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中医院 湖南新邵 4229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大深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指的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发生不正常凝结堵塞了管腔造成了深静脉回流障碍,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栓子主要的来源之一,属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1]。研究显示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几率在40-80%左右,肺栓塞的发生率可达到4-10%,因此在行膝关节置换术要加强围手术的预防和锻炼显得尤为重要[2]。我院对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6.87±5.21)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91±5.3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对症支持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术前加强评估,护士要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加强患者术前健康教育指导,告诉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其次术后开展早期锻炼,术后当天保持患肢外展中立,抬高30°,主动开展深呼吸练习,每小时练习10次;开展踝关节被动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每个动作练习10次为1组,每隔3h练习一次;开展肌肉的被动按摩,由肢体远端向近端开展,每侧患肢按摩5min;术后1-7基本以主动活动为主,可开展股二头肌、臀大肌等肌群等等长收缩与膝关节屈曲练习,每个动作练习10s,每个动作练习10次为1组,上下午各练习3-5组,训练过程中护士要严格指导并看护。第三加强患者基础护理措施,指导患者饮食以高纤维素、低盐低脂饮食为主,鼓励患者每日饮用2000-3000ml水,保证大便通畅;给予患者穿梯度压力弹力袜,要严密监视患者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热痛,检查弹力袜是否有褶皱,一旦出现可以血栓状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1.3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用彩超测量股静脉血流峰速和平均速度情况。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从医疗结束、护理服务评价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国际通用软件SPSS17.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情况比较详见表1。
注: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X2或t=3.8655、4.5538、6.8276、12.1945,★P=0.0493、0.0000、0.0000、0.0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主要和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内膜受损以及血液的高凝血状态相关,由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组织因子释放,炎症因子刺激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与组织因子,降低了血栓调节蛋白,让患者血液的粘稠度升高,血液处在了高凝血状态,此外部分患者术中过度的体位会导致腘部血管发生扭曲损伤血管内皮,或者是术中强力伸膝导致了血管拉伤,导致了腘部血管被挤压或者闭塞,这让患者机体的促栓与抗栓的平衡状态,诱发了深静脉血栓形成[3-4]。
我院对患者开展了综合护理干预,首先通过术前的评估了解患者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预防,通过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状态,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动速度;其次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能够提高患者肌力,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扩大患者活动的范围,提高了步行能力,但是在功能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护士要加强巡视和指导,避免由于急功近利导致了关节功能丧失,让患者主动开展练习;此外术后要指导患者穿弹力袜,能够减少浅静脉的回流速度,收缩了小腿肌肉增加深静脉管腔压力,加大了深静脉血液回流的速度,有效的减少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5-6]。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大深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薛静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34-35.
[2]黄瑛,武英,陈晓霞.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6):1285.
[3]张玉,闫娜.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6):163.
[4]山慈明,尹慧珍,杜书明,等.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物理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49-354.
[5]张中连.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22.
[6]张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4,12(7):617.
论文作者:谢丽群,谢利红,周永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患者论文; 膝关节论文; 静脉论文; 术后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