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水利局双河水利水保工作站,安徽 六安 237000)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水土保持不仅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因此,本文对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用;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生态环境又是人类生存及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环境污染及水土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探讨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水土保持建设的必要性
1.1 优越的水土自然环境是新农村生态建设的保障
新时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明确指出要创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及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可以说,优越的水土自然环境是新农村生产发展及生活宽裕的生态保障。近些年来,在社会发展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却常常被忽略,经济与生态环境难以得到和谐发展。因此,大部分地区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并把防治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环境当作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治理,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善,生态环境也有所好转,但探其本质不难发现,局部水土流失现象仍较普遍,生态环境依然处于较脆弱的状态,并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干旱、洪涝、地震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百姓生命财产及公共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生产及生活宽裕水平,就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做好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切实做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
1.2 水土保持建设是新农村发展的基本要求
优美的居住环境及和谐的自然风貌是村容整洁及乡风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创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以村庄为中心,围绕山、水、路、草及田、林等进行综合建设,在进行农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还要重视村庄环境的绿化及美化工作。只有从本质上改善乡村环境,把臭气熏天、尘土飞扬、污水出沟的村庄建设成生态园林新村,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 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
2.1 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农村水土保持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进行水土保持建设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例如建立微地形、退耕还林扩大地面绿化面积,从而使土壤中水分渗透率大大增加,地表径流及区域气候也得到了有效调解,使地面径流向地下径流转型,促进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除此之外,农村水土保持建设可一定程度上削减汛期河流的洪峰,使河道抗洪能力进一步增强。而在秋冬枯水季节又可以通过蓄水、储水等方式增补径流水源,改善河流水流状况,保持水的良性循环并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2.2 防止并减少水土流失,修复水生态系统
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保护乡村水土资源为核心,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及实现经济环境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围绕水源修梯田,围绕梯田建水源,将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治理成三保田(保水、保土、保肥),同时对山区、丘陵及风沙区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有效治理,从而减少了水土的流失。另外,围绕水源种林草,通过林草阻拦及水源蓄养等方式将水资源存储空间修复,大大降低了泥沙冲刷力,使泥沙洗刷入河及河道淤积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使水生态系统得以修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维护河流健康,延长水利建设使用寿命
水利工程建设能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满足人们生活及生产方面对水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能很好的控制水流,防止并减少洪涝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水土保持建设中的林草拦截治理方法对河道具有疏通功效,能维护河流健康,将入河泥沙及河道淤积减少。这样一来,水库的储水容量就会大大增加,进而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护灾能力,使其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2.4 改善水体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种植植被、合理调整农、林、牧各业的用地比例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及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内容,这对改善水体质量及修复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植被的大量种植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同时提高了土壤的稳固性,减少了河道中土壤物质的流入,使河道水体质量得到了保障,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3 目前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地矛盾较为突出。众所周知,现阶段仍有许多的农民生活在山区,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粮食及经济作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山区村民为了生存,便盲目砍伐树木,导致坡耕地难以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农村水土流失严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且农村水土流失面积占主要。虽然许多农民群众意识到了水土治理的重要性,也非常积极的投入到该工作中,但受资金短缺、任务重等因素影响,水土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3)水土治理形式较为单一。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资金仍以国家投资为主,投资渠道较为单一,所以常常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受资金不足的影响,水土治理的形式也相对较为单一,即便有较好的水土治理方案,也由于资金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实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
4 加强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舆论宣传增强群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意识
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其在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同样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可通过地方电视台、广播、户外多媒体及网络等方式,向村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尽可能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水土保持,让他们意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它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提升人们的水土保护意识。
4.2 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旅游
对于一些较为古老的农村村落来说,发展地方旅游业可很大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而在具有较多人文景观的地区推进生态旅游对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也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人们参观完生态旅游景点后,可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生态环境的优美,继而萌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3 完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可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起到强制管理的作用。因此,国家要根据各地区农村的实情,出台一系列利于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以此来约束一些不利于水土资料的不良行为,此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从而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另外,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的实施力度,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防止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4.4 合理布局植物
合理布局植物是一项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可通过循序渐进,乔灌草结合;大力发展当地优势经果林品种;引导农民在林下适度套种等方法来合理布局植物。乔灌草结合,是近些年整治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林草措施。而发展当地优势经果林品种,可很大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林下套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农民收益。
参考文献
[1]唐兴佳.浅析水土保持与新农村生态建设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298.
[2]田中雨.发展水土保持事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水利天地,2016,(5):50.
论文作者:汪仁东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农村论文; 水土论文; 水资源论文; 新农村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