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疑问句末“先”字的句法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粤语论文,疑问句论文,句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引言:文献中“先”的分析
香港粤语的“先”能够出现在动词短语的后面,明显地跟普通话的副词“先”的词序不一样(注:本文所讨论的粤语例句来自香港粤语。为了行文简洁,“香港粤语”在本文简称为“粤语”。本文所用的粤语标音为宽式的国际音标。)。粤语“先”的这项特点,一直是粤语语法研究经常讨论的焦点。综合文献中的观察,动词短语后面的“先”有几种用法,以下只介绍其中的两种(注:有关粤语“先”的综合描述,可以参看郑定欧(1990)、麦耘(1993)、李新魁等(1995)等介绍。)。
第一种是表示时间、次序的先后,例如(1)的“先”。一般认为粤语这个“先”可以对应为普通话的副词“先”,因此,(1)的“先”往往理解为副词/状语后置现象。这种现象在粤语语法和汉语方言语法的文献里经常提及,成为粤语“后置”特点的一个例证。这个“先”在下文简称为“先后的‘先’”。
(1)你行先。(你先走。)
动词短语后面“先”的另外一种用法出现在疑问句里,有一种加强疑问句语气的作用,跟时间先后没有直接的关系。像例(2)里的“先”跟先后意义无关,绝对不能翻译为普通话谓语前的副词“先”:“*谁先最漂亮”。这个“先”在本文简称为“加强语气的‘先’”。
(2)边个最靓先?(到底谁最漂亮?)
有关这个加强语气的“先”,就我所见,过去的讨论并不多。
郑定欧(1990:190)认为这个“先”是一个句末助词,要求获得进一步的、补充性的信息。后来他补充认为“先”是一个语气词,表示不满、劝阻、质疑、建议、要求说明等(郑定欧,1997:243)。
麦耘(1993:67)认为上述所讲的“先”属于时间助词,表示先弄清楚某一种情况,别的情况以后再说,要求对方“先把某事情讲清楚了再说”的意思(注:这个看法也见于李新魁等(1995:500-502)。)。
蔡建华(1995:69-71)指出,当“先”用降调重读且拖长音时,是表示“深究”,主要出现在问句中。
张双庆(1997:261)认为这个“先”表语气,用作语气助词,表示“到底”的意思。按照意义上的分析,它是属于整个句子的,不只是修饰谓词。曹志耘(2002)在讨论粤语后置的“先”时,也介绍了张双庆(1997)的讲法。
陆镜光(2002)按照话语分析,把这个“先”分析为一个话语标记,它的作用是把说话人的问题提到当前对话议程的首位,请对方先考虑或者回答另外一个问题。
综合上述各学者的意见,这个加强语气的“先”,语音一般拖长;语法地位是“句末助词、语气词”;功能上用作加强提问的语气,跟普通话“到底”的意思差不多,“先”或许带有质疑、不满、不耐烦等味道。
虽然部分学者认为加强语气的“先”在句法上属于句末助词,但他们的考虑往往纯粹依据“先”的意义来判断,并没有提出句法上的论证。本文的工作就是希望从句法学的角度探讨粤语“先”的句法性质,并且提出证据支持句末助词的分析。
2.加强语气的“先”出现的句法条件
用于加强语气的“先”,它的出现条件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条件,这个“先”只出现在疑问句里。比较下面(3)和(4)这两句,我们就会发现疑问句(3)的“先”可以有一种加强语气的作用(注:事实上,疑问句的“先”往往有歧义。比如说,(3)既可以表示“到底谁去”,又可以表示“谁先去”。至于(2)的“先”只能理解为加强语气的“先”,主要跟谓语的性质有关,详见下文的讨论。),至于陈述句(4)的“先”只表示时间先后的意思。(5)是感叹句,(6)是祈使句,加强语气的“先”都不能出现在这些句子里。
(3)边个去先?(到底谁去?)
