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良庄矿业有限公司医院内科 山东 泰安 271219)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患者治疗前及8周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积极因素及消极因素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的积极、消极因素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精神健康恢复具有积极的租用,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健康教育;精神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374-02
健康教育是指针对患者对健康的不同需求,通过切实有效、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患者最大程度掌握日常自我护理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行为,摒弃以往不健康的行为方式[1]。脑梗死后患者容易并发精神症状,甚至发生梗死后抑郁[1],仅凭药物难以解决复发、康复等问题。在患者的恢复期,采用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得到正规专业的指导,对促进健康、增进医患沟通、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缩短治疗时间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可较好的保持患者社会功能的完整性[2]。本研究通过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精神科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住院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2.6±14.2)岁,脑梗死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2.2±0.8)月,原发病额叶梗死19例,颞叶梗死11例,内囊梗死11例,其它部位梗死9例。并除外既往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类、病情、病程、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及认知能力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次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选择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主管护师进行健康教育,每周一、三、五下午15:00进行,每次一小时,采用一对一、个体化教育方式。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材料,组织患者观看相应录像,在病房内设置宣传栏,请恢复较好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等形式,向患者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具体治疗方法,疾病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所用药物的主要作用及不良反应,坚持治疗的意义,康复需要掌握的知识,疾病复发的表现等方面相关知识,同时使患者了解病房环境及医院住院相关的管理制度,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等,加强患者心理健康的教育,教授患者如何与周围人接触,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等的方法。并不定期组织患者座谈会,交流成功经验。
1.2.2评分方法 采用30项版本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员设定为主管护师,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通过与病人交流,获得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发作的强度、频率等,对照观察量表中的30项内容,进行评分并总结。将结果总结为积极因素分(社会功能: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等)、消极因素分(精神病性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抑郁、激惹、迟缓等)。两组对比分析。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积极因素分值
治疗前两组积极因素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分值均显著增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神经疾病,脑梗死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导致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下降,甚至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下降及角色缺失,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甚至发生更死后抑郁等精神疾病。在情绪上常出现不稳定,易激惹、抑郁、焦虑、社会综合能力下降,对事物的兴趣降低等现象,在发病期间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表现,如妄想、意识障碍、幻觉、情感障碍、记忆力下降等。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具有极其极其重要的作用[4]。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不再是单一的管理者或照顾者,而是兼顾教育者、研究者的多重身份。护理方式也由以往的以监管为主的看护转变为从心理、生理、社会等综合因素出发的现代护理[5]。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情绪状态。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等积极因素方面具有显著地改善,提示健康教育可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心理免疫力,使其更好更快的适应生活环境,为其回归社会奠定基础。两组患者在消极因素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具有显著疗效,健康教育不仅可帮助患者找出病因,消除内心焦虑,提高生活的信心,同时可帮助患者降低抑郁情绪,改善恶劣的心理环境,增强心理应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有效的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适宜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晓玲,王明.首发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99-100.
[2]杨涛.心理护理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2016,20(4):25-27.
[3]石芝艳.住院精神患者健康教育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09,7(8):106-107.
[4]洪莉.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改善作用[J].安徽医学,2009,30(6):681-683.
[5]谢俊玲,张辰芳,李霞.脑梗死后抑郁的整体护理[J].河北医药,2010,32(13):1812-1813.
论文作者:曹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恢复期论文; 脑梗死论文; 因素论文; 两组论文; 社会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