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反思论文_胡日峰

深化教学反思论文_胡日峰

摘要:在新型素质教育改革中,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将不再只是负责讲课,而是要更多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们做课堂的主角,坚决摒弃传统教育中老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增加师生交流和课堂趣味性,十分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数学 实践策略 高效课堂

前言:高中数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过渡时期,既不同于初中数学的以代数几何为主,又不像大学中高等数学那样抽象。在新型素质教育推广普及的大环境下,在现阶段的高中教学中数学也得到了普遍重视。然而由于教学习惯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数学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基本都是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在新课标改革到来之际,部分老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尚未转型,固守老三样,缺少现代化的新型教学理念。而且受老式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过于追求考试成绩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数学思想的培养和训练——笔者认为数学思想的建立和应用及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应当是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笔者将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反思在本文中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希望能对广大教育者们有用。

一、培养“问题”意识

有人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我们的数学研究中,数学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学思想方法。而“问题教学法”则是高中数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的发现到解决,都起源于最开始的质疑。当代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笔者认为应该有“勇于质疑”这一项。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老师说的也不一定永远正确。若是学生有了质疑精神,教师再加以巧妙点拨利用,则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得到大大提升。

勇于提出问题是取得进步的前提。学生在上课前和上课刚开始的时间段是自主学习的,要发现难题,提出问题,就要通过老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后,提取出课堂的主要问题。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和自己内心的疑问进入讨论,可以提高课堂的听讲专注程度。同时,要对学习时间进行一定的限制,但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性,保证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同时进行自主学习的公平机会。 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主动权,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和接受的过程,而不是盲目地把固定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师的“中继器”。学会学习,是让学生自己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想法。教师不能一味地去帮助他们解决,而是要学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懂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小提示,激励他们寻找答案。让他们自己去找寻学习的乐趣。然后再对学生的答案逐一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想法验证答案是否正确或步骤是否合理,然后总结出哪些是简单的方法,哪些是更深入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考虑用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依次向学生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钻牛角尖。

教学不能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因为即使在考试中没有算出最终答案,但你的步骤是正确的,同样会按照步骤给分。相反,如果答案是正确的,但步骤是混乱和不合理的,就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应注意对过程的解释,引导学生逐步产生最终答案。这样,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写下可以得分的步骤。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粗略的分析,帮助他们指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面对高考时能够从容不迫、处变不惊,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可以先举1,2,3,4……这样的简单例子。再向学生进行提问,要求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通过比较相似数列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来自行总结出等差数列的概念,这样进行的课堂教学,既具有趣味性,又十分高效。

二、应用互动教学模式

课堂互动教学,顾名思义是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互动。笔者认为可简单分为两个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对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巧妙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提高课堂利用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

在新课改建设中,小组式学习正在被逐渐推广普及。笔者是十分赞同这种学习方式的。就数学科目而言,小组学习的效率是远远大于自己学习的。理科科目的学习本来就是在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学习中慢慢提高的。不仅可以小组之间交流互动,还能彼此指出错误,进行纠正,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此外,高中的课堂容量和课后作业量远远高于初中小学,无形中给教师增添了很多负担和压力。同时,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老师只能了解到大多数同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进度超前的同学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进度落后的同学不能从普遍问题中得到解答和提升。而成立学习小组,极大的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增进学习的乐趣,克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将成绩水平相似的同学分配进不同的学习小组中,这样使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领头羊”。通过组内自行学习讨论,就可以解决很多基础性的、少部分学习落后的同学不懂的问题。将问题先组内解答再由老师解答更深层次的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既能给学生解决更多的学习问题,也能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在课下完成作业时,同学们可以运用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二次讨论,这是对所学知识再一次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直接互动交流的过程。如此进行的课堂教学,学习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高效课堂的建设重点在于创造一个能让学生放松身心,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学习的环境。教育不是单纯的填鸭式的知识输送,而是引导他们找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升独立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在教育设计上,应深入研究了教材制作、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以此来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良好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僵化,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保持快乐的氛围,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我们要在这样的条件下,不时地抓住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甜蜜”,体验发自内心的学习的喜悦,一堂课的成功在于一个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和讨论,互动交流,以及分析并得出结论[5]。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空间广阔,自主性强,不受规章制度限制,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化学习压力为动力,使学生学习成为一个完整的自我锻炼和相互研究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坡度等知识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上什么坡吃力?学生们都知道越陡的坡上坡越吃力。再问,同样高度下上长坡吃力还是短坡吃力?同学们也都知道越短的坡面上起来越吃力。就这样,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坡度的概念简单化,让学生感到轻松。若是一上来就直接介绍斜率、坡度的概念,恐怕学生会有不小的压力。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在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结语:建设高效课堂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情景式教学、利用高科技教学手段等。本文所写的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反思中总结归纳出的几点方法。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并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这样才能完成理想化的高效课堂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文韬. 深化教学反思构建高效课堂——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有效策略[J]. 考试周刊, 2018,67(25):87-87.

[2]佚名.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 中华少年, 2018,23(24):180-180.

论文作者:胡日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深化教学反思论文_胡日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