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哮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支气管哮喘是现阶段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对公共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方法就是免疫、对症和抗炎。哮喘也被称为支气管哮喘,是多个细胞组、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一般都会伴有气道反应性变高,使得咳嗽、胸闷、气促、喘息反复发作,多数都是凌晨和夜间发作,通常伴有气流阻塞,可逆转。其实,支气管哮喘也是可以进行一定预防的,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过敏原,因此在过敏季节应当进行有效的基本防护,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和戴口罩。可以到院接受过敏原测试,如果对某特定物质过敏,可采取脱敏治疗,提前接受抗过敏针,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树、皮毛、尘螨等。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有若干种炎症细胞参与其中。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哮喘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炎药物,其中吸入激素是最为常用的,相较于全身应用激素,吸入激素能够有效减少副作用。临床治疗哮喘的手段主要是缓解支气管痉挛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一般给予患者支气管扩张剂,但是无法预防和防止哮喘复发。糖皮质激素具有比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够从多个环节阻断气道炎症发生,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给予患者LABA,能够协同解痉、抗炎,缓解水肿、抑制炎性介质释放,缩小黏膜厚度,进而解除哮喘。
二、哮喘患者如何进行饮食
(一)不可忽视微量元素
哮喘患者的饮食中要多使用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保证各种营养均衡、充足,主要包含的是绿色的蔬菜,通常来说,深色蔬菜和绿色蔬菜中都有更高含量的维生素,如微量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这些维生素都具有抗氧化效果,能够清除氧自由基,避免多余自由基损害基因、细胞、组织,防止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进而起到预防哮喘发病。除此之外,很多蔬菜中还有其他抗氧化剂,如生物黄酮,这些物质对于降低发作损害、预防哮喘发作都是有效的。除此之外,维生素C能够促进机体形成抗体,促进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提升。
(二)清淡饮食很重要
哮喘患者还应当保证饮食的清淡。传统的中医理念认为,哮喘发病与患者食用大量的过咸食物有关,经过现代医学的研究显示,高钠盐使用会使得支气管反应性增加,进而引起支气管过度反应致病原刺激。有学者曾经将高盐饮食和低盐饮食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高盐饮食会使哮喘的症状更加严重。在日常饮食当中,应当降低钠盐调味品如味精、食盐的用量。低盐饮食的习惯应当从小就养成并保持,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始低盐饮食。平衡饮食首先要排除过敏原食物,选择替代食品,避免摄入的营养素不足,特别是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防止由于营养不良而影响康复。与此同时,哮喘患者也不要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如果患者处于哮喘从持续阶段,则要补充水分,防止哮喘引起体内失水。
三、如何预防哮喘
(一)日常注意事项
第一,气温变化过大、季节交替时要及时添加衣物,经常晾晒和消毒衣物,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免疫力较低,更应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染。第二,不要食用可能会导致过敏的食物,如虾、螃蟹等。第三,家里不要养花和饲养宠物,尽量不要铺设地毯,防止接触到油烟、花粉、油漆和尘螨等。第四,如果是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不要让孩子在睡觉的时候抱着毛绒玩具。第五,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如果是长期开空调的房间更应当定期通风换气。第六,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当进行适量的科学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免疫力进行提升,最好的运动便是游泳,属于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并对呼吸肌起到有效的锻炼作用。
(二)用药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加重哮喘的药物。镇痛药、镇咳药:常见的有镇痛心、吗啡、可待因等,这些药物都会对体内释放的组胺进行促进,导致支气管痉挛,进而引发哮喘。解热止痛药:阿司匹林导致的哮喘一般发生在30岁前后,特别是患有增生鼻窦炎、神经性鼻炎、鼻息肉的女性,占据很大比重。消炎痛导致的哮喘一般是在用药15分钟后发作。同理,常见的解热止痛药如炎痛喜康、扑热息痛、双氯灭菌、芬必得、萘普生、保泰松、氟灭酸和甲灭酸等,也要多加重视,这是由于这些解热止痛药物都会对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导致哮喘。降压药:常见的降压药有胍乙啶、利血平等,这些药物会引发哮喘,或者是加重哮喘的病情。抗心律失常药:常见的有心得平、心得静、心得舒、心得安等,能够收缩平滑肌,增加呼吸道受到的阻力,进而导致哮喘发作,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因此哮喘患者、慢阻肺患者、支气管炎(哮喘型)患者要密切注意,严禁食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常用的利尿剂有双氢克尿噻、速尿、安体舒通和利尿酸等,长期使用利尿剂会加大患者痰液的浓度,导致无法正常排痰,极易引发哮喘,所以支气管哮喘患者要谨慎使用。抗胆碱酯酶药:常用的抗胆碱酯酶药物有加兰他敏、新斯的明、酶抑宁、吡斯的明等,这些药物都会引发哮喘或者加重病情。
论文作者:左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9
标签: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饮食论文; 药物论文; 维生素论文; 激素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