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 441000
摘要:目的:针对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特征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全身麻醉)以及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平均每组患者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触感恢复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感觉时间(140.37±29.42min、11.46±4.83min、58.14±9.28min)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时间(200.28±43.11min、23.69±11.57min、167.13±53.9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44%(51/5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81.48%(44/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触感恢复、阻滞完善以及阻滞感觉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
髋关节置换又被称为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主要是将人工假体运用骨水泥以及螺丝钉在正常的骨质上进行固定,从而替换发生病变的关节,重新为患者建立一个正常的髋关节功能[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特征进行研究讨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4)以及观察组(n=54)。对照组:男患者36例,女患者23例,年龄最小为67岁,最大为83岁,平均(73.24±7.96)岁;观察组:男患者39例,女患者20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84岁,平均(74.15±8.2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30min将注射10mg地西泮以及0.5mg阿托品,将患者送达手术室后要运用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并全方位的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除此之外要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依次为患者静脉推注2mg/kg丙泊酚、1μg/kg瑞芬太尼以及0.2mg/kg维库溴铵。
对照组(全身麻醉):患者将采取气管插管全麻,给患者吸入1.0%异氟醚,间断追加维库溴安0.05mg/kg以及芬太尼1μg/kg,每小时微泵持续静脉注射2.5mg/kg丙泊酚为患者维持麻醉[2]。
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者左侧卧位,并采取腰硬联合阻滞措施,将L3-4间隙作为穿刺点,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给予患者罗哌卡因,以0.2ml/min的速度向患者的蛛网膜下间隙注射0.75%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注射液1ml,输注完成后留置硬膜外导管[3]。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触感恢复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感觉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分三个阶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麻醉后拉伸患者肌肉无不适感,能够顺利的完成手术)、有效(麻醉后拉伸患者肌肉出现轻微不适,但不影响手术)、无效(麻醉后拉伸患者肌肉有显著的疼痛感,给手术带来一定影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3.0 软件统计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取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运用 t 检验,P <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比较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触感恢复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感觉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min,x±s)
3.讨论
髋关节置换主要是通过人工假体来取代病变关节,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其中还包括了股骨部分以及髋臼部分。针对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相关关节破坏的X线症状,同时还伴有中度或重度持续性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以及通过非手术治疗病情无法缓解的患者均可以实行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相对成熟并具有可靠性的治疗手段[4]。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了全身麻醉(对照组)以及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触感恢复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感觉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触感恢复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感觉时间;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44%(51/5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81.48%(44/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腰硬联合麻醉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相较于全身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触感恢复、阻滞完善以及阻滞感觉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隋平.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6,29(33):216-217.
[2]欧汉军.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5):86-87.
[3]刘宏奇.观察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45-46.
[4]刘晔.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27):26-27.
论文作者:杨力 刘颖,张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时间论文; 全麻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