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青少年成长的阳光_家庭教育论文

德育是青少年成长的阳光_家庭教育论文

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雨露阳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雨露论文,青少年论文,阳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家简介:王宝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班主任》名誉主编,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跟踪指导家庭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长。代表作有:《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特点、主要误区及指导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跟踪指导家庭教育丛书》、《教子有方》、《怎样教育上小学的孩子》、《初中生家长学校教材》等。

访谈背景:今年2月26日,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那么,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怎样?面临哪些挑战?家庭和学校又应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王宝祥。

记者(以下简称问):众所周知,儿童是未来的主人和建设者,他们能否担负起未来的重任,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知识技能,还取决于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怎样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早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请问,在经济多元化、信息全球化、思想“开放化”的今天,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具有什么样的新特点?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王宝祥(以下简称答):当我们跨入信息时代以后,孩子们接受外来的东西也迅速增多,所以,他们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已经很早就印入了头脑,你想向他“灌输”一种颜色是非常困难的。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既有时代性、国际性,又有地域性、民族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经济领域的国际化,世界文化的大交汇,多渠道、无障碍、快速涌流的信息潮,使人们面对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姿多彩而又鱼龙混杂,各种价值观冲击着每一个人头脑,当然也包括广大的青少年。例如,当我们主张必须以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年轻一代时,有太多的宣传个人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的东西让孩子们难以辨别。我们要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有人却偏偏大力宣传“丑陋的中国人”,宣传民族虚无主义。这就是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本身也受到了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主导价值观在他们身上非常微弱,甚至荡然无存,这就更加剧了挑战的严峻性。

成人社会道德现状的挑战。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儿童是看着成人的背影长大的。教育理论中的“社会习得”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客观规律。然而,我们的成年人是否都如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那样,时时刻刻给孩子们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事实令人遗憾,甚至令人痛心。现今的成人社会中,太多的不良表现乃至罪恶行径——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诈骗凶杀——既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又彰显在多种传媒里,我们的儿童躲也躲不开。这种挑战实在太严峻了。

在开放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然而,当我们打开窗口时,苍蝇、蚊子也一起飞了进来。我们本不想学也不该学的东西,有的人却学得非常快,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确有“腹背受敌”的感觉。

家庭“少子女”带来的不利因素。子女少,就教育而言,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家庭教育投资多,投入精力多,教育条件好,就是有利的因素。但是不利因素也非常明显。一个孩子,在家庭里,众望所归,众情所依,孩子成了真正的“宝贝儿”。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6个甚至更多的成年长辈“疼爱”一个孩子,难免产生“四二一”综合征;孩子在儿时的生活中又缺少同龄、近龄玩伴之间的交往,容易形成“独”的心理倾向,甚至出现人格偏差,这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

当今社会,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多而杂,利弊因素并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可控性都在减少,如何应对挑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问:目前,我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还有哪些误区?应该怎样及时走出误区?

答:道德教育中的形而上学是最大的误区。道德教育最忌讳形而上学。如果不从孩子年龄特点出发,不研究时代特点,不研究孩子的道德实际,不考虑孩子的发展需要,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进行慎重地选择与创新,简单地进行说教或形式主义地搞“活动”,不可能使道德教育入脑入心,也不可能在孩子身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教育有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知、情、意、行”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都得到落实。我们往往重视道德知识的讲解,或者也注意一次、两次的道德行动,而忽略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忽略了道德习惯的养成。结果,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孩子们没有在深刻的体验过程中,形成鲜明而深厚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道德意志。道德教育必须强化道德践行的环节,强化切身“体验”,必须向形而上学开战。

德育教育尤其是家庭道德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误区是情感冲淡理智,而教育孩子时伴随着情感的理性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问:根据这个现状,家庭道德教育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在家庭教育中怎样以德育人?

答:“以德育人”应该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责任心、义务感的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勤劳节俭、孝敬父母的教育,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教育,理想、志气教育以及其他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不可能把每一个具体的品质怎样培养详细地阐述,在这里,我只根据人格教育、品德教育的规律,给家长提出一些教育建议。

第一,以身垂范,给孩子做出好样子。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优良人格、优良品德,家长必须以人格育人格,以德育德。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有的家长,总是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以教育者自居,似乎自己总是正确的,对自己缺乏严格的要求。对此,孩子心里不服气,他不可能听家长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家长应深思这句话的含义。

传媒上曾报道过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一位边远地区的聋哑妇女,抱养了3个孩子。她没有文化,也不会讲话,但她充满爱心,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她优良的人格,滋养了这几个孩子。孩子们学会了爱,学会了艰苦奋斗,学会了怎样做人。他们中学毕业后,都考上了大学。我想,即使不上大学,他们也同样会走上成功之路,因为他们有优良的人格做前进的灯塔。