(疑问句)
(4)佢去先。(他先去。) (陈述句)
(5)佢好叻噃(*先)!(他很聪明啊!) (感叹句)
(6)搬走个箱吖(*先)!(搬走那个箱子啊!)
(祈使句)
允许这个加强语气的“先”的疑问句类型包括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
(7)边个去先?(到底谁去?)
(特指问句)
(8)饮奶茶定咖啡先?(到底喝奶茶还是咖啡?)
(选择问句)
(9)你去唔去先?(到底你去不去?) (反复问句)
至于用否定词“未”来发问的反复问句也允许“先”的出现。
(10)食饭未先?(到底吃饭没有?) (反复问句)
并非所有疑问句都接受这个“先”,不允许“先”的疑问句包括用句末助词发问的是非问句、回声问句(echo question)、反问句和语调问句(intonation question)。(11)的“呀”是一个用在是非问句里的句末助词,(12)的“话”
是一个用在回声问句里的句末助词,反问句(13)的“唔通”可以对应为普通话的“难道”,(14)的“
”代表一个上升的语调。
(11)*佢最靓呀先?(*到底她最漂亮吗?) (是非问句)
(12)*边个最靓话先?(到底谁最漂亮?) (回声问句)
(13)*唔通佢最靓先?(*(难道)到底她最漂亮吗?)
(反问句)
(14)*佢最靓先?(*到底她最漂亮?) (语调问句)
第二个条件,加强语气的“先”只出现在母句(matrix sentence)里。嵌套小句(embedded clause,如“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关系小句(relative clause,或称为“定语从句”)、从属小句(subordinate clause)都不允许这个“先”的出现。(15)的“先”出现在位于主语的小句内,属于嵌套小句,(16)的“先”出现在关系小句里,(17)的“先”位于复句的从属小句里,这些例子都不能接受。
(15)*[边个最靓先]系一个神话?(到底谁最漂亮是一个神话?)
(16)*[边个写先]嘅书最好睇?(到底谁写的书最好看?)
(17)*[因为边个做咗老板先,]你好开心?(到底因为谁当了老板,你很开心?)
3.加强语气的“先”是句末助词
按照语义和句法的考虑,粤语的句末助词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句末助词跟时间或者焦点有关(时间/焦点助词),例如(18)表示完成的“喇”(邓思颖,2002)。
(18)佢食咗饭喇。(他吃饭了。)
第一类句末助词
(19)我洗车嚟。(我刚洗车。)
(20)佢睇一本书咋。(他只看一本书。)
(21)你想睇边本书啊?(你想看哪本书啊?)
第二类句末助词
(22)小明会去咩?(小明会去吗?)
(23)你食乜话?(你吃什么?)
(24)佢好叻噃!(他很聪明啊!)
此外,在句法上,第一类句末助词必须出现在第二类之前,例如(25)和(26):
(25)佢买楼喇咩?(他买房子了吗?) (第一类>第二类)
(26)*佢买楼咩喇?*(他买房子吗了?)(第二类>第一类)
按照这个粤语句末助词的分类,我们发现,加强语气的“先”只能跟表示时间焦点的第一类句末助词一同出现,例如表示时间的“嚟”、表示焦点的“嚟”;“先”不能跟第二类句末助词连用,例如表示疑问的“啊”:
(27)你正话食咗乜嘢嚟先?(到底你刚才吃了什么呢?)
(28)呢啲系乜嘢嚟先?(到底这些是什么?)
