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文化与民俗体育传承——以湖州蚕花节为例
王芝洁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082)
摘要:以湖州蚕花节为例,分析湖州蚕花节所深含的文化底蕴及其民俗体育项目。研究认为,湖州含山蚕花节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也发展出了极具价值的民俗体育活动,要促进含山蚕花节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对各类民俗体育活动的宣传、整理、研讨、挖掘。
关键词:桑蚕文化;民俗体育;蚕花节
悠悠华夏五千年,桑蚕文化用一根根蚕丝谱写出深厚的吴越历史文化乐章。我国是世界上桑蚕文化起源最早的国家,早在殷商时期就有甲骨文与青铜器上记载着有关蚕丝业的文字。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时代,桑蚕文化在我国古代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吴越俗谚:“吃饭靠种田,用钱靠桑蚕”。桑蚕文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还涉及到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节日庆典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浙江湖州,以养蚕缫丝织绢悠久的历史而闻名,被誉为“丝绸之府”。国内外学者针对湖州丝绸文化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涉及历史、经济、民俗、文学、考古、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例如,在历史研究方面,相应的学术成就包括陈娟娟的《丝绸史话》,赵丰和袁宣萍的《中国丝绸文化史》,朱新予的《浙江丝绸史》,刘克洋的《蚕桑丝绸史话》等,这些历史学专著收集了丰富的历史史料,多角度全方位地梳理了湖州地区的丝绸产业发展历史。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从湖州钱山漾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出土了大量的丝带、残绢片和丝线,证明该地区的桑蚕生产已有4700多年历史。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樊树志所编写的《明清江南市镇探微》,费孝通所著的《江村经济》,分别研究了湖州蚕农的生产、加工、运输、贸易和消费等多方面业态。这一带民众丰富的民俗活动都具有鲜明的桑蚕文化特色。而这些被烙印上的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与记忆。
据报道,耐热的抗真菌B.subtilis壳聚糖酶(csnv26)已在Escherichia coli中实现异源分泌表达[23],对编码壳聚糖酶的基因csnv26进行扩增并克隆到载体pBAD中,并在Escherichia coli top10中表达。通过对重组蛋白的SDS-PAGE和酶谱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27 kDa。重组菌所分泌的蛋白产量高达6.2 g/L。
基于这些研究,尽管该研究涉及广泛的领域,且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丰硕的。但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研究主要是进行事实考证和史料梳理,缺乏深入的分析论证,二是理论研究较为丰富,而个案研究、田间调查不足,对湖州蚕花节等代表性文化现象和案例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将以蚕花节为案例,从桑蚕文化与民俗体育传承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剖析湖州桑蚕文化内涵及其应用。
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古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这里讲的“重要”,是指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对于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讲,主要包括教育事业的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等。
1 桑蚕文化
含山的蚕花庙会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它反映出湖州蚕桑业高度发达的现实,为江南蚕桑生产、民间信仰、祭祀庆典、行业民俗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4]
含山蚕花节上的最主要的活动应该属于水上庆典活动:湖州练市船拳。含山西侧的水塘中,停着大大小小的“打拳船”(也称“擂台船”)。这些船上都有专业的人进行船拳表演,以祈求蚕桑丰收。鼎盛时期的拳船可以达到百多舫,这里不仅有含山当地附近的村民开“打拳船”表演,还有德清方向来的船只。除了船拳表演之外,还有“踏拔船”比赛速度、“标杆船”杂技表演、“龙船”舞狮等等。整个水面锣鼓喧天,场面十分热闹。
