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当前我们国家的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程度来看,将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发展扩充使其发展速度有所提高,使顺应时代发展的然而我国也展开一些相关专业的开设,在如何有效进行计划培养中产生着摸索的状态。在发展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展现了一些教学研究方案。在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发展上还存在准确定位。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是具有方向性、实践意义的社会教学,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必须及时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技术改革,找准人才培养计划,为课程学习提供针对性问题。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1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指的是设计者在某一环境场所兴建之前,根据三个层次功能(精神功能、物质功能、审美功能)的要求,并运用各种技术与艺术手段对建造计划、施工与使用过程中所可能发生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好对问题解决的方案计划,并且用模型、图纸以及文件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的创作过程。环境艺术设计是20世纪新兴的一门学科,它既注重理性的技术层面,也注重感性的艺术层面,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人与环境之间两者的相互作用,所以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学科专业会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来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然而,传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案老套,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无法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将新的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来扭转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
2.1教学的滞后性
我国是文化大国,文化形式具有多样性。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结合我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借鉴西方国家,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全面了解我国文化,违背了市场需求。另外,部分学校的教材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呆板,导致教学具有滞后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2理论性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受到固有教学观念的影响,把理论教学放到第一位,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市场更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生态理念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途径
3.1注重对民族文化的挖掘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各民族在不断的融合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不仅凝聚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体现着民族精神。多元化的艺术特点和丰富多变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将民族生态文化加入其中,不仅增加其独特的审美视角,也为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在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入具有蒙古族特色和本地区的艺术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日常接触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艺术作品,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场馆,让学生实地了解蒙古族艺术的发展史,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建立论坛和讨论组,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信息资源库来感受更多的蒙古族艺术魅力。对于一些将要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邀请传承人和民间手艺人为学生上课,引导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通过这种实践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2将生态素材引入课堂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注重对生态理念的融入,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促进学生将生态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触生态文化,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为例,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对具有西北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进行专业化分析,搜集整理具有西北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素材,并通过不同分类形式,对其归类整理,如按不同艺术形式可分为民族特色建设、园林建设等,学校还可以将这些民族生态文化素材融入教材中,让专业知识具有更多的佐证材料和现实的例子,引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在专业教学实践课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将民族文化内容或元素加入到个人的设计中。
3.3创新教学方式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有教学实践课程的练习。环境艺术设计兼具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和学习生态理念和自然理念,使学生设计出的作品既有专业性,又兼具现代审美特点。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和学生建立良性互动。教师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通过绘画、摄影、文字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来展示其实践成果,如对广西地区的客家土楼的课题学习,让学生通过模型制作、旧房屋改造、具有客家文化新型民居设计等实训课程,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促进学生的成长。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设计人员及时进行知识实践,在较少的改变课程储备的情况下,用比较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当前比较注重效率的时代,努力将优秀的资源进行综合运用发挥最大能力展现专业本身的特点是比较能抓住社会发展方向的一条道路,但是应当关注国家对待高等教育教学的教育政策,对深入实践的专业发展有比较良好的教育环境。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比较创新的进行知识更新,但也要实事求是的进行人才培养,让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不断发掘潜能,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力量队伍。更加应当明确教师自身担负的责任,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引导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影.环境艺术设计的变迁与学生自身问题的联系和发展.编辑学刊,2016(6):42-45.
[2]马晓宏,黄荣.网络背景下高校环境艺术教育的创新策略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6(2):89-91.
[3]周波.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式转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179.
论文作者:罗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艺术论文; 生态论文; 文化论文; 教师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