(29)*你食咗乜嘢啊先?(到底你吃了什么啊?)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如果加强语气的“先”是一个句末助词,它应属于表语气的第二类句末助词。这个结论的优点,是可以从句法的角度解释上述有关“先”出现的一些条件。
首先,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加强语气的“先”不能出现在某些疑问句中。上文提及加强语气的“先”不能出现在用句末助词发问的是非问句和回声问句中。“先”不能出现在这些句子中的原因是,作为第二类句末助词的“先”跟其他表示语气的第二类句末助词占据同一个句法位置,互相排斥。如:
(30)*佢最靓呀先?(*到底她最漂亮吗?)(是非问句)
(31)*边个最靓话先?(到底谁最漂亮?) (回声问句)
至于语调问句,例如(32),句中有一个上升的语调(用“”来表示)。按照句法理论的分析,这个上升语调在句法上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可以分析为一个句末助词,属于第二类句末助词(Tang,1998)。
(32)佢最靓?(她最漂亮?)
如果把上升语调“”分析为第二类句末助词是正确的话,“先”不能出现在语调问句的现象就可以得到解释:“先”和“
”同属于第二类句末助词,在句法上占据同一个位置,互相排斥。
(33)*佢最靓先?(*到底她最漂亮?)(=(14))
同样的解释可以应用在反问句里。粤语的反问句有一个上升语调的句末助词“”,这个上升语调也可以用句末助词“咩”来代替。因此,“
”和“咩”应该有同样的句法地位。
(34)唔通我去?(难道我去?)
(35)唔通我去咩?(难道我去吗?)
下面句子的不合语法是由于“先”和表示反问的第二类句末助词“”和“咩”互相排斥。
(36)*唔通我去先?
(37)*唔通我去咩先?
上文提及“先”可以跟“未”(没有)一同出现,如(38)(即例(10))。虽然句末的“未”表面上有疑问的作用,但实际上它表示时间意义。按照句末助词的二分法,“未”应该属于表示时间的第一类句末助词。“未”和“先”在句法上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并没有互相排斥,因此,“未先”连用不是问题。
(38)食饭未先?(到底吃饭没有?)
下面的例子可以支持我们这个看法。“未”可以跟第二类句末助词一同出现,例如(39)的“啊”。相反,“未”不能跟任何的第一类句末助词连用,例如(40)的“嚟”。因此,“未”应该属于第一类句末助词。
(39)食饭未啊?(吃饭没有?)
(40)食饭(*未)嚟(*未)?(刚吃饭(没有)?)
把加强语气的“先”分析为第二类句末助词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我们可以从句法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这个“先”只出现在母句里。粤语正如普通话一样,所有表示语气的第二类句末助词只出现在母句里(Tang,1998)。比如说,粤语的“噃”是一个表示感叹的第二类句末助词,下面的例子显示了这个句末助词不能出现在(41)的位于主语的嵌套小句、(42)的关系小句和(43)的从属小句里。
(41)*[佢最靓噃]系一个神话。(她最漂亮(*啊)是一个神话。)
(42)*[佢写噃]嘅书最好睇。(他写(*啊)的书最好看。)
(43)*[因为佢做咗老板噃],你好开心。(因为他当了老板(*啊)你很开心。)
如果加强语气的“先”跟“噃”一样,同属第二类句末助词,那么,我们在前文所见“先”只出现在母句的现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见例句(15)至(17),重复如下)。
(44)*[边个最靓先]系一个神话?(到底谁最漂亮是一个神话?)
(45)*[边个写先]嘅书最好睇?(到底谁写的书最好看?)
(46)*[因为边个做咗老板先],你好开心?(到底因为谁当了老板,你很开心?)
至于在第一类句末助词当中,表示完成意义的“喇”却不能跟“先”连用。
(47)*边个饮水喇先?(到底谁喝水了?)
我们认为(47)的不合语法主要跟句子的语气有关。句末助词“喇”只能用在陈述句中,(张洪年,1972)下面的例子证明了“喇”跟疑问语气不相容。
(48)*边个饮水喇?(谁喝水了?)
(49)*你有有饮水喇?(你有没有喝水了?)
一方面,“喇”只出现在陈述句中,而另一方面,“先”要求句子必须是疑问句,因此,句子类型和语气上的冲突造成了(47)的不合语法。
除了“喇”以外,另一个不能跟加强语气的“先”连用的第一类句末助词是表示限制焦点的“咋”。
(50)*边个饮水咋先?(到底谁只喝水?)
