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卫生室255028)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消化内科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与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并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之前,需对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特点加以研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
关键词;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临床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在消化内科十分常见的胃肠道感觉-运动敏感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以及排便功能的改变。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在西方一些国家内,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占到总人口的15%-20%,而在其胃肠病门诊中的占比高达20%-50%[1]。我国也是胃肠疾病的好发国家,在国内,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占到胃肠病门诊的30%-50%。主要的特点表现为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青壮年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发病率,脑力工作者发病率高于其他职业发病率。所以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才是缓解患者病情的重中之重[2]。本文就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临床诊治效果做研究,旨在分析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病人26例,平均年龄为(42±6.37)岁。女性病人14例平均年龄为(38±5.24)岁。其中对照组男性病人28例,平均年龄(44±4.51)岁。女性病人12例,平均年龄(36±6.71)岁。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所有患者均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条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治疗(海南葫芦娃制药有限公司),使用的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3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上海安诺制药有限公司)治疗,使用的剂量莫沙必利剂量如上,帕罗西汀每日一次,每次20mg,并且于饭前使用,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并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3 评估标准
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有效:患者病状有所改善,但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仍然存在。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为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软件的 Excel 表中,经SPSS.19(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X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显效、无效和总有效率上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和大便习惯的改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者无器质性的场馆病变,是目前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相关数据显示,本病的发病率在欧美地区略高于亚洲地区,其原因可能在于饮食结构的不同。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胃肠动力变化,其中IBS的患者可变现为便秘或腹泻,腹泻的患者肠蠕动增加,便秘的患者肠蠕动减弱;内脏的感知发生异常,对患者进行相应实验,表现IBS患者的同于低于其他患者;肠道感染,相关学者的研究中表明本病的发病原因一部分在于患者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感染等有关系;精神因素[6],目前临床认为精神状态不好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并且对患者进行抑郁表检查,IBS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发生应激事件的概率增加。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并且患者的较为隐匿,从数年到数十年不等。并且患者的体征不明显,大多数患者无体征,少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的肠管改变。
对IBS的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负面情绪,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莫沙比利增加患者的胃动力,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腹胀、胀痛等状况,作为一种五羟色胺受体阻滞剂,本药还可显著的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同时可增加胃内的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使Ach(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加,促进胃肠的运动,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本药物不论是长时间的使用还是短时间的使用,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微腹泻、干呕等消化道反应[6]。帕罗西汀对多巴胺D2, D3, 5-羟色胺5HT2A, 5HT2C、5HT1A、5HT1D、a-肾上腺素能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对组胺H1受体具有中等亲和力,对包括M胆碱能受体在内的其他受试受体/结合位点未见亲和力,使得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能的摄取量减少,从而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抗多巴胺(DA4)及抗a-肾上腺素受体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及迟发性运动障碍较轻,一般不引起血中泌乳素增高,可直接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具有强大镇静催眠作用。本文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患者使用莫沙比利和帕罗西汀的效果较高。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之前,需对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特点加以研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奔.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2015,05(11):522-524.
[2]游乐卿.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综合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2014,05(13):374-375.
[3]赵健.基于近20年中医期刊文献的肠易激综合征辨证用药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15(07):2941-2943.
[4]谢地.肠易激综合征肝主疏泄功能异常相关因素及证型指标相关性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32(16):263-265.
[5]严枫.医院图书馆针对患者开展阅读疗法研究[J].云南大学,2013,22(11):49-50.
[6]吴永红.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11(06):1463-1495.
[7]庄昆海.结构方程与项目反应理论用于基于辩证的中医功能性胃肠病初量表的研制[J].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05(15):287-289.
论文作者:胡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患者论文; 综合征论文; 受体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机制论文; 发病率论文; 体征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