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拓展与延伸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知识管理的拓展与延伸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知识管理的扩展与延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的由来

知识管理理论虽然来自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但是其应用的广泛性却表明它具有很强的容纳性,它已经越过企业管理领域,向科研管理、大学管理、政府管理等领域扩展,并逻辑地向着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咨询、竞争情报等领域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知识管理理论的“传统”边界与地带,扩展知识管理的固有领域,延伸知识管理的理论触角。这样可能会出现两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扩展与延伸是否导致“管理的终结”,以知识管理取代和笼罩其它管理流派?二是这样会不会导致知识管理理论内核的弱化从而最终取消知识管理?可以肯定地说,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原因在于:其一,在工商管理界看来,知识管理充其量不过是许多管理流派中的一支罢了;其二,知识管理应用的广泛性,只是表明它的适用性强,这无损其理论内核,不会因此导致知识管理的消亡,就像信息管理的广泛应用而无法导致信息管理的消亡一样;其三,知识管理出现之后,过去的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纷纷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反思自身,分析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审视自身理论上的缺陷与未来的发展,等等,这不仅不会取代其它的管理,还会促进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然这种促进是相互的;其四,虽然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空间未可限量,虽然知识管理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虽然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发展到知识管理是一个趋势,[1][2][3][4][5]但是知识管理无法成为管理发展的终结,原因是:一方面,知识管理并不能完全取代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特别是信息资源管理有自己的管理特色,还有可以发展和完善的空间;另一方面,现代知识管理理论中的隐性知识管理以及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已经明显预示出一种新趋向,或者一种新的萌芽——智慧管理,虽然还不能说它将是下一个主要的管理形态或发展趋向,但是至少目前已经显露了这种苗头。而且从逻辑上来说,从知识管理到智慧管理,意味着管理层次的提升,意味着发展上的一脉相承;再一方面,即使没有出现智慧管理,知识管理也不会成为终结者,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永无止歇,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新的管理理论去加以解决,如果我们承认有一种终结的理论,那么这种理论只能是纯粹的理论,是与实践不相关的理论,是一种“死”的理论,而管理理论的实践性却无法使其停滞不前,只要还有人类的活动,还存在管理的实践,就永远不会出现一个作为终结者的管理理论。

2 知识管理的横向扩展

知识管理的横向扩展就是把知识管理的范围向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扩展,即从中观层次向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扩展,形成国家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完整体系[6]。由于知识管理来自企业管理,其主要实施对象也是企业,因此知识管理先天地针对以企业为主的一般社会组织,当人们说起知识管理,一般是指组织知识管理或企业知识管理,而没有包括国家和个人层次上的知识管理。但是,在国家和个人的活动中事实上都存在着知识管理行为,并且只研究以企业为主的组织知识管理而不研究国家和个人层次上的知识管理,这在理论上也是不完整的,因此应当把知识管理的范围加以扩展,把国家和个人层次上的知识管理容纳进去。在实践中,国家知识管理早已出现,比如知识传播,即存在着国家宏观控制的问题、传播什么知识、如何进行传播,等等,需要国家加以管理,像国外知识的流入,尤其需要国家层次上的管理,这与水向低处流的道理一样,只要是在开放的环境下,就自然会存在外国知识、文化和思想向国内的传播、流入,这种所传播、流入的知识、文化和思想有的是健康的、有益的,有的则是不健康的、有害的,这就需要国家采取一定的办法和措施,在知识流入的类型、数量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使这一进程由自然过程成为有选择的国家行为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使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人又一次睁眼看世界,国外的各种知识、思想和文化蜂拥而入,像哲学思想,就有萨特的存在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尼采的唯意志论,等等,让国人看得眼花缭乱。但这次知识的传播和涌入过程,国家层面上的管理和控制力度不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和泛滥就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后果之严重差点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国家对国外知识的流入进行控制究竟是被动的,而根据国内的实际需要引进外国的知识则是主动的管理,国家要对引进的各类知识进行宏观调控,要在引进知识的学科专业、载体形式、数量、分配、收藏、知识产权保护等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控制。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洞开,西学东渐,西方科学文化知识被大量引进(表现为大量的翻译、介绍、传授),各方人士、各种利益集团各取所需,成为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个内在依据[7]。这是全国、全社会的大规模的知识引进,在这次知识引进中,国家层面的宏观控制做得明显不足,因为当时的国家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中,无力完全掌握局面,在引进知识的类型选择上,它单向选择工具型知识,而抛弃价值型知识,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只是觉得技不如人,而社会人文知识却不比洋人差,即自然科学知识是西人所长者,而三纲五常、孔孟之道之类的知识是西人所短者,“师宜长技以制夷”,只是要借鉴、引进和学习人家的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国家当时对国外知识引进的管理存在严重片面性,厚此薄彼,有偏有废。当然,国家对知识的传播、引进的管理仅仅是国家知识管理的一项内容,从知识流程的角度来说,国家知识管理还包括许多内容。同样,社会中的个体,面对社会上传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特别是流行的知识、热门的知识、显学知识等,如何加以选择、吸收,也是其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国家知识管理。国家知识管理即宏观知识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知识管理,它是在国家层次上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对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知识引进、知识流通、知识传播、知识分配、知识布局、知识利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规划、指导、规范、协调和控制,以期充分发挥各类知识的作用,实现知识的价值,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国家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知识资源建设、国家知识应用工程建设、国家知识产品工程建设和国家人才工程建设等。国家知识管理的主要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着手:一是国家知识政策制定;二是国家知识法规的实施;三是社会知识道德建设等。