我们认为(50)的不合语法应该跟语义(限制焦点)无关。(51)和(52)显示了加强语气的“先”依然可以跟表示限制焦点的副词“净系”(只是)或者表示限制焦点的述语助词“得”(只)一同出现。
(51)边个净系饮水先?(到底谁只喝水?)
(52)边个饮得一杯水先?(到底谁只喝一杯水?)
(50)的不合语法应该是句法和音韵的问题,特别是句末助词“咋”的问题。我们假设“咋”已经包含了两个句末助词,即包括一个短元音的焦点助词。
由于粤语的韵母必须由两个莫拉(mora)组成(Yip,1992)(注:所谓“莫拉”是指韵律时间的最小单位,是韵律音系学(prosodic phonology)的一个术语。简单来讲,一个短元音只有一个莫拉,一个短元音加上一个辅音韵尾或者一个长元音有两个莫拉。),只占一个莫拉的短元音在粤语不能单独作为韵母。换句话说,粤语的韵母要么是一个长元音(包括复元音),要么有辅音韵尾(例如鼻音和塞音)。只有一个莫拉的
。
(53)我饮水咋噃。(我只喝水。)
(54)你饮水咋咩?(你只喝水吗?)
4.一个“先”还是两个“先”?
粤语表示时间先后的“先”出现在句末,跟普通话明显不同,这个现象是粤语语法和汉语方言语法文献经常提及的特点。究竟先后的“先”和加强语气的“先”在粤语里是不是有相同的句法位置呢?它们是不是同一个词呢?为了避免混淆,先后的“先”和加强语气的“先”在本节的讨论里分别称为。
我们发现,跟加强语气的“”不一样,表示时间先后的“
”永远出现在句末助词(第一类和第二类)之前,正如下面的例子所示。值得一提的是,上一节曾指出加强语气的“
”不能跟第一类句末助词“咋”连用;然而,(56)清楚显示了先后的“先”和“咋”连用是合语法的。
(55)佢行先未?(他先走没有?) (时间助词/第一类)
(56)我饮水先咋。(我只是先喝水。)(焦点助词/第一类)
(57)佢行先咩?(他先走吗?)(语气助词/第二类)
至于跟谓语的搭配关系,这两个“先”并不一样:“”的作用跟语气有关,而跟谓语的关系比较“松”,因而既可以跟表示事件的谓语一同出现(例如(58)的“去”),又可以跟表示状态的谓语一同出现(例如(59)的“最靓”),没有什么限制。然而,“
”只能跟表示事件的谓语一同出现(例如(60));表示状态的谓语没有事件过程,谈不上过程先后的问题,因此“
”的出现不合语法(例如(61))。
(58)边个去先?(到底谁去?) (=(3))
(59)边个最靓先?(到底谁最漂亮?)
(=(2))
(60)你去先。(你先去。)
(61)*你最靓先。(*你先最漂亮。)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个过去没有人提及过的现象,就是表示先后的“”和加强语气的“
”可以连用,例如(62);或者在它们两者之间插入一个句末助词“未”,例如(63)。值得注意的是,在下面“
”连用的例子里,第二个“先”的发音在实际说话时可以稍微拖长。如果第二个“先”的发音拖长的话,这两个“先”的分工就更加明显:第一个“先”是先后的“
”,第二个“先”是加强语气的“
”。
(62)边个去先先?(到底谁先去?)(63)但食先未先?(到底他先吃没有?)
