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农业以及农村地区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水污染控制措施,希望能够起到改善农村地区环境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策略
引言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污染来源增多,使得当前农村水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受污染的水体对生态环境及周边的居民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且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采取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措施,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可以为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点源污染问题
目前在农村地区,尤其是部分家庭作坊式企业众多的地区,包括小型服装加工、洗涤、食品加工等企业,这些小企业生产技艺落后,生产机器设备老旧,此类作坊式企业大多没有专业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严重,造成当地水体污染加重。
1.2非点源污染现状
由于农民长期的生活习惯和农业耕种习惯,灌溉系统与排水系统混乱。居民生活污水,农田灌溉废水,垃圾渗透水,散排雨水等成为农村水污染最主要来源。
1.2.1生活污水
目前,由于农民聚集地较为分散,在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每个家庭的厨房、卫生间、家禽饲养、垃圾处理等生活污水基本都随意排放,未能采取措施进行很好的处理。特别家禽饲养、洗涤废水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较高,对周边河流、池塘等水体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及有机污染水平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黑臭等问题。
1.2.2农田面源污染
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面积使用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氮肥和磷肥的过量施用现象也十分普遍,农作物并未完全吸收、利用,植物吸收利用率仅为30%。在降水作用下,大量氮、磷元素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由于暴雨或灌溉不当等原因,灌溉系统与排水系统混乱,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流入河道中,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最终使水体中氮、磷元素的浓度增加。
1.2.3畜禽及水产养殖废水
目前农村养殖业已从原有的分散逐步转变为集中养殖,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畜禽及水产养殖厂。在畜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泄废弃物,带来了一系列水污染问题。粪便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营养盐,随着降水逐步渗入地下,随着地表、地下径流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另外水产饲养过程中,由于鱼类排泄物直接排入水体,以及过量添加饲料未能被水产品及时吞食,造成水体污染。
1.2.4固体废弃物渗透液
由于部分地区整体经济发达,农村地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与城市差异逐渐缩小。生产生活中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加,加之农村地区缺少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使得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但垃圾集中倾倒和集中清理较过去有所改善。生活垃圾、固体垃圾及秸秆经常堆放在房屋前后,这些固体废弃物没有集中填埋场所,也未做适当的覆盖及防渗处理措施,垃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容易随风漂移,并随着雨雪向周边流淌,向地下淋溶,从而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及群落,并影响周围环境的质量。
2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2.1强化生活污水处理
解决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最佳措施,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点,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充分的前提下,可结合居民生活密集度进行分散处理或集中处理。如果居民居住密度比较集中,即可通过完善管网,采取集中处理方式进行生活污水统一处理并排放,如若居民居住密度较为分散,可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如借助沼气池等进行污水处理后排放[1]。要强化农村生产企业的配套环保设施管理,加强企业污水处理后的排放管理。根据农村当前水环境污染问题现状采取物理或化学的预防措施,完善当地的排水系统,最好选用经济、技术可行的一体化设备,操作快捷方便且能耗较少,比较适合农村水污染控制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农业生产中的水环境污染治理
为使农作物生产得到规范,仅靠纯天然肥料播种难以实现。因此,需结合现代化学物品和农药进行农作物质量生产[2]。但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建议政府主导,引导农村地区合理选择有机化肥,较低农药使用次数,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除此之外,还可将畜禽养殖生产和农业种植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如将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作为天然农产品原料进行施肥,进而降低化肥使用量。另外,农作物上的虫害等会被家禽和牲畜所食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药物作用。与此同时,畜禽的粪便可作为制造天然沼气的原料。如此形成绿色、生态的循环产业,不但能对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还能有效解决因为畜禽养殖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2.3完善污水治理运行管理机制
在农村水环境的治理过程当中,完善且科学的管理机制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在江浙一带推行的“河长制”,对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机制的制定,能够对相关不合理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避免水环境进一步被人为的破坏。这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具体条件,制定符合当地推广与实行的管理制度,并且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责任能够落实到位,制度能够具体实施。
2.4完善农村水污染法律规制体系
2.4.1完善法律标准体系
我国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原则性、倡导性的条款规则多,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其中有许多义务性规定,但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就使得有关条款的执行和遵守失去了一部分强制力,且其中规定的法律责任的承担仅是责令改正、停产适用及罚款等,处罚力度相对现实而言显得力度不够。同时,对农村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控制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周全。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非点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中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所以,农村水污染控制的法治,任重道远。
2.4.2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化制度
公众参与原则已经被列入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中,但是仅仅是针对能够主动关注社会问题愿意参与的公民。农村地区偏僻且信息闭塞,多数村民并不知道环境问题需要他们的参与,也没有参与的热情和便利的途径,更何况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对环境问题总是遮遮掩掩。所以,要确实保障农村地区人们的环境知情权,就应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公开的方式,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水污染控制中来,大力推广“民间河长”制。
2.5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相对而言,农村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环境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在日常生活中,农村居民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给环境带来影响。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应对农村居民进行相应的生态环保知识普及,安排专业人士到农村各地进行知识宣传,让农村居民们认识到水污染环境的严重性,以便通过纠正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来降低水资源污染[4]。宣传可以多样化,宣传册、标志标牌、横幅、电子屏等,都可以应用。从村民身上着手,引导农村群众走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的产生。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多,使得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为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状况,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并逐步使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得到完善,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伍伟星,张可.广西农村水环境污染模式及其治理对策[J].水利经济,2015,33(02):37-42+77.
[2]王夏晖,王波,吕文魁.我国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14,42(15):20-24.
[3]王乐.辽宁省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3):77-81.
[4]王俊敏.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水环境保护机制探究——以苏北地区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06):87-93+96.
论文作者:丁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农村论文; 水环境论文; 水污染论文; 水体论文; 地区论文; 污水论文; 畜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