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历史读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读图论文,能力论文,教学策略论文,学生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插图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客观的历史信息,给人以直观的空间概念与物态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帮助师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左图右史”的说法,这说明习“史”必须辅之以“图”,“图”“史”互参,相得益彰。然而,受传统的“重文本、轻图片”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读图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长期缺乏一席之地,教师要么忽视读图教学,要么教法简单粗略,结果导致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极度欠缺,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并加强读图教学,建立科学、有效的读图教学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下面,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历史读图教学的一般策略。 一、精选典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在历史读图教学过程中,“图”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历史读图教学所选用的“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选图的一般原则是有利于教师进行学生读图能力培养设计。历史学家赵恒烈教授说:“收集历史材料要竭泽而渔,尽其所有;再建历史形象则要选择典型,突出特征。”教师选图亦是如此,首先要广泛搜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图片,然后甄别、选择出能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历史信息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下同),教材在介绍“南京大屠杀”时,选用的插图是“日本报纸刊登的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的报道”,由于教材版面所限和印刷的原因,该图片显得比较模糊,“以图证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于是,笔者就到网络上去搜寻。在“百度图片”中,笔者发现了“老照片见证南京大屠杀”这个栏目,并找到了更为清晰的“日本报纸刊登的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的报道”图。另外,笔者还精心挑选了“日军在南京中华门外屠杀中国平民现场”和日本漫画家本宫宏志以日军侵华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国家燃烧》等图片,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清晰的画面与报纸文字,历历在目,使得向井和野田两位杀人魔头的狰狞面目暴露无遗,侵华日军罄竹难书的暴行铁证如山。这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灵震撼,也更直观地认识了“南京大屠杀”和侵华日军的残暴。总之,“一图胜千言”,精选图片是有效开展读图教学的前提条件。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有效获得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读图能力,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分清类型,培养正确的读图方法 常见的历史插图主要有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历史图表三种类型,由于它们的特征和表现的内涵不同,读图的方法或步骤也差异较大。因此,在读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清插图的类型,并依据不同的类型运用不同的读图方法。 1.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具体包括历史人物图、历史场景图、历史文物图、历史漫画和历史海报等。历史图片在教材插图中数量最多,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等特点。对于历史图片的解读,一般可分“两步走”:第一步,仔细观察图像,确认图片内容,阅读图片附带的文字,捕捉画面所呈现的直接的、表面的历史信息;第二步,结合图片的时间背景,分析、提取、挖掘其背后所蕴藏的历史信息。 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教材有幅标题为“片面的经济”的漫画,它形象地反映了前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调,像一个跛脚的巨人。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图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像,了解图像的基本内容,留意被夸大的元素(右腿);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漫画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后果?整个读图过程“由表及里”,既抓住了图片中的显性信息,又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分析图片中的隐性信息。 2.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是借助地理学科的地图形式来表现历史内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反映了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具体活动。历史地图虽然被赋予历史特征,但其基本要素与普通地图无异。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懂三看”:“一懂”是懂得认识构成地图的基本要素,看得懂地图符号。“三看”即一看图例,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好习惯;二看图的说明,了解图所反映的历史活动或历史事件;三看图的区域范围,识别历史活动和历史事件空间分布的特点。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材对红军长征的经过介绍很简单,总共不到200字。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中国革命史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教师可指导学生解读教材插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首先,从右上角的图例入手,找出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中央苏区)、各方面军行军路线、途经的省份、主要地名、会师时间等信息。接着,引导性发问:该图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从中可以获得哪些认识?最后,检验学生能否对相关内容进行发挥性描述或讲解。这样的解读层层深入,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该图掌握红军长征的史实,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3.历史图表 历史图表主要有表格、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它通过特定时期与条件下的原始数据反映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历史图表的阅读要领是:先按顺序读表,找准数据波动的走向和规律,掌握数据变化的轨迹;然后,根据教材知识分析数据变化所体现的历史现象的成因、发展和影响。 例如,必修二第8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有“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这张图表。教师可这样指导学生读图:首先,全面了解图表数据,通过“横看纵比”发现表中数据的变化轨迹,得出主要农产品产量在1958年以后急剧下降的动态走向;然后,根据教材知识分析数据变化所体现的历史现象(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成因是由于我党犯了“左倾”错误;如果教师从中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得出“这从反面说明了制定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结论。 三、内引外联,加强学科交叉渗透 加强历史读图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读图教学与地理学科相结合 俗话说:“史地是一家。”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之间有许多天然的结合点和发散点,地理因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有重大的影响力,在人类发展史上,许多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都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在读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寻找历史与地理的切入点,为拓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供抓手。例如,对于历史上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教材上的介绍不多。授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对《历史地图册》中的“丝绸之路路线图”进行详细的解读,从沿途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传递的信息和物资交流等方面进行发挥性描述,从而使他们深刻理解“丝绸之路”在沟通东西方文明中的作用,明白其衰落的原因除了历史因素之外,还有地理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所经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丝绸之路繁荣期,塔里木盆地人口众多,不合理的垦殖导致植被减少,加上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加速了土地沙化,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2.读图教学与艺术欣赏课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必修三《中国的古代艺术》这一课时,笔者试图给学生详细介绍“书法艺术”,但所查阅的资料不但非常烦琐,不好讲解,而且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各种字体的特点。经过考虑,笔者尝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预习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观察课本的书法插图,然后对五种书法字体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种字体的书写特点,感悟书法线条艺术表现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正所谓“即图而求易”,该方法比起空泛的讲解有效多了,真正实现了读图能力与艺术欣赏能力的整合。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_教学策略论文
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_教学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