以往电厂中所使用的滞后且传统的电气系统无法利用集散型体系来实现电气自动化,所以只能使用水平较低的一些半自动设备与监测仪表来展开监控。而这种技术一般只能监控一台对应的设备,无法做到同时监控多台电气设备,即不能实现一对多的监控模式。具体来说,电厂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构成分为三层内容,具体如下:

1.1间隔层

在间隔层内,设备一般是处于分层间隔的方式,在开关层设置了保护与测控的装置,有效地减少了各设备间的连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独立性。不仅减少了二次接线的数量,节省了电厂的成本,且可降低设备的维护次数。

1.2网络通讯层

此层包括了通讯装置、网络交换装置以及中继器装置等,运行过程中能够在各设备系统间进行信息传递。

1.3站控层

在站控层主要采取分步开发的结构,具体作用则是对电厂中的所有设备展开监控工作,因此,监控层的主要功能便是发挥其监控能力。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设备保护中的运用

2.1联锁保护

故障是电厂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这些各种各样的故障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中正常的运行,能够运用联锁保护的方式,可以对电设备出现异常时迅速做出反应。系统要对故障的部位进行切断处理,利用自动跳闸技术使故障设备和系统停止运行,实现有效的电力设备保护。

2.2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是电厂在运行的过程之中,可以实现对继电运行有效的调控,能够把计算机和继电器间采取有效的连接。在自动化控制模式建立中,需要依据热工参量和电气参量为继电器的自动化保护采取准确的判断,而且可以和电厂配备装置采取结合,用这样的方式来构成回路的保护,确保电厂的生产顺利进行下去。

2.3防雷保护

雷电的防护工作必须严加防护,雷电是自然现象在防护中要更加注意。因为,电能在生产的过程之中有的机电设备受受到雷击干扰。所以,要对这部分机器做出特殊的额保护措施,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防雷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电厂工作设备抗雷击性能,这样使得雷击事故降低可以对设备损害降到最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常规控制中的运用

3.1就地控制

部分规模较小的电厂在生产控制中所需要的设备数量较少,但也需要构建综合性的控制体系,并充分的利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对各电力装置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设备单独运行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2集中控制

对于生产规模较大的火电厂而言,生产的正常运行需要多种设备之间密切的协调,而在大型火电厂中的设备数量较多,要想处理好各种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关系,对企业生产计划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自动化技术能够将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火电厂中重要的设备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对电厂进行集中控制,确保火电厂的高效稳定运行。

3.3自动控制

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将传统的人员控制改为自动化控制,可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所形成的损失,自动化技术的操作控制,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运行精度和质量。同时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还能够保证生产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生产难度,为电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4故障控制

安全稳定运行是火电厂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将会对火电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危及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的发生几率,对设备的故障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厂中各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可及时了解各项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判断故障点,并且发出警报,部分故障类型还能够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为电厂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自动化监控技术

自动化监控存在三个关键性技术,分别是检测保护单元、通信网络、监控主站。间隔层终端的检测保护单元,将检测保护单元配置在间隔层一次设备单元中。保护单元是确保电厂用电系统安全与运行稳定的最有效技术,因此需要配置专用、特殊的保护装置,确保其拥有较强的可靠性、灵敏性、速动性与选择性。通信网络是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对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有着直接影响。监控主站一般被安置在站级监控层,以确保对电厂电气主要设备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发电机组容量及运行管理要求来确定配置的设备与规模,既有单机、双机也有多机系统进行配置。

5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包含了监控、测量与保护,让现场总线技术的系统一体化得以实现。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搜集,解决下层使用功能受限于上层的问题,需要采取分层分布的方式进行系统监控。监控技术在电厂内能够与相关系统数据进行转换,让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生产活动得到有效管理。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技术创新,让监控运行一体化得以实现。在整体机组信息与使用情况的分析、汇总中,系统能提供完整的数据,让机中存在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达到系统控制功能的最优化效果。单元化统一火电机组让信息的采集与提供变得更加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对电网的系统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可以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保护与调整,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并快速解决,保证自动化电气系统安全而良好地运行。当前的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还无法全部达到全通信电气控制的要求,各系统之间仍旧需要部分硬接线。因此,需要对连锁热工工艺开展深入研究,让电气系统后台应用水平得到提升。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电厂运行变得更加安全和稳定。因此,在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运行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与保护策略。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维护和稳定控制中,采取自动化技术,让电气系统的整体保护功能得到提升。

结束语

顺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浪潮,尽管我们在电力方面做出过种种努力,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里形势发展的需要还远远不够,必须经过不懈的进取于开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的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以适应我国综合国力发展需要,迎接世界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曾凡婷.浅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的应用[J].门窗,2013,04:362.

[2]谭晓刚.刍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7:81

论文作者:王洪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  ;  ;  ;  ;  ;  ;  ;  

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论文_王洪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