(2)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最小单元,是知识管理的最低层次,它是以知识转化为核心,以方便个人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为目的,以个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为处理对象的一种知识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学术研究成果的电子化、数字化管理,外取的电子化、数字化知识的妥善管理,个人电子化、数字化知识的安全性管理,个人隐性知识的及时管理和针对性管理,等等。

3 知识管理的纵向延伸

知识管理的纵向延伸就是重新审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咨询、竞争情报等的关系。把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衔接起来,从而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纵向延伸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知识管理向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咨询、竞争情报等领域的渗透性应用;二是把原来属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某些内容也看作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使知识管理的历史上溯到更久远的过去。具体说来,传统的文献管理、知识型档案资料的管理以及专利文献管理等其实也可以看作是知识管理。

(1)从知识管理的内涵来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显性知识管理,二是隐性知识管理。尽管其管理的侧重点在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分享和应用,但在知识的获取和把原生信息转化为有序信息及传递等方面,隐性知识的管理同样存在显性知识管理。而上述的传统文献管理、知识型档案资料的管理以及专利文献管理等都是典型的显性知识管理,可以看作是现代知识管理的早期形态或初级形态。龚蛟腾等人认为,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可以视为公共知识管理,因为传统图书馆可以看作是公共知识中心。[8]

(2)传统显性知识管理往往要借助于对文献知识的加工处理,形成关于文献知识的描述记录,进一步形成一系列描述记录的集合或数据库集合,以更好地实现对文献知识的管理和利用。这种管理虽然着重考虑了传统文献知识的物理载体形态,但是其实质却是通过对关于文献知识的“信息”(描述记录)的管理来实现对文献知识内容的管理,最为经常地表现为通过二次文献书目或书目数据库来实现对文献知识内容的管理,如果我们不追究这种方法对文献知识内容管理和利用的深度的话,是可以列入知识管理范畴的。并且在现代的知识管理实践中,往往要建立知识管理系统,而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往往又要建立知识库和知识地图,在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的结构和应用原理中必然要应用到传统的文献管理方法,比如目录方法,差别只在于现代知识管理中的目录与知识是紧密衔接在一起的,这是现代知识管理系统基于网络环境和超文本技术基础的结果。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传统文献管理的目录方法与现代知识管理的某些方法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3)在信息管理中,通过各种工具、系统和方式方法把大量散乱无序、真假难辨的原生信息转化为序列化的信息,从而方便人们的应用,促进各个领域的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信息资源管理中,也要通过各种办法把一般化的信息转化为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从而改进公用事业部门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在现代知识管理中,要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知识,并通过对知识的分享、利用来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可以看出,从信息管理的“序列化信息”,到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资源”,再到现代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源”,在利用上体现出一个递进上升的过程,我们经常说知识管理的起点是“知识”,但是从这一递进上升的过程,我们也可以说现代知识管理的最原始起点也是“信息”。另一方面,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源其本质是知识挖掘,其实知识挖掘不仅仅出现在知识管理中,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就早已出现,比如战略信息管理中决策知识有的就是由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或者竞争情报系统通过知识挖掘的方法提供的,当然也存在一些差别,比如在知识挖掘的环境与对象上,战略信息管理和竞争情报中的知识挖掘对象是信息,是从信息中挖掘出隐含在其中的知识和情报,而在知识管理中,知识挖掘的对象既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知识,既可以从信息中挖掘出隐含的知识,也可以从知识集合中挖掘出隐含于其中的新的知识来。除此以外,这两种不同的知识挖掘的差别还表现在知识挖掘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应用范围上。但是这些差别并不能取消现代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在这方面的共有和连续。因此,从图书情报的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在逻辑上把现代知识管理看作是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自然发展和延伸,从历史演进的过程来说,这种发展和延伸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向过去延伸,另一个方向是同时面向未来。

