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窦尧春1,马祥江2

1.中国人民解放军71887部队医院 山东烟台 265609;

2.中国人民解放军蓬莱第二干休所 山东烟台 265609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93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术后康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创切口切除术;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临床治疗不及时会诱发腹腔脓肿、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为此手术切除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式,但传统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为此本文将微创切口切除术应用于临床中。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共收治了93例单纯急性阑尾炎患者,男57例,女36例,年龄在29-54岁之间,患者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低于24h,经临床检查未见阑尾穿孔或坏疽,未见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疾病,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组前两组患者或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此实验报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观察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40.6±2.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3-13h之间,平均时间(6.2±1.4)h。对照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4±1.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5-12h之间,平均时间(6.5±1.7)h。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切除术,患者采用仰卧位,并保持脚高头低,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切口位置选择脐部上方10mm左右,建立气腹后由切口置入腹腔镜作为观察孔,选择脐平面与右锁骨中线的交叉点做手术操作孔切口,确定病灶位置后,将阑尾周围粘连进行分离,术中密切观察病灶周围组织和血管,避免手术操作误伤,电凝切断阑尾系膜和动脉,阑尾切除后使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结扎缝合,阑尾残端进行电灼止血,缝合切口[1]。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价,VAS评分在0-10分之间,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血清炎性因子检测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于术后3d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越高,说明患者手术创伤应激性反应越强烈[2]。根据临床症状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类,治愈是指发热、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d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患者正常进食,有效即指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术后5d胃肠功能和进食恢复正常,无效是指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术后7d胃肠功能及进食才恢复正常,治愈和有效患者为总有效率[3]。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肠粘连、皮下气肿、腹腔脓肿、肠梗阻、腹腔出血、阑尾残端瘘等,通过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不同术式的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诊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气肿2例,切口感染1例,肠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2%(4/49),对照组术后发生皮下气肿1例,切口感染2例,肠粘连2例,腹腔脓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6%(6/44),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阑尾炎切除术的手术创伤大,操作不当容易诱发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而且术后患者康复时间长,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相比而言,微创切口切除术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较快,而且该术式相比传统术式的手术时间短,较短的手术时间减少了腹腔脏器与空气接触的时间,降低了术后感染发生率,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更低,说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更低,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说明微创切口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寒. 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1):35-37.

[2]武飚.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29-131.

[3]刘复生.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6):1111-1112.

论文作者:窦尧春1,马祥江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微创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窦尧春1,马祥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