槐花对照提取物的制备及槐花中4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皮文霞等(19):2652
2 民俗体育文化
传说,湖州含山是蚕神娘娘的发源地,所以含山又有 “蚕花圣地”之称。含山的 “蚕花庙会”起源于宋代,明清达到顶峰。庙会时间分头清明(清明节当天)、二清明、三清明三个阶段,从开始到结束前后延续十来天[3]。
民俗体育经历长期的历史演变,在特定区域不断地继承、传播和发扬,从而形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就被称为民俗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文化相较于其他体育形式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人们参与民俗体育多是出于特定的信仰或一定的文化观念,这种体育形式往往是代代相传的,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和体育制度,大多数民俗体育运动都来自朴素的劳动人民,一些民俗体育活动还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3 个案研究:以湖州蚕花节为例
含山蚕花节主要有两种形式的祀神仪典,一是以“庙界”(即一庙所辖之地域、村坊)为单位的拜香会(水路来的叫拜香船),在山下汇合后,依次上山朝拜蚕花娘娘。包括“吊臂香”、“扎肉蜻蜓”、“拜香童子”、“吹打乐人”等;二是抬菩萨出游。以“庙界”为单位抬着当地地方神祗的行身如“总管菩萨”、“土主菩萨”(即土地菩萨)、“宋将军”等地方神游等,华盖垂垂,旌旗飘飘,簇拥“菩萨”上含山,绕宝塔一周驻跸片刻后,仍前呼后拥下山[5]。
含山蚕花节上的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传统文化正在日益衰退,含山蚕花节现状令人担忧。近年来出现了各种矛盾包括:组织松散、缺少人才、参与人群单一、经费短缺等等。基于此现象,我们认为要通过两方面对含山蚕花节的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3.1 湖州含山“蚕花节”
从湖州城区出发,往东南方向32公里,就能到达善琏镇含山村。这个村自古以来就以其“蚕花圣地”被世人所熟知。传说在蚕花节当天,蚕花娘娘会变作一位普通的乡村女孩,在含山周围留下喜气。此时谁上含山,就能交到好运。这种传说在当地破为盛行,附近的蚕农们一到清明节,就集中到含山村,登爬含山,“轧蚕花”的民众多达数十万人。在节日当天,村名们开展一系列活动:祭拜蚕神、轧蚕花、踏青、摇快船、评蚕花姑娘、吃蚕花饭等[2]。
含山蚕花节也是湖州文化变迁的缩影。1995年,浙江省旅游局对含山蚕花节进行正式认定,将其设为第二年全国度假旅游的重点节庆活动。次年,浙江省旅游局举办“悠悠浙江情”中国旅游年节庆活动,又将蚕花节作为重点活动之一。到1998年,随着含山蚕花节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大,国家旅游委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节庆活动。至此,湖州含山蚕花节作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名片,作为浙江和湖州桑蚕文化的品牌,开始走向全国。每年蚕花节举办期间,政府都会投入非常多的资金,提前策划,统筹各个民间艺术团体,让蚕花节的节庆活动越来越丰富,同时相应的第三产业服务配套、交通等硬件设施也越来越成熟。如今,每年湖州举办蚕花节时,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游客前来观礼,并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分别准确称取0.0100 g(精确至0.0001 g)螺虫乙酯和 4种代谢产物标准品,用乙腈溶解并定容至100.00 mL,分别配制成100 mg/L的标准品储备液,于-20 ℃下避光保存。分别移取各标准储备液2.5 mL至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配成25.00 mg/L标准工作液,即用即配。
“蚕花”是湖州人民心目中最吉祥的东西,所以扫蚕花地表演在当地人中很受欢迎。扫蚕花地是蚕桑生产习俗中重要的一环,每年寒食清明时节,“关蚕房门”生产以前,蚕农都要请艺人到家演出,以消除一切灾难晦气,祈愿蚕桑丰收,扫蚕花地表演由此呈现出一定的仪式性,成为浙江蚕桑生产的一种象征性反映,具有较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
3.2 “蚕花节”背后的宗教信仰——含山庙会
民俗体育是指劳动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和创造,形成一定的民俗,并以集体舞蹈、歌唱、表演等体育节目形式体现出来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具有集体性、传统性、模式性,它通常来自人们的日常劳动生活,并具有强烈的生活感。
含山的“蚕花庙会”主要是为了祭拜蚕花娘娘,来表达当地村民们对蚕花娘娘的崇高信仰。最开始,含山的蚕神殿,都是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接受村民们的进香。村民们有红白喜事,或有求子、求福、求财等愿望的,就于当日集结在蚕神庙。在每年,还有几个固定的庙会日,农历12月12日是蚕花娘娘的生日,农民们在当天祭拜,是为了祈求桑蚕产业丰收。
综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诊断中,CT诊断影像特征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便于采取有效的治疗办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蚕业养殖的国家,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祖先们就开始采桑养蚕、取丝织绸。蚕桑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典籍《尚书》的《禹贡》篇就有“桑土既蚕”的记载,春秋时期著作《管子》的《山权术》中也有“民之通于蚕桑”的说法,汉代乐府《陌上桑》中描写民间蚕桑习俗的诗句“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更是脍炙人口。蚕桑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通道“丝绸之路”的源泉。在蚕桑业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敬蚕重桑、爱蚕护桑的美好习俗,在民间世代相传。祭蚕神、轧蚕花等活动即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部分,它们与其他蚕桑习俗一道构成古老中华蚕桑文化发展兴盛的历史见证。
3.3 “蚕花节”上的礼仪庆典
桑蚕文化所涵盖的区域非常广泛,有很多的研究点。为避免研究泛泛而谈,本文选取了湖州含山村,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含山位于浙北三大古镇南浔、乌镇、新市的接壤处,属于湖州南浔区善琏镇。全村以种植水稻和种桑养蚕为主导主业。传说,湖州含山是蚕神娘娘的发源地。自唐代以来,含山就建立了含山寺,蚕花殿里供奉着蚕花娘娘。每年的清明时期,含山都会举行蚕花庙会祭拜蚕花娘娘以求来年丰收与平安,而举办庙会那一天也称为蚕花节。从1991年开始直到今天,政府开始将蚕花节抓在手里举办,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连续成功举行了含山蚕花节23届。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已经被收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其中,被誉为“丝绸之府”的湖州地区,其桑蚕文化更是在古代中国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蚕桑不仅促进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湖州地区的人们深受桑蚕文化的熏陶,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日庆典活动,其中不乏有一些民俗体育活动,例如:陆上庆典活动中的“拜箱船”、“吊臂香”;水上庆典活动中的“打拳船”、“标竿船”、“踏白船”等。这些民俗体育活动都是极具江南水乡地域特色的活动,是历史的结晶。但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桑蚕文化已经逐渐地被弱化,从而导致相关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也受到了限制。
4 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
(2)东汤地热田地热水中的Cl-,F-,Ba2+,Li-,Sr2+,H2SiO3等离子及TDS浓度远高于其周边的水体化学成分,特别是TDS高达3312ng/L,明显区别于周边水体;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地热水、基岩水及第四系水的δ18O与δD值逐渐偏负,证明地热水与其周边的基岩水及第四系水之间并无水力联系,证明地热水的补给并不是地热田周边水体的直接补给,而是通过深循环补给。
4.1 政府介入传承蚕花节文化
从1996年起,当地政府开始介入,将原来的民间活动,变成了政府主导的文化行为。通过国家与民间团体的合作,将含山蚕花从无序的、零散的、自娱自乐的状态中,进一步提升了水平质量。1996年第一届蚕花节评出了金蚕姑娘、银蚕姑娘,加强了对含山各类文化设施的修缮力度,民俗体育传承有了更好的阵地和条件。到1998年,蚕花节由政府牵头,然后南浔、含山、善琏、双林四镇联合举办,开启了声势浩大的城乡游,蚕花节的规模和影响力翻了数倍。到2004年,第九届蚕花节举行时,除了本地的村民参与活动以外,蚕花节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近5万人。这表明经过近十年的宣传推荐,蚕花节的文化品牌已经推向全国。在这个过程中,还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水上、陆地民俗体育活动,例如打拳船、标竿船、吊臂香、拜香童子等,获得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参与的农民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促进了民俗体育的继承和创新。
根据笔者实地访谈所知,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州练市船拳十分重视,不仅大力支持船拳在学校的发展,还致力于船拳在社会上的普及度。