(4)在信息咨询中的渗透。信息咨询是一种知识、智力性服务,其业务管理主要表现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实现知识转移和知识分享的过程,是一个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所谓“知识转移”,就是咨询方的知识转移给客户方的过程,或者说是咨询专家和咨询人员的知识转移给客户的过程。所谓“知识分享”,主要是指咨询方的知识分享给客户的过程,或者说是咨询人员、咨询专家的知识分享给客户的过程。在咨询过程中,为完成咨询课题,必须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咨询人员必须交流知识,进行新知识的挖掘,为此必须实现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分享。咨询过程的实质是知识转移的过程,是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通过知识管理,有利于咨询项目的完成,特别是有利于保障高知识含量的咨询方案的完成,有利于咨询方案实施的效果,有利于知识价值的实现。

咨询过程与知识管理过程相互渗透。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获取的环节可以看作是通过咨询的方式进行的,比如向报刊、杂志、书籍、知识库等咨询,获取知识;再比如向企业内部员工、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咨询人员咨询,获取隐性知识。前者是一种间接的咨询过程,后者是一种直接的咨询过程。此外,当今出现的在线问答的方式(比如图书馆的虚拟咨询等)也是一种隐性知识获取方式,是一种特殊的隐性知识获取方式。获取知识之后,知识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知识分享,企业的知识分享很大程度属于隐性知识分享,其过程实际上隐含了互相咨询从而解决各自的问题[9]。最后,知识管理进入知识利用的环节,利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外两种,一是依靠自身的力量,二是咨询他人。因此,整个的知识管理过程都含有咨询的影子。反过来说,咨询的过程也伴随着知识管理的过程,客户提出问题,需要获取更深、更高层次的知识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为知识获取活动提供了前提;然后咨询人员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知识挖掘工作,以自身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以建议、方案和咨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客户,并总结经验,积累自己的知识库,这个过程从头至尾贯穿着知识管理的过程。

4 知识管理扩展和延伸的意义

(1)有利于知识管理活动在国家和个人层次上的开展。知识管理的横向扩展可以突破过去仅仅着重于中观知识管理(即企业、研究机构等组织的知识管理)的格局,使三个层次的知识管理平衡、协调、全方位发展,有利于形成完善的(而不是一方独大或厚此薄彼的)宏观知识管理、中观知识管理和微观知识管理的体系,促进知识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应用。

(2)促进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完善。知识管理出现之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都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审视自身,或分析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或反思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从而促进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完善。

(3)明确了知识管理的存在价值。从图书情报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的纵向延伸表明了其所来何处,虽然明确的知识管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但是知识管理的实践却早已存在,因此,知识管理不是什么突如其来的东西,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管理“终结者”,它是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合乎逻辑的发展与延伸,它的出现形成了信息(知识)管理的完整体系,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智慧管理,这是一个依次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其中可见知识管理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

收稿日期:2004-10-20

标签:;  ;  ;  ;  ;  ;  

知识管理的拓展与延伸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