人无完人,家长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错误。凡是不需保密的,就应该跟孩子坦诚地沟通,讲清楚,而且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本身就是人格的力量。

第二,实践体验,给孩子创造人格(道德)实践的机会。德育不同于智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亲身实践,在实践当中明辨、体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教育专家所说的“道德践行”,就是指道德要在道德实践中培养。比如说,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能力,就必须给孩子真正负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在负责任的过程中体验什么叫负责任,什么叫不负责,怎样去负责任。有了这样的实践经历,家长再引导孩子对自己承担责任的过程进行反思,进行评价,同时家长给以必要的鼓励,并指出不足,孩子的责任心、责任能力就会在这样多次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培养起来。

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发表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当司令官》。文中讲述了一个星期天他安排全家生活的过程:早晨起来打扫房间,分配做早饭的任务。早饭后,自己学习什么,建议家长做些什么事情。怎样准备中午饭,谁去采购,洗菜做饭怎样分工。下午去看望外祖母,提醒爸爸妈妈不要忘了给外祖母带些礼品。一直安排到晚上九点半。“司令官”当得十分成功。这一天下来,他的责任心、责任能力能不提高吗?同时,还培养了关心他人、热爱劳动、严格自律等好品质,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父母教育引导并给他以实践锻炼机会的结果。

再比如说,我们要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美德。我们要给孩子讲清孝敬的美德是怎么回事,更重要的是必须给孩子创造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机会。平时,要让孩子为父母、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切实关心父母和长辈,在实践中表现孝心,体验孝心,形成孝心。现在,有的父母、长辈处处为孩子着想,为孩子服务十分周到,根本不给孩子为长辈尽义务的机会。我在调查中听一位家长说,他的儿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想喝水,自己不去倒,而是仰起头来冲着天花板喊:“我喝水!”爸爸妈妈赶紧问他喝什么,马上给他倒好送过去。一些家长的做法,正像有的老同志所形容的:“孝子孝子,孝顺儿子;孝子孝子,孝顺孙子。”这是不可能培养起孩子的孝心的。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叫周永琴,爱人是藏族干部,他们的儿子叫江舟。周永琴写了一篇题为《助轻舟越过万重山》的文章,参加1994年“夏宫杯”全国“教子有方十佳”评选活动。文章介绍了他们夫妻教子的经验,其中有两段培养孩子孝心的故事我至今难忘:江舟两岁多那年春节,朋友送来一筐橘子,他们要求小江舟每次想吃的时候,同时拿3个,最大的给爸爸,第二大的给妈妈,最小的留给自己,目的是培养孩子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之心。当只剩下3个橘子的时候,小江舟舍不得再分了。母亲努力给他讲道理,他总算答应分了,但舍不得把那个大的分出去。母亲告诉小江舟,东西越少的时候越考验人,这个时候能够首先想到长辈的,才是真正有孝心的好孩子。小江舟眼泪汪汪的,按大小分了橘子,望着父母,希望父母不要真地把橘子吃了,妈妈和爸爸互相使个眼色,狠狠心,在小江舟的泪眼注视下,一瓣一瓣把橘子“吞”了下去,什么味道也没吃出来。之后,妈妈拉着儿子的手,肯定儿子做得对。他们的教育使小江舟逐渐养成了好习惯,无论多么爱吃的东西,首先想到爸爸妈妈,每顿吃饭,江舟都要先给父母碗里分别夹最好的菜以后自己再吃。还有一段故事:父母每月要给奶奶寄钱,孝敬老人。每次寄钱的时候,都带着小江舟,告诉他在做什么事情,小江舟会写字了,父母就教他给奶奶写信寄钱,后来小江舟就开始独立地做这件事情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使江舟健康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江舟已经大学毕业,并走上了成功之路。

一位德育专家说:“社会的道德行为体系是围绕牺牲和利益的关系而展开的活生生的行为网。”没有牺牲,就没有道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与培养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联系起来。这就必须进行道德实践,家长和孩子都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付出,光靠说教是肯定不行的。

第三,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孩子的优良人格,是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必须紧密配合。家长应主动与教师联系,要经常与教师沟通,交换意见,要与教师分析孩子的情况,找出优点与不足,共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找对策,最好带着孩子与教师一起沟通。除了与班主任沟通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与任课教师沟通。

家长应特别注意学校、班级的教育计划,配合学校进行人格教育,使家庭与学校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一个个家长要与学校配合,家长群体也要与学校配合。

对于学校和班级来说,家长群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家校配合发挥家长群体优势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需要教师、家长共同努力。独生子女,除了学校的集体教育之外,家庭之间应该进行群体性、合作性的教育。我们的家长,不仅要关注自家孩子的教育,还要关注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几个家庭联合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良好品质的活动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

标签:;  ;  

德育是青少年成长的阳光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