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启迪中学 徐娜
摘要:古代文化的探究如何在现代教学中实现,这对于语文新课标下语文探究的问题,尤为重要。韩愈曾经提到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老师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课堂或者课后的一些疑难问题,但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应该反其道而行,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质疑。
关键字:古代文学 现代课堂 探究
古典文学的探究一直都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过于枯燥,他们觉着文言文距离他们的时代过于遥远,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没有太多的了解,很难产生共鸣。
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通常都属于难点部分。如何学好文言文呢?
本次的同课异构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讲解的时候把正在讲解的文言文和同一时期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进行全面学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基础薄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差,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方式,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我有以下几点方式:
一、激情导入,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的文言文本身难度就很大,尤其是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们可以换一种形式,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无限的遐想,那就是激情导课,去寻找一些很有力的与本文相关的例子,让他们尽力去参与中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与文本相关的例子,来吸引他们。
1.巧用成语、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一些事情或者说故事很感兴趣,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激情和上课的注意力,在古文的学习中,特别是导入的过程中多用一些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导入可以书法的形式导入或者以王羲之的一些小故事导入,比如说他生性喜爱鹅,因为鹅他做了很多事情,费了很多心力,再比如是把他如何接货的事情做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进行引入,我相信大家的学习热情肯定是很高的。
2.运用有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
学生喜欢上课带着感情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们要动之以情,更要晓之以理,让学生在简简单单的话语之下能够体会到文言文带给他们的深意,要营造一种感情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比如《离骚》中屈原的爱国深情,可以由小爱到大爱,由爱自己到爱国家的一个演变的过程。可以由现在的一些爱国的电影导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爱国,然后再进行今天课程的讲解,这一节课的学习导入就是很有意思的。
二、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言文的阅读感受每次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读可能存在很多疑惑,读的不太顺畅,觉着很难理解,读第二遍、第三遍慢慢就会发现阅读的感受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感受阅读之美,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的阅读。教师首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名家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传达给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其次,让学生进行“诵读”,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行文中浓浓的情意,对课文内容达到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大声读,随性朗读,可以齐读,单人读,分组读,男女分组读,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比如说《氓》,选自于《诗经》,因为四字一句,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文章感情的变化来进行一个转换。刚开始与氓相亲时那种欢喜的情感和逐渐的自己和氓结婚后他的情感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态度转变,女子开始觉醒,这一系列的感情变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出来。
三、自探互教,合作探究,解决学习困惑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就尤为重要。学生以合作探究方式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的火花。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合作探究与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但有自主学习的感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成果展示环节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四、感悟精神内涵,培养人文情怀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不遗余力的挖掘文言知识点,强调文言常识和课文的背诵,将完整的课文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的教授,使学生把文言文的学习等同于咬文嚼字,课堂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死气沉沉。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功能,可惜了古人积累的智慧!所以文言文教学中应让学生走进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价值观,从而引发对自我的思考。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的,但是还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课标进行采取不同的方式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去探究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唯有进行改革,语文文言文教学工作才能有更快地发展。
论文作者:徐娜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尤其是论文; 爱国论文; 课堂论文; 感情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