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_素质教育论文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_素质教育论文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信息社会及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从理论上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确切内涵与战略意义,提升全社会对信息素质教育的 重视程度,规划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评价标准,探索现代教育新理念与新方法;二 是从应用上开展全民信息素质教育,推行一种新的信息教育机制及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并考察信息素质教育的社会贡献。

1 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 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外学术界研究情况看,一般认为,最早提出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概 念的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他在1974年向全美图书馆学与信息学委 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将信息素质的内涵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 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此后,又出现了一系列围绕信息素质的研究成果,并 在此基础上推动了教育界与学术界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从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学 术影响等方面看,以下科研动态代表了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最新水平,值得关注。

(1)Toronto大学编辑出版的专业研究期刊Studies in Media &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SIMILE)于2001年创刊,该刊的目标是为书目引导、信息素质、媒体文化等 领域搭建学术桥梁,同时探索影响学生及其它公众信息意识及信息素质的途径。

(2)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分支机构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下属的信息素质研究所 于2003年6月发表“信息素质实践课程标准指南”,主要面向本科生及研究生设计实践 课程,为有志于开发、评价、推进信息素质课程的教师、图书馆员、管理人员、技术专 家等提供帮助。

(3)ACRL专门建立了信息素质网站,为高等教育提供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资 料。网址为:http://www.ala.org/Content/NavigationMenu/ACRL/Issues-and-Ad

vocacy1/Information-Literacy1/Information-Literacy.htm

(4)国家信息素质论坛建立于1990年,目的是迎合数字与信息时代的要求。网址为:

http://www.infolit.org/

(5)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资助,美国国家图书馆学情报学委员会(NCLIS)、国家 信息素质论坛(NFIL)共同主办的“面向信息素质社会”学术会议,于2003年9月20日-23 日在捷克城市布拉格举行,来自七大洲23个国家的4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并提出了信息 素质原则(布拉格声明)。

(6)国际图书馆学会联合会IFLA在原用户教育圆桌会议分部基础上于2002年8月成立了 信息素质分部,旨在进一步促进各类图书馆用户教育方面的合作。

可以看出,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图书情报机构及相关的教育文化机构,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深入发展,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2 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 ,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政策基础。从近些年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学者对信息素 质及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上述NCLIS、NFIL共同主办的“面向信息素质社会”国际学术会议上,我国武汉 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马费成教授发表了“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以中国 为例”一文,分析了信息素养对个人、社会、经济和教育的重要影响。

(2)在2002年召开的第68届IFLA大会上,我国武汉图书馆的研究人员李静霞发表了题为 “公共图书馆与中国公民信息素质教育:武汉地区案例”的学术论文。

(3)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符绍宏于2001年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 代信息环境下中国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01BTQ014),其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情报学 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

(4)武汉大学图书馆于2002年10月正式成立信息素质教研室,标志着该校信息素质教育 ,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该图书馆2003年图书馆宣传日的主题是“提高信息素质

掌握信息资源”,为配合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题,其第二届图书馆宣传日特出版信息素质 教育专辑(2003年11月),发表了一组较有份量的专题研究论文。

(5)《高校图书馆工作》编辑部2002年推出“信息素质论坛”,集中研讨信息素质的定 义、范围、标准、如何培养信息素质以及图书馆与信息素质的关系等。

(6)2002年1月7~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托黑龙江省高校 图工委、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和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 术研讨会,首次将文献检索课学术研讨会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表明图书馆 用户教育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7)许多教育研究者、信息管理研究者、图书馆工作者纷纷著书立说,深入开展信息素 质教育研究,如王吉庆编著的《信息素养论》(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陈益君等编著的《教育信息的处理与传播》(知识出版社)、陈建龙编著的《大学生信息 素养教育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马海群的“论信息素质教育”(中国图书馆 学报,1997年第2期)、李晓娟的“美国高校中信息素质教育项目的实施及经验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年第2期)、李爱武等的“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工 作,2002年第4期)、孙建军等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情报学报,2003年第2期) 、符绍宏的“论当代信息环境下中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情报学报,2003年第2期)等, 充分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关注与不懈探索。

然而,从国内外研究成果看,目前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大多局限于从图书馆角度或 课堂教学角度出发来分析信息素质教育,而未能从一种创新的教育机制、一种重要的国 家发展战略等高度来定位信息素质教育;二是局限于从理论上认知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 性,并对其教育内容进行了较全面分析,但很少有研究成果提出了较完整的信息素质教 育实施方案及评价方案;三是如何打破现有教育体制(单一机构)、重新组合信息素质教 育机制(组合机构)等方面的探讨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2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思路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根据 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状况,培养和提高个体的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道 德、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并激发个体信息智慧和潜能的活动,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 要的影响作用。因而,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不能仅局限于一种教育活动的研究,而应当站 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信息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

2.1 信息素质教育应当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

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迫切的现实需要,应该把它作为国家的一项 重要发展战略来研究和实施,更好地实现民主化社会并有效地提高国家竞争力。信息素 质教育有赖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2.2 应当以社会已有的信息教育力量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信息素质教育机制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的开展和项目的实施,通过跨学科组 建新型的教育力量来实现全民信息素质教育,并且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育转变为全方位 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品质教育。

2.3 国家教育结构应当进行重大调整,以适应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

做为一种基础性的教育内容,信息素质教育应该被纳入社会教育体系和整个教育过程 中,应在各类正规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中迅速普及。

2.4 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引导一种全新的信息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

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知识观和学习观,并通过个性化的信息检 索网上自导教学、信息门户网站等形式,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

3 信息素质教育的创新研究领域

3.1 从宏观角度分析信息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

研究者需要深入探讨信息素质教育对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 献与意义;信息素质作为国家乃至全球发展所关注的关键领域的战略价值;信息素质教 育对于社会创新发展的直接价值;信息素质教育作为民主社会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意义 等。从而从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倡导信息素质教育的社会贡献。

3.2 从学术角度研究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创新

(1)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应集中在如何进一步转变信息 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信息教育观和人才观。

(2)信息素质教育规律探索。分析信息素质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与变革,认真总结实 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把它上升到理论,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3)信息素质教育机制研究。探索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模式和评估方式,把已有 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方法,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4)学科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包括信息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兴起与 演变,信息素质教育对教育学理论的影响与推动,学科教育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 作用研究,学科能力结构与能力培养研究,学科学习与教学心理应用研究,学生思维能 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信息素质教育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研究等。

3.3 从应用角度探索信息素质教育的操作规范

(1)分析信息素质教育的政策导向与影响。信息素质教育面向全社会、面向未来,需要 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研究者应当深入分析现有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导向机制和 协调机制,以此判断政策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力,并为国家制订专门化的信息素质教育政 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提倡教育机制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增设局部课程。信息素质教育机制的创新,并非 已有局部课程的修改或增减,而是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思想的创新、教育方法的创新、 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方式的创新,甚至是对已有教育结构的重大变革。这就需要科学探讨 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机构及教育体制;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价 标准;信息素质教育教材建设及人员培训;不同国家及地区信息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等 。

(3)提倡全面实施信息能力教育,而不仅仅是信息获取能力教育。在已有的信息教育方 案中,学生接受信息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及网络信息资源等课 程,主要目标是掌握信息与知识的获取能力。但在信息社会中及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 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信息获取能力,还包括信息生产、加工、管理、传播及利用等知识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传统的信息教育内容得以丰富和完善。

收稿日期:2004-12-18

标签:;  ;  ;  ;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