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102
摘要:地质灾害是地质作用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的损失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水工环地质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地质灾害的预防也相应的得到更科学的提升,而地质监测技术的发展也为各类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基础和准确的地情地貌。本文主要分析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灾害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监测;危险评估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事业也处于稳步前进的状态,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做好监测预警,同时要重视水文地质技术、工程地质技术以及环境地质技术再地灾防治全过程中的应用,利用这些技术,进行仔细的勘查、设计、施工中相应的数据分析与处理,重视工程治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在地质灾害治理地面下的水质进行仔细的勘查,所获得信息量越大,水工环地质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从而更好的解决地质灾害问题。
1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
目前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六大类。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时常发生,这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详细了解好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以及发生的缘由,从而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做好基础。
1.1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1.2滑坡
在重力的作用下,斜坡上的土体会发生滑落,这种运动会以顺坡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一个特定的滑移面上剪应力超出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滑坡所产生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毁灭性灾难。
1.3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俗称"地陷",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它是危害十分严重的缓变型地质灾害。目前,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最严重的是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
2水工环地质与自然地质灾害治理之间的关系
2.1水工环地质是自然地质灾害治理的基础。
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地质构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研究水工环地质是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基础,也是治理自然灾害的条件基础。一般而言,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都会表现出地质结构的破坏,对于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水工环地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治理地质灾害时需要研究清楚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治理地区地质灾害探寻关系和了解地质灾害情况提供地质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基础。
2.2水工环地质是分析地质灾害原因的重要条件。
不同的地区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着不同的条件,因此水工环地质条件不同。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能从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中发现原因,找到影响因素。探寻水工环地质是寻找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主要条件。地区的水工环地质演变过程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发因素,了解地质灾害诱发的因素能够为及时治理自然灾害提供条件。
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地质灾害现场的勘查。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中的主要应用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水工环地质调查和勘查情况所做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有助于指导地质灾害治理和进一步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潜在威胁,对于地质灾害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地质灾害治理的有效性,现阶段我们应该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现场的水工环勘查,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变化,研究工程地质的破坏情况,对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等级划分和等级范围的划分,确定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量和治理方法。施工现场勘查时要有专业的水工环地质勘查人员监督和指导,以保障现场勘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3.2加强地质环境的勘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常,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破坏不仅仅体现在工程破坏,对于发生地区的综合环境整体性也造成了破坏。部分地质灾害对水文地质的破坏较为严重,例如地震可能改变地下水的流向,滑坡、泥石流可能造成堰塞湖等。当地质灾害发生类似的破坏时,需要加强地质环境整体的勘查,制定环境勘查计划,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同时,还要勘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将其纳入影响地质自害治理的因素之内,并根据影响范围制定治理的工程进度和施工方法,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高于该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等级。
3.3加强水工环勘查结果的应用。
水工环地质勘查结果是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要依据,为了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性,现阶段应该加强水工环勘查结果的应用,扩大水工环地质勘查数据及其资料的应用范围。对于水工环勘查和监测数据的应用,要提高数据分析和转化的技术,最大程度的将水工环地质勘查和监测的数据转化为有助于地质灾害治理的有效数据。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水工环数据与地质灾害数据处理平台,加强水工环地质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转化技术。
3.4加强水工环地质勘查监测队伍建设。
水工环地质勘查与监测及时是保障水工环勘查质量和地质灾害动因准确分析的基础,为了保障地区地质灾害的治理的准确性,应该加强水工环地质研究,改善水工环地质勘查与监测技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水工环地质勘查监测人员,建设高技术高水平的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
4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4.1物探法对地质灾害表面的勘查应用
在地层表面利用物探电阻率法、磁法、自然电位法等对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以及地裂缝等)进行勘测,查明该地质灾害的地层岩性、地下水流向、流速、破碎带的分布以及厚度的确定等。
4.2GPS技术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应用
我们采用卫星定位的方式实现GPS技术的应用,对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区进行全面的勘查,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灾害监测可以通过精准定位方式实现,同时,GPS技术也可作为导航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无线传输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所有的信息内容转化为无线电信号,使用合理的方式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整合处理。
4.3RTK技术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应用
利用的是相位差分,由基准站发出信号,并进行改正,从而获得准确无误的结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基准站对已经核对好的灾害数据信息进行发送,RTK技术采用经过调试好的接收设备。与此同时该技术会对基准站内测出信息进行有效接收,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所收集到的信号与实测位置进行比对,将调查到的地质灾害数据传入到流动基站,确定灾害易发生位置。
4.4RS技术的应用
利用RS技术,工作人员能够获取详细图像,正是因为如此,也使RS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地质灾害勘查中,并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5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运用
危岩勘查曾经是水工环从业人员的噩梦,高位危岩更是变本加厉,从2008年以来引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高位危岩的处理,明确危岩的分布以及裂隙的分布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水工环地质条件有着根本性的联系。水工环地质勘测是目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以及演变趋势的应用技术,这一技术的发展将使地质灾害的防治变得有根据,增加自然地质灾害破坏性的可控范围,从而降低或减少自然地质灾害发生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破坏程度,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余正满.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16-217.
[2]李彦杰.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08):153-154.
[3]谭何平,刘建新.矿山水工环地质以及水工环地质的基础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19):186-187.
[4]陈军委,方磊.GPSRTK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18(4):268-269.
论文作者:许堃,徐光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水工论文; 地质论文; 技术论文; 发生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