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探究能力培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_罗爱年

浅谈问题探究能力培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_罗爱年

(湖南省衡东县大浦镇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湖南 衡阳 4214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有助于小学生人格的发展,,同时对于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生动、活泼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中,小学生可以愉快地成长,同时也能够加强对于社会的认识。但是,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效率不明显的现象,因此,寻找科学的途径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学生 新思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探究式学习恰恰可以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的问题,这样学生便会发现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产生质疑和怀疑,进而在脑子中不断的出现“为什么”,在“为什么”的驱使下学生开始主动的探索和研究,以此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和突破,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最终满足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最新编制的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其内容以及形式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十分贴切,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但是,从当前小学与品德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其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没有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实施教学。对新教材缺乏足够的研究分析,学生对于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所以,整体教学效率不高。

其二,教师对该课程教学重视程度较低。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有些照本宣科,对着教材讲课文,或者让学生看看电影、视频就结束课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应该让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其三,教师所教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在实际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结合当下社会事例进行教学,而是将一些陈旧的故事重复地讲,虽然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不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

2.1、钻研教材,把握课程目标。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当以新课标为教学标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材具有指导性与参考作用,所以教师首要的任务是研究教材,只有自身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并且,要求教师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制定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要设计得具体、明确。另外,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除此之外,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落实教学目标先要保证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有针对性、层次性,然后必须满足小学生学习的要求。换而言之,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在课程的各个阶段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体验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在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教育尤为重要,学生在生活中对身边事物的感想、领悟就是学生形成思想道德的必备因素。只有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真实感受到的才能够触及学生产生真情实感,并引发学生深入的去思考和感悟,而并非是简单的教材学习。要想有效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就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充分的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做好人好事,并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这才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根本。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们多创建实践的机会,体验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切身的去体验和感悟生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这更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3 进行社会实践,深刻研究学习。

社会是一门非常全面而又复杂的学科,简单的三言两语是无法向学生全面的讲述清楚的,也无法通过教材的学习和课堂实验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教师要学会运用课外资源,使学生走入社会中去实践,如走进商场、超市等让学生们去了解产品的价格和价值,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比较判断,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品德与社会就好比生活与社会,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只有学生真正的走入生活中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和感悟,认知和领悟道德。因此,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要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脱离了社会生活的行为是一种缺失。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事物,触及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学会总结,这样才能够达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最佳效果。

2.4 拓展学习领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同时注意不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的过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必须以基础性学习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宽,这样才能更好的被学生们所接受。尤其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学科,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不断的使自身的能力、知识、情感得到丰富,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发展带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生活锤炼的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束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该学科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姜东旭.浅谈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不足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122.

[2]吴亚东.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86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建工师第二中学.

论文作者:罗爱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浅谈问题探究能力培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_罗爱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