练市镇宣传部门为了更好地进行传承保护湖州练市船拳,专门牵头镇船拳协会,对练市船拳进行整理留存,近期还准备通过文化礼堂举办船拳培训班、组织比赛等形式,来传承发展练市船拳。
4.2 船拳文化在学校的普及
湖州南浔的练市小学一直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传船拳引入校园”而做着各项努力。该校于2008年就编写了《练市船拳》的教材,在学校内部使用。到2010年,学校每年推荐评选出“船拳之星”,来鼓励学生学习船拳。学校还成立了船拳武术社团,并于2012年在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奖。2015年,练市小学开始正式设立课程,确保每周至少一节船拳课,聘请专门业的武术教来教授船拳,还要求学校的在职教师,也要跟着学,形成一种良好强身健体氛围。[5]练市小学的成功实践,为蚕花节体育文化进入学校,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5 结论与个案启迪
湖州含山蚕花节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也发展出了极具价值的民俗体育活动。要想加强含山蚕花节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对各类民俗体育活动的宣传、整理、研讨、挖掘。
例如,以水上竞技项目为例,要从含山蚕花节切入,深入发掘湖州的船拳文化。当地的船拳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同时在我国的武术体系当中,也是重要一个分支,既具有文化体育意义,又具有经济开发价值。[6]当地政府需要打文化牌,深入发掘船拳的文化积淀,并抱团发展,共同打出长三角的“船拳”文化旅游和体育品牌,吸引更多的全国游客到当地旅游体验。此外,政府可以将船拳纳入到各种体育和武术比赛项目当中,将其作为各类活动、节庆、典礼现场的开场、表演、助兴项目,并将船拳的招式,引入到陆地上来,在各个学校中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晓船拳,爱上船拳。[7]例如将船拳改编成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集体课间操,纳入各大学、中专、大专学校的特色课程或素质教育课程,培养更多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让船拳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普及推广。[8]最后,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节庆组织,在京杭大运河中开始周期更长、内容更丰富的打拳船、踏拔船、标竿船表演等,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顾希佳.桑蚕生产民俗的文化生态保护:以杭嘉湖为例[J].文化遗产,2011(1):23-29.
[2] 史一丰.民俗学视野下湖州含山蚕花庙会的功能探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
[3] 徐勇.祈求兴旺的图腾——含山蚕花节侧记[J].寻根,2016(9).
[4]李雪艳.“蚕健丝长”的利益追求——论中国桑蚕选育、制丝与多元民俗信仰体系共建的桑蚕文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3):138-143.
[5]吴惠芬.“神”采依旧:当今杭嘉湖地区蚕神崇拜扫描[J].社会,2003(6):37-38.
[6] 叶木华.学校教育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船拳的传承研究——以湖州市南浔区练市小学为个案[J].内江科技,2017(4).
[7]殷飞飞.蚕桑文化的传承与变迁[D].赣南师范学院,2011.
[8] 高东方,孙立,张华新.地域语境下南湖船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9).
[9] 高东方,孙立,张华新.“南湖船拳”与高校体育课程的地域文化开发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6(6).
[10] 罗时铭,秦琦峰.江南船拳的形成与历史演变——兼论“船拳”的苏州发源问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11] 冯旭文.清明含山打船拳[J].今日浙江,2015(4).
[12] 金勤生,殷益明,吴怀民.南浔区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特色发展的对策建议[J].邹应庆,中国蚕业,2018(5).
[13] 刘战慧,刘昕昕.“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州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6(3).
On the Mulberry Culture and the Heritage of Folk Sports--A Case Study on Huzhou Silkworm Festival
WANG Zhijie
(Shanghai Sport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2, China)
作者简介:王芝洁(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