上文曾指出加强语气的“”只能出现在母句里。我们发现,跟“
”不同,先后的“
”可以出现在嵌套小句里,例如(64)的主语从句、(65)的关系小句和(66)的从属小句。
(64)[佢去先]有问题。(他先去没有问题。)
(65)[做功课先]嘅细路仔最乖。(先做功课的小孩子最乖。)
(66)[因为佢讲咗先],我有得讲。(因为他先讲,我没法讲。)
(67)的“先”可以不可以理解为在嵌套小句“你去唔去”中,表达“我想搞清楚到底你去不去”呢?对于上述提及“”只能用于母句的讲法,又是不是一个反例呢?(注:感谢《中国语文》审稿人提出(67),引起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注意。)
(67)我想搞清楚你去唔去先。
(67)的“先”可以用于母句,跟动词“想搞清楚”有关,表达了“暂且先做”的意思,意思是“我想先搞清楚你去不去”,应该属于先后的“”的一种用法。如果“想搞清楚”的宾语换成一个名词短语,例如(68),“先”只能表达这种“暂且先做”的意思。
(68)我想搞清楚呢件事先。(我想先搞清楚这件事。)
假若我们把(67)句中的“先”分析为嵌套句的一部分,那么,嵌套句的“先”只能分析为“”,意思是“我想搞清楚你是否先去”,不能分析为“
”(并非表示“我想搞清楚到底你去不去”)。当嵌套句的“先”和母句的“先”同时出现,例如(69),语感更加明显。第一个“先”(即嵌套句的“先”)只能理解为先后的“
”,而第二个“先”(即母句的“先”)表达那种暂且先做的意思。
(69)我想搞清楚你去唔去先先。(我想先搞清楚你是否先去。)
(70)和(71)在语感上的差异,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看法:前文提及表示状态的谓语不能跟“”一同出现,(71)的不合语法证明了嵌套句内的“先”(即第一个“先”)属于“
”而并非“
”。
(70)我想搞清楚边个去先先。(我想先搞清楚谁先去。)
(71)*我想搞清楚边个最靓先先。(*我想先搞清楚谁先最漂亮。)
如果我们的观察是正确的话,先后的“”和加强语气的“
”并不相同,这两个“先”分别位于不同的句法位置。根据这一节的讨论,我们把这两个“先”的主要差异归纳如下:
(72)先后的“”和加强语气的“
”的差异
“” “
”
第一类句末助词(时间焦点) 之前 之后
第二类句末助词(语气) 之前 ×
嵌套小句√
×
谓语的搭配 事件 状态事件/状态
加强语气的“”是一个第二类句末助词,位于句法层次最高的位置,意义涵盖整个句子,管辖范围较广,跟句子的疑问语气有关(注:跟普通话一样,粤语有“到底”一词,并且可以跟“
”一起出现,例如“到底边个去先”(到底谁去)。
由于篇幅关系,本文暂时不处理粤语“先”和“到底”之间的关系。有关普通话“到底”的句法特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详见Kuo(1997)和Huang and Ochi(2004)的讨论。)。
至于先后的“”,按照文献一般的看法,它是一个副词,作为修饰谓语的后置状语,处于动词短语的层面(注:粤语状语后置的现象或许是由于粤语谓语前移的结果(邓思颖,2003)。)。跟“
”比较,“
”位于句法层次较低的位置,涵盖的范围只在动词短语之内,表达谓语时间、次序的先后。
第一类句末助词的句法位置比第二类句末助词为低,但比状语为高,应该夹在状语和第二类句末助词之间。
5.结语
本文从句法学的角度探讨粤语加强语气的“先”的语法特点,并且提出证据支持句末助词的分析。加强语气的“先”的出现条件主要有两个:只出现在疑问句(特指、选择和反复问句)里,只出现在母句里。我们认为加强语气的“先”属于第二类句末助词,因此不能跟任何第二类句末助词连用,也不能出现在任何嵌套小句里。此外,表示先后的“先”和加强语气的“先”在句法上并不一样,前者属于副词/后置状语,后者属于句末助词。
我们希望本文的发现对粤语“先”有更深的认识,也希望通过粤语“先”的分析对南方方言所谓“后置”现象有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