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文化资源”概念界定
“资源”的概念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汉语大词典》将“资源”解释为:可利用的自然物质,如:煤、铁、石油等,即狭义的“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源”指的是广义的“资源”,即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广义的“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等资源。
其中,带有地方特色,融合地方文化的可开发和利用的物质、信息等的总称就是“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建筑、传说故事、风俗习惯、家风家训、宗祠、纪念馆等。
近年来,浙江省将“文化礼堂”作为综合展示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文化礼堂是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于一体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具有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特点。文化礼堂是兼具村务管理、文化传承、培训学习、教化熏陶多功能的农村文化综合体,融先进文化与地方文化于一体,整合政府、社会以及村庄各种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打造精神家园,构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自2013年起,浙江省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以“基层文化设施”为载体,始终坚持将文化礼堂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件实事”,牢牢把握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2018年9月20日,浙江省已建成10000家文化礼堂,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2018年全年浙江省新建农村文化礼堂3143个,送戏下乡2.58万场,送书下乡260万册。
金华市澧浦镇蒲塘村的文化礼堂结合村庄历史文化,突出“文昌武曲”,以王廷扬的十景诗廊和抗战时期金华一中在蒲塘办学的历史为引线,共设有一墙(笑脸墙)、一园(五经园演武场)、二堂合一(积道讲堂、文化礼堂)、五馆(金一中校史馆、金一中在蒲塘、蒲塘名人馆、蒲塘学子馆、蒲塘建筑馆)、五廊(十景诗廊、成就廊、村史廊、励志廊、民俗廊),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综合体。
二、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有效载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系统宣传、阐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是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本次讲话中,习总书记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一目标要求,还提出了“八个统一”的教学举措,即思想政治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这样表述: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所谓活动型学科课程,即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更加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其中作为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的文化礼堂是课程生活化、活动化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资源。
1.将文化礼堂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新时期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文化礼堂的引入可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鲜活的教材,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提高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积极利用当地文化礼堂,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从形式、内容到方式方法的创新进而提升《文化生活》教学的有效性。
2.将文化礼堂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有利于传承与发展地方文化。
农村文化礼堂的场所主要包括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它们大多是利用闲置的古祠堂、老会堂、旧校舍改建、修建、新建,并结合当地的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先贤故事、村规民约、宗族训言等内容建成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和艺术廊等,充分挖掘当地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例如,蒲塘村就通过文化礼堂中的五经拳文化墙对外展示,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将文化礼堂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參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礼堂进行理论宣讲、党课讲授,传播党的先进理论,学习党的伟大精神,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坚持。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是新课改的新要求,有需要,也有必要。
三、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路径分析
1.教师应充分运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式。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明确把思政课越办越好,完成“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特殊使命和专业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新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对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加快教学创新与改革,因地制宜,将地方文化引进课堂,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课堂有效性。
2.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报告会、参观访问及社会调查。因此,学校应加快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目前,许多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存在没有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混乱的情况。对此,有必要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与有关单位合作建立一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长效育人的实践教学资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学校要发挥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要统筹规划、指导和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议。
3.地方文化资源部门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青年一代引进来,使地方文化走出去。有关部门应不断地开发新的文化资源,利用好已有的文化资源,与高中、高校进行对接配合,使学生走近文化礼堂、走近地方文化。
综上所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引进给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融合的成功与否,要求高中实践教学单位与地方文化资源部门在整合联 动中加强内在协调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和贯彻执行真正落实到位。
论文作者:张鑫 黄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文化论文; 礼堂论文; 资源论文; 地方论文; 思想论文; 政治课论文; 政治理论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