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合作探究教学中的应用_形成性评价论文

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学科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评价论文,式教学论文,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问题的提出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十大主题之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随意的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协商并不断调整修改,同时不可避免地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关注过程与方法,更需要体现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相应的评价方法和策略,而总结性评价无法对其作出确切的评价。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价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许多生物老师在教学中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虽然在时间加汗水的付出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却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导致许多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效率低下,表现在小组讨论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教师的打分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积极参与和不积极参与的同学获得的等级(或分数)是一样的,没有激励制度,难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另外,教师往往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演绎成了“个别学生的精彩,少数学生的分享”“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状况,这显然与教学目标严重相悖。

2、形成性评价在生物科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做法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个“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开展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生物科发展性学习评价研究》的子课题“生物科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取得了欣喜的收获。

2.1、合理分组、妥善分工是科学评价的前提。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意义的几个人形成一个小组的学习方式,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监控和引导,否则,将使教学的效率变得低下,教师的意图、课程的理念得不到有效贯彻,学生的学习也流于形式,学无所得。合作小组的分组,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形成小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对大班教学来说,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以班主任的评语、科任教师的成绩评价、与家长、学生沟通所得的信息为依据进行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提倡学生的自愿组合;小组合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小组成员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可以通过选举、自愿或协商担任1-2种特定的角色。

2.2、根据不同类型的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和策略是有效实施评价的关键。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不同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示例)

应当说明的是,在评价策略上还要遵循及时、公正和激励的原则。

2.2.1 及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时刻关注着自己,关注自己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态度。及时的评价能使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矫正自己,还能使其在教师对同伴的评价中获得比照与提高。

鉴于分组探究实验的特殊性,为科学合理地对各小组进行及时评价,以“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例,将下表抄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染色、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后举手请老师检查,老师当场评价(其他组继续做实验)后由本组记录员马上填写在黑板上,可起到对比、监督和激励的作用:

2.2.2 公正:形成性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才能获得充分发展,不出现一个差生,不留一个空白点。

学生之间有各种差异:有的成绩一流,有的差强人意;有的郁郁寡欢,有的活泼开朗;有的粗心大意,有的心思细腻;有的勇敢果断,有的懦弱不前等等,不一而足。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现象不是固定的,随着情景变换,有些是暂时性的,甚至可能出现两种性格交替变换。这就要求评价者有足够的理智,肯定其主流,寻找和发现闪光点,在批评、帮助、指出不足的基础上,树立学生发展的信心和改正缺点的勇气,指明发展的方向。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努力所取得的哪怕是点滴成绩,都需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肯定,教师绝不能厚此薄彼,只见大森林,不见小树木。

2.2.3 激励:形成性评价注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通过积极的评价,承认并提升学生的价值,使评价成为一种关怀的手段、良好的教学发展行为。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关键因素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激励性评价。在制定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品尝成功的“滋味”,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分心,集中精力面对压力和挑战。

遵循激励性原则,还应依据教学对象,做到“生畏而扶,生怯而激,生馁而鼓”;依据教学过程,做到“遇疑而助,遇惑而解”;依据教学氛围,做到“遇冷而温,遇闷而扬,遇散而凝”。

2.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形成性评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将以上三种类型的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形成性评价结果填入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手册》中的第一个表格:

生物科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评价表

上表与《学生课堂发言表现情况登记表》《作业情况登记表》一起装订成《学习过程评价手册》,学生人手一册,随堂带上,及时填写,作为学生期末终结性评价的重要依据。采用“1+4”五部分(即笔试60%+合作探究、课堂交流、作业情况、档案资料40%)成绩量化转化等级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学期成绩的综合评价。除笔试成绩外,其余四部分的成绩相互影响,互为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会直接影响课堂交流(有发言记录)、作业情况(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档案资料(学生个人档案中含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小组合作手抄报、学习过程评价手册等)的成绩。这样,学生就会更加重视合作探究过程自身的表现,以期获得更好的综合评价。

3、在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效果

经过在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研究以后,教师课堂以外的教学工作量很大,但苦中有乐,乐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成为绝大部分学生成长的乐土。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了亲自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分享到了合作探究的快乐,感知到了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这样就可使学生真正地感到——我也能行!

4、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对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性评价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少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引导,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

4.1、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是很重要的,否则合作学习的效率是十分低下的。

4.2、对于组内及组间的竞争进行引导。如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评价,应让学生充分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应鼓励领跑者把一些机会留给追跑者或起跑者,让竞争变得有序,而且充满人性化,让更多的人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4.3、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自我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每节课后写教学心得,经常写教学案例等,这对教师的个人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探索。

总之,在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实现了“个个精彩、人人分享”的教学目标,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的优化上,必将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标签:;  ;  ;  ;  

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合作探究教学中的应用_形成性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