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课题。在具体的行动中,大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的道德观念、人文思想和当代大学生学术自由的概念,并通过有效地整合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来提高大学思想和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思政教育;重要性
1 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1.1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广博
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中国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洗礼、继承和发展,通过开辟和交流,形成了深厚持久的魅力。传统文化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经历了沉浮的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它是迄今为止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
1.2 具有思政教育特质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质上是相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知行合一”是指人的认识要与实践相一致。这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传统文化也强调“忠”、“孝”的人文精神,以惩恶扬善为目的。这些特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3 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
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学、道教、佛教和法家并存,形成了综合的文化特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封建社会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传统文化有其优良的本质,也有颓废的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2 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首先,继承传统爱国主义,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目标的重要途径。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如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杜甫,爱国将军岳飞、文天祥等,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心底,留下了大量感人的爱国主义故事和诗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爱国主义仍然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传统文化中引入爱国主义和教学影响来达到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怀的目的。
2.1 将正确的三观引入大学生思想意识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科技、文学、艺术、哲学和其他内容。这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三种观点形成的重要领域,应该探索适合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的多元思想浪潮中,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社会的教育方式。把大学生的三种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结合,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成为正直的人,在复杂而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2.2 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渗入大学生道德理念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优秀的中国传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其融入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不断完善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当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思想,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促进大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道德观念。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学术自由和进步,这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学术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境界。高等教育强调自由、自主的学习精神,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也可以为当前的教育行为提供指导。
2.3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指导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精神文化向导
传统文化中对诚信、忠孝、仁爱、友爱等文化的传承,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精神文化向导。传统文化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包罗万象,涵盖许多方面的学习,包括家风形成、建立友谊的方法和职业道德。这些传统文化的滋养是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处理各种问题的精神向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从传统的历史和文化中总结出智慧、经验和教训,以便独立地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融入社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就社会精神文化的碰撞而言,大学生的精神思想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因此,大学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必须帮助大学生建立基本的分辨能力和价值观,坚定的理想和信仰,以及坚实的文化基础。
3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3.1 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精神风貌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的思想精神面貌。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将会传递更多积极的能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文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硬件建设,如建立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图书馆,或在校园内建立一个传统文化代表人物雕像等。另一个方面是软件建设,这是一种无形却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建设,学校可以确立自己的校训、学风等,校训是一个学校的信仰是其追逐的目标,未来也将是学生身上的一种精神、一种品质。
3.2 改革教学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计划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修订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简单,相对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方法,使课堂形式多样化,采用实用的教学方法,设置研究课题,并将研究任务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同时,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报告的评价和审查,避免抄袭和粘贴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3.3 培养优质师资,增强传统文化的融入
引导教师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将教师和学生划分为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应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充分把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其次,教师要严格自律,尽职尽责,树立榜样,端正教学态度,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和认同。第三,高校应丰富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使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广度,以赢得学生的支持。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和技能提升,掌握各种知识,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有效地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依靠现代技术,创新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掌握新媒体的操作要件,能够熟练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要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提高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用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 结语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必须以中国青年为中心,而中国青年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就是当代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当前我国各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赵琳琳:《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方法创新》,《大庆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2]刘竹.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文摘版:教育,2015(5):237-237.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张晓辉(1976年);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河北冀州;职称或学历:本科,讲师;工作单位:衡水学院;研究方向:思政。
论文作者:张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大学生论文; 思想论